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43篇
  1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观察商陆皂苷甲(esculentosideA,EsA)对BXSB小鼠肾组织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Fas)和凋亡诱导因子配体(FasL)蛋白表达影响。[方法]将24只18周龄雄性BXS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商陆皂苷甲(EsA)组,8只/组。腹腔注射干预:模型组RPMI1640培养液0.2mL/d;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溶液1mg/kg·d;商陆皂苷甲组,EsA溶液20mg/kg·d;每只小鼠1次/d,连续4周,处死小鼠取肾组织标本检测(终点为小鼠22周龄)。干预始点及结束前,留取尿标本检测尿蛋白和尿肌酐浓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商陆皂苷甲组和地塞米松组尿蛋白/肌酐比值下降,肾脏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改善,肾组织中PCNA表达减弱,肾组织Caspase-3、Fas和FasL表达增强(P0.05)。[结论]实验剂量EsA和地塞米松能够降低BXSB小鼠尿蛋白,改善肾脏病理变化;EsA和地塞米松减轻BXSB小鼠肾损害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BXSB小鼠肾组织细胞增殖和促进肾组织细胞凋亡实现。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03-2009-03期间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8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14例,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术式4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6年,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有3例复发,其中Ⅱ级1例,Ⅲ级2例,术后复发率为16.7%,经再次手术后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肿瘤广泛涉及上颌窦的Ⅲ级病变,联合Caldwell-Luc术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掌握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827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对不同人群麻疹抗体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人群麻疹IgG阳性率为72.43%,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1:500;6岁组和18月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达到90.48%、89.47%,<8月龄组及30岁组阳性率最低,为56.34%、57.02%,GMT较高的是18月龄组和50岁组,分别为1:978、1:811,较低的是30岁组和<8月龄组,分别为1:254、1:370;常住人群与流动人群、男性与女性麻疹IgG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偏低,有发生麻疹病例的血清学基础。应加强血清学监测,特别是育龄妇女的血清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54.
铆秀秀  汤杰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1):110-110,F0003
<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指机体对各种刺激或打击包括感染、缺氧、创伤、坏死等引起的全身失控性炎症免疫反应。自1992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胸科医师协会明确其定义,确定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的基础,所以防治SIRS对MODS的发生至关重要。西医治疗尽管随着机理研究的深入,不断提出新的治疗方法,如抗炎性介质治疗、肠道去污治疗等,但其病死率仍居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观察比例辅助通气 (PAV)不同辅助比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1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 ,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PAV辅助通气 ,并按不同辅助比例 80 %、6 0 %、4 0 %和 2 0 %分别通气 30min后采集数据。监测患者在不同通气模式时气道峰压 (PIP)、呼吸频率 (RR)、潮气量 (VT)、每分钟通气量 (MV)和吸气 /呼吸周期时间比 (Ti/Ttotal)的变化 ,并计算平均吸气流速 (VT/Ti)。结果 在EPAP/CPAP相同情况下 ,PAV通气时的PIP和VT/Ti与BiPAP(S)相比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Ti/Ttotal与BiPAP(S)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MV无明显变化 (P >0 0 5 )。PAV辅助比例为 2 0 %时的VT明显低于BiPAP(S)时的VT(P <0 0 5 ) ,同时低于辅助比例为 4 0 %时的VT(P <0 0 5 )。当PAV辅助比例≥ 4 0 %时 ,所有患者的VT在不同辅助比例时均无明显变化 ,且与BiPAP(S)时VT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 ( P >0 0 5 ) ;同样在辅助比例≥ 4 0 %时 ,所有患者的RR、MV、Ti/Ttotal和VT/Ti变化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AV不同辅助比例与BiPAP(S)相比 ,PIP显著降低。PAV适宜的辅助比例在 4 0 %~80 %。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回顾调查43例VAP的临床资料、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性。结果 3年来VAP的发生率为44.3%,培养出的病原菌98株,77.5%为革兰氏阴性(G^-)杆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对多种抗生素耐药。18.4%为革兰氏阳性(G )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4.1%为真菌,均为白色念珠菌。结论 VAP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严重。在治疗VAP时应重视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7.
目的观察微创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治疗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微创穴位埋线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AECOPD次数、重度急性发作次数、SGQR评分(临床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等)、焦虑HAMA及抑郁HAMD评分、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FEV1、FEV1/FVC)及安全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病例185例,治疗组脱落7例,对照组脱落8例。2组间治疗后比较,AECOPD次数、重度急性发作次数、SGQR评分(临床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评分及总分)、HAMA及HAMD评分、6MW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肺功能(FEV1、FEV1/FV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治疗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显著减少AECOPD(尤其重度急性发作)次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活动耐力及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58.
机器人支气管镜系统是用于肺部病灶定位、活检、介入治疗的新技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临床证实。基于机器人支气管镜系统搭载的众多先进技术,临床医生进行气管镜操作时更加智能、方便、稳定,并且较磁导航辅助下支气管镜检查及普通支气管镜检查有更高的准确性、诊断率,并发症也相对较少。本文就机器人支气管镜系统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结合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9.
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治疗是一个长期困扰鼻科医生的难题 ,传统手术后鼻窦炎和鼻息肉的复发率高达 5 0 %以上 ,我院自 1995年开展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 ,对 1995~ 1999年完成随访 1年以上的 5 0 0例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内窥镜手术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5 0 0例患者男 315例 ,女 185例。年龄 6~ 80岁 ,平均年龄 4 3岁。病程半年 - 4 0年。首次接受手术者 347例 ,有前期手术者 15 3例。全部患者术前常规行鼻窦冠状位和 /或水平位CT扫描 ,病情严重术前应用抗生素 (0 .9…  相似文献   
160.
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流疫苗)后副反应生情况,了解其安全性。方法对接种甲流疫苗后人群进行常规副反应监测,并对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者进行个案调查,利用EXCEL2003及描述性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全市共接种368538人,报告副反应63例,报告发生率为17.09/10万,其中比例高的前3位是高热21例(33.33%)、群发性癔症16例(25.40%)、神经系统过敏反应7例(11.11%),发生率分别为5.7/10万、4.34/10万、1.90/10万;职业发生率前3位是医务人员(37.69/10万)、工人(36.68/10万)、农民(36.18/10万);男女性别比为2.15∶1(43/20),平均年龄19.81岁,平均发生时间6.3hr。结论甲流疫苗副反应发生率低,以发热和疫苗过敏性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