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考察抗肿瘤候选药物Gedatolisib在体外血浆和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并分析其在体外血浆中可能的降解产物。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吲哚美辛为内标,分别检测Gedatolisib在SD大鼠(雄性)血浆中孵育0、0.5、1.0、1.5、2.0、3.0 h和在空白人工胃液(pH 1.3,不含酶)、空白人工肠液(pH 6.8,不含酶)、人工胃液(pH 1.3,含胃蛋白酶)、人工肠液(pH 6.8,含胰蛋白酶)中孵育0、0.5、1.0、2.0、3.0、4.0、6.0 h的含量变化,计算其剩余百分比;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空白血浆和血浆孵育样品的总离子流图,比较差异峰并通过MS图推测降解产物。结果:Gedatolisib在大鼠血浆中孵育2.0 h时的剩余百分比约为63%,继续孵育无明显变化;在空白人工肠液中孵育不同时间的剩余百分比均在(99.18±2.15)%~(103.20±3.41)%范围内;在人工肠液中孵育2.0 h的剩余百分比降至(88.76±1.53)%,在空白人工胃液中孵育2.0 h的剩余百分比降至(85.63±1....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膀胱白斑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膀胱白斑患者的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膀胱白斑患者术前均行膀胱镜病理确诊,行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术后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及恶变。结论膀胱白斑发病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及时对有间断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下腹部不适、疼痛的患者进行膀胱镜检,病灶活检是早期发现和诊断膀胱白斑的有效方法。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良好,是治疗膀胱白斑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桔梗枇杷糖浆的含量.方法 使用C18色谱柱,以甲醇-水-三乙胺(43:57:0.5,冰醋酸调pH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愈创术酚甘油醚16.04~80.20μg(r=0.9999)、盐酸异丙嗪0.64~3.20μg(r=0.9999)与峰面积的线件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5%和99.58%.结论 所建方法可准确、快速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4.
背景与目的:颅咽管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也是在下丘脑和垂体区最常见的儿童肿瘤。本研究旨在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形态学特点及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50例颅咽管瘤标本进行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并分析形态学特点及意义。结果:造釉细胞型多见于儿童,具有特征性的上皮和角质碎片。可局部浸润周围正常脑组织。鳞形乳头型常见于成人。颅咽管瘤凋亡细胞极少。电镜下,瘤细胞核较大,呈不规则椭圆形,细胞质内有丰富的张力原纤维,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等细胞器清晰可见。细胞表面微绒毛突起多,细胞间隙大,排列松散。细胞间有发育完整的桥粒,可见多个连接复合体。结论:颅咽管瘤细胞功能活跃,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也较旺盛。凋亡抑制基因在颅咽管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颅咽管瘤似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良性肿瘤,而更可能是一种良恶交界性肿瘤。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技术要点,评价微创手术方法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应用后腹腔镜行输尿管切开取石36例的临床资料,术中发现3例输尿管结石周围有息肉包裹,摘除息肉.结果 3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5~23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ml;肠功能恢复时间12~24 h;术后2例发生漏尿,7~15天后消失,余病例均3~4 d拔除腹膜后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7 d;所有手术术中均留置双"J"管,术后1个月经膀胱镜拔除,其中一例术后出现持续发热,于15天拔除双"J"管后体温正常.随访30例时间3~12个月,B超及IVU检查证实患者肾盂积水及肾功能好转,所有病例无输尿管切开处狭窄.所有随访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慢性完全冠状动脉堵塞(CTO)有心肌梗死和无心肌梗死患者侧枝血管、室壁运动和射血分数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对256例诊断为CTO(堵塞时间≥3月)的患者,回顾性分析病史、心肌酶谱、心电图、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后将其分为心肌梗死组(n=138)和非心肌梗死组(n=11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堵塞血管的位置分布和支数、非堵塞血管病变位置分布和严重程度、侧枝血管Rentrop分级、心脏超声室壁节段运动及射血分数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堵塞冠状动脉位置分布、堵塞血管支数、非堵塞冠状动脉病变位置分布、病变严重程度、侧枝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室壁节段运动正常发生率和射血分数均低于非心肌梗死组,但运动消失和矛盾运动发生率均高于非心肌梗死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完全堵塞3个月以上,不管堵塞血管支配区域是否发生心肌梗死,Rentrop侧枝血管分级已无差异.虽然冠状动脉完全堵塞时侧枝血管可以保护心肌完全避免心肌梗死发生,但对左心室室壁节段运动和整体功能的保护有限.  相似文献   
47.
目的:考察亚甲蓝原料药的稳定性。方法:亚甲蓝原料药经强光照射(4500 lx)10 d、高温存放(40℃)10 d、高湿存放[25℃,RH(75±5)%]10 d、加速试验[(40±2)℃,RH(75±5)%]6个月、长期试验1年,考察亚甲蓝原料药经不同条件存放后的性状、含量及有关物质的变化。结果:亚甲蓝原料药经光照试验、高湿试验、高温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后,所考察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亚甲蓝原料药稳定性较好,但具有吸湿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心肌桥Noble分级和发生位置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出的192例心肌桥患者,结合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表现,分析心肌桥Noble分级和发生位置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药物治疗效果。 结果 心肌桥在冠状动脉造影的检出率为10.2%,最常发生在左前降支中段;Noble 3级患者均出现胸闷或胸痛症状,43.8%出现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37.5%出现心脏超声室壁节段运动异常,Noble 1、2级患者不出现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和心脏超声室壁节段运动异常;心肌桥近端冠状动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壁冠状动脉及其远端冠状动脉(P<0.05);随着心肌桥分级的增高,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P<0.000 1);有症状的心肌桥患者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联合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率分别为80.0%、91.1%和62.2%,显著高于无症状者的11.4%、15.9%、4.5%(P<0.01)。 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Noble 3级患者大多出现胸闷或胸痛症状;心肌桥近端较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设计合成具备胰岛素增敏活性的系列化合物.方法 以具备胰岛素增敏活性的化合物为基础,根据电子等排和同系物衍生化设计原理,设计合成了19个目标化合物,用3T3-L1前脂肪细胞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胰岛素增敏活性筛选.结果 发现其中3个目标化合物在3T3-L1前脂肪细胞模型上表现出较强的胰岛素增敏活性.结论 该化合物可能在体内具有降糖活性,拟选送进行体内降糖活性测试.  相似文献   
50.
问卷调查法因其容易操作和可量化等特点而被教育科学研究者广泛采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其科学性和规范性。作者以医学硕士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学生问卷量表设计为例 ,阐述教学质量问卷量表设计的思路、遵循原则和注意事项 ,从而为问卷调查法的应用提供一些可以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