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51.
目的总结儿童暴发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时临时心脏起搏的救治经验。方法对8例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暴发性心肌炎合并Ⅲ°AVB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例患儿病程短,呈暴发趋势,入院后迅速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后保证了患儿的心搏出量,临床症状好转,赢得了抢救时间和机会,其中1例安置永久起搏器,1例放弃治疗,6例预后良好。结论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方法简单、起效迅速、效果稳定、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抢救暴发性心肌炎合并Ⅲ°AVB患儿生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切除侧脑室内肿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侧脑室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侧脑室三角区或颞角10例,枕角4例,额角2例,室间孔区2例;病理性质为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间变性胶质瘤等。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3例。随访16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3个月~6年,平均2.3年;治愈14例,复发2例,同向偏盲2例,癫疒间1例,肢体瘫无好转1例。结论侧脑室内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3.
自行审定增列博士生指导教师是学位授权审核办法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目的是为了扩大学位授予单位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博士点学术队伍的集体作用,有利于提高博士生培养及学位授予质量。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1994年我校也被列为全国四所医学院校开展自行审定博士生指导教师试点工作的单位之一。我校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具体布置,并根据自行审定博士生指导教师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和办法的要求,按规定程序严格审核,经校第23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14名教授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体会,进一步提高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复杂性输尿管结石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肾积水;并发结石远端输尿管狭窄36例,合并息肉或肉芽组织包裹结石24例,双侧输尿管结石伴肾功能减退2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分析手术效果并总结手术体会。结果单次结石粉碎率95%(57例),2例因输尿管狭窄段较长,经钬激光切开狭窄后,输尿管镜仍无法通过改开放手术取出结石并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术;1例输尿管狭窄处呈盲端,导丝无法通过,直接转开放手术。结论腔内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高效、安全,结石大小、合并输尿管狭窄、术中出现结石移位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严格把握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时认真、仔细、规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膀胱白斑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膀胱白斑患者的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膀胱白斑患者术前均行膀胱镜病理确诊,行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术后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及恶变。结论膀胱白斑发病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及时对有间断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下腹部不适、疼痛的患者进行膀胱镜检,病灶活检是早期发现和诊断膀胱白斑的有效方法。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良好,是治疗膀胱白斑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7.
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们采用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UPJO)患者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6~49岁,平均38岁.左侧19例,右侧13例.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腰痛、腰胀症状26例,病程6 ~13个月,平均8个月;无临床症状体检经B超检查发现6例.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姜黄素引入酯键增韧基团成为姜黄素前体化合物后靶向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为膀胱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不同浓度姜黄素前体化合物:叔丁氧羰基-苯丙氨酸酯姜黄素单脂(boc-phenylalanine-curcumin,BPC)及相同浓度的姜黄素对膀胱癌T24细胞及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people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HASMC)作用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透视电镜观察BPC 20?40 μmol/L处理T24细胞后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5~40 μmol/L BPC及姜黄素母体作用于膀胱癌T24细胞6~24 h后均明显抑制其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抑制率BPC:5.31%~59.34 %(P < 0.05);姜黄素:7.33%~63.59%(P < 0.05);对正常二聚体细胞HASMC的抑制作用BPC较姜黄素组明显降低(1.41%~12.34% vs 5.34%~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流式细胞仪分析5~40 μmol/L BPC及姜黄素作用于膀胱癌T24细胞24 h后,BPC诱导凋亡率:16.97%~47.12%(P < 0.05),姜黄素:19.21%~48.92%(P < 0.05);而对HASMC作用则较姜黄素明显减弱,BPC诱导凋亡率为:0.94%~3.27%,姜黄素组为:4.69%~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透视电镜显示:经BPC作用后,T24细胞出现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结论:姜黄素酯前体化合物BPC明显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而对正常二倍体细胞HASMC抑制作用降低,为姜黄素酯对肿瘤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组织中IL-12的表达情况,并与HBeAg、HBV DNA定量分析比较。结果 HBeAg阳性的携带者中IL-12阴性表达率高,HBeAg阴性者IL-12阳性表达率高(r=0.324,P=0.001);HBV DNA水平低者IL-12阳性表达率高,HBV DNA水平高者IL-12阴性表达率高(r=-0.445,P=0.000);免疫耐受者IL-12阴性表达率高,低或非复制期者IL-12阳性表达率高(r=0.569,P=0.000)。结论 IL-12参与HBV感染的慢性化进展与转归。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Bmi1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收集的77例TSCC组织、22例舌癌前病变(白斑)以及12例正常舌组织中Bmi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Bmi1的表达与TS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检验。TSCC患者的Bmi1生存曲线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曲线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白斑和TSCC组织中Bmi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舌组织(白斑与正常舌组织对比的P= 0.014;TSCC与正常舌组织对比的P= 0.036);中、重度白斑中Bmi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白斑(P= 0.014)。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的TSCC患者标本的Bmi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P= 0.006);同时,晚期患者的组织标本中Bmi1的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早期患者(P= 0.004)。TSCC组织标本中的Bmi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但与颈淋巴结转移阳性和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mi1与SOD2和Ki6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Bmi1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低于Bmi1低表达组,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TSCC和白斑患者的组织标本中Bmi1的表达水平增加,表明在舌恶性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已存在Bmi1的表达,并对TSC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