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45篇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痰热壅肺)的临床疗效。方法AECOPD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发生AECOPD的次数及重度AECOPD的次数、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穴位埋线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76.67%,并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治疗后咳嗽、咯痰、喘息、气短、乏力、紫绀、痰色黄黏及咯痰不爽的单个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治疗后3个月内,穴位埋线组AECOPD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而重度AECOPD次数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在SGRQ的症状、活动、影响及总分的评分上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其中穴位埋线组治疗后在症状、影响及总分的改善上优于对照组,而在活动评分上,两组改善相近。结论穴位埋线治疗AECOPD患者(痰热壅肺)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改善中医证候,减少AECOPD的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2.
扶正化痰清热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46例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扶正化痰清热法对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支扩)的远期疗效。方法将来自3个中心的100例支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主要为胸部体位引流法,若遇急性加重可短期应用抗生素),中药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加中药支扩稳定方辨证加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开始1年后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并根据圣乔治问卷(SGRQ)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较前明显减少(P<0.01),而对照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急性加重次数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SGRQ症状、活动、心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改善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症状评分外,其他3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两组活动评分、症状、心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对照组FVC、FVC%、FEV1、FEV1%均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FVC%下降(P<0.05)。中药组治疗后FEV1值趋于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FEV1、FEV1%变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扶正化痰清热法辨证施治,能减少支扩患者年急性加重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减缓肺功能FEV1的下降,提高远期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3.
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RDP)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自体双束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RDP 23例25膝.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膝部弥漫性疼痛均消失,上下楼梯时前膝痛消失或缓解,膝关节伸曲功能正常.Lvsholm评分术前平均(78.2±4.0)分,术后(94.2±3.4)分.结论 采用本手术方法治疗RDP有可靠的疗效,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康复快,可有效地防止髌骨脱位的复发.  相似文献   
64.
Radix Isatidis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used antipyretic and detoxicant ag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ts original source was identi-fied to be the dried roots ofIsatidis indigoticaFort.(Cruciferae).The antipyretic and detoxicantag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a type ofsynthetic therapeutic medicine.It can comprehen-sively activate the ability of anti-infection and re-pair of the human body.There are man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such as antibacteria,antivirus,antipyre…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注射用醋甘氨酸乙二胺含量及有关物质的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分析方法。方法采用Lichrosorb C18色谱柱(2500 mm×46 mm,5 μm),以每100 mL纯化水中加入庚烷磺酸钠014 g,磷酸二氢钠052 g,并用磷酸调节pH值至22为流动相,流速:07 mL·min 1,检测波长:200 nm,室温操作。结果醋甘氨酸乙二胺在13~154 μg·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9966%(RSD=119%)。醋甘氨酸乙二胺与其有关物质基线分离,最低检测限为048 n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注射用醋甘氨酸乙二胺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的检查。  相似文献   
66.
无细胞与全菌体百白破疫苗免疫接种反应对比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比较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ADPT)和全菌体百白破疫苗 (WPDT)的接种反应差异。 方法 对满 3个月以上的儿童分别按家长意愿接种其中一种疫苗 ,接种后 6h、 2 4h、 4 8h分别观察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PDT接种反应 (5 93% )比WPDT(38 34% )显著降低、减轻 ;接种WPDT的发热、红肿、硬结发生率分别为 11 4 7%、 19 89%、 16 10 % ,而接种APDT的发生率分别为 3 33%、 3 4 3%、 1 0 4 % ;APDT的反应强度 (4 4 7% )明显低于WPDT(35 99% ) ,但APDT和WPDT一样仍具有接种针次增加反应率逐步增高的特性 ;2种疫苗都显示2 4h的反应率最高 ,未发现无菌性化脓。结论 APDT在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上均低于WPDT。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掌握10岁以下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488名6个年龄组的婴幼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合免疫史对不同人群麻疹抗体进行分析。结果 10岁以下儿童麻疹IgG阳性率为84.5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708;6岁组和18月龄组阳性率最高,分别达到90.48%和89.47%,<8月龄组阳性率最低,为56.34%,GMT较高的是18月龄组,为1∶978,较低的是<8月龄组,为1∶370,接种第1剂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76.42%,GMT为1∶484,接种第2剂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到88.12%,GMT达到1∶839,男性与女性麻疹IgG抗体水平无差异。结论 <8月龄婴幼儿麻疹抗体水平偏低,是目前防治麻疹的关键群体,8月龄至10岁儿童具有较好的免疫屏障。应加强血清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68.
目的:建立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骨髓微环境损伤的体外细胞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以6-8周龄雌性C57BL/6N小鼠作为骨髓和淋巴细胞的供体,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作为aGVHD模型的受鼠。受鼠接受致死剂量(8.0 Gy, 72.76 cGy/min)γ射线全身照射后6-8 h内,尾静脉输注供鼠来源骨髓细胞(1×107/只),建立骨髓移植(BMT)组小鼠模型(n=20);尾静脉输注供鼠来源骨髓细胞(1×107/只)及脾脏淋巴细胞(2×106/只),建立小鼠aGVHD模型(n=20)。造模后d 7麻醉小鼠,摘取眼球取血,静置离心后吸取血清。分离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别用添加了2%、5%和10%的BMT组血清和相同浓度的aGVHD组血清的培养基进行培养。通过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实验(CFU-F)评价两组血清对MSC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CD29和CD105免疫荧光染色评价两组MSC表面分子表达的差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SC自我更新相关基因Oct-4、Sox-2和Nano...  相似文献   
69.
板蓝根中水杨酸的抗内毒素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板蓝根中水杨酸的抗内毒素作用。方法:将水杨酸配成0.25%水溶液,鲎试验法进行抗内毒素定量测定;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实验检测水杨酸体内抗内毒素作用;脂多糖致小鼠死亡实验测定水杨酸保护作用及水杨酸对脂多糖致小鼠过度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实验,研究水杨酸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0.416g.L-1水杨酸可使4EU内毒素降解为1.08EU,破坏率为74.07%;0.25%水杨酸溶液可使内毒素引起的家兔体温升高显著降低、使同等剂量脂多糖引起的小鼠死亡率从70%降为25%;板蓝根中的水杨酸可抑制脂多糖致小鼠血清中TNFα和NO的过度释放,其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出的水杨酸有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建立金叶败毒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将金叶败毒注射液作100倍稀释,采用动态比浊法,通过干扰试验和验证试验,测定金叶败毒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将样品作100倍稀释可以有效地消除对鲎试验的干扰,检测其平均回收率均在50%~200%范围内。结论: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可以高效地测定金叶败毒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