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3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1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40篇 |
综合类 | 39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从细胞、蛋白及基因水平探讨辛伐他汀对成骨样细胞MC3T3-E1增殖的影响.方法 辛伐他汀选取10-6、10-7、10-8和10-9mol/L4个浓度组,同时设溶剂对照组.含血清细胞培养条件下,连续细胞计数8 d,描绘生长曲线;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分别于24、48及72 h进行细胞计数、四唑盐比色试验(MTY)、蛋白质含量测定和DNA含量荧光测定.结果 含血清细胞培养条件下,辛伐他汀各浓度组与溶剂对照组的生长曲线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辛伐他汀各浓度组与溶剂对照组24、48及72 h时细胞计数、MTY比色试验及DNA含量荧光测定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蛋白质含量测定24及72 h时各组问无明显差异,然而48 h时10-6mol/L辛伐他汀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辛伐他汀促进了成骨样细胞MC3T3-E1细胞的蛋白合成功能,但对其增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2.
73.
阿仑膦酸钠预防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目的是利用阿仑膦酸钠来研究其对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重300~350g的雄性SD大鼠24只,经膝关节将特制的钛合金假体及混合磨损颗粒植入胫骨近端(双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术后分别每日空腹阿仑膦酸钠(0.1mg/kg体重)灌胃和生理盐水2ml灌胃,共6周。术后12周处死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并采用ELISA法及半定量RT—PCR检测假体周围组织中TNF-α的的含量及OPGL/OPG含量的比率。结果 组织学观察发现,对照组假体柄周围纤维界膜厚、细胞成分多。可分3层:紧贴假体处为疏松结缔组织,稍外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最外层含有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异物巨细胞。与纤维界膜连接处新生骨边缘呈虫蚀状,新生骨与假体接触少。对假体的支撑作用差。实验组假体周围纤维界膜较薄、细胞成分少,多为成纤维细胞。新生骨与假体间呈点状接触。对假体有明显的支撑作用。形态计量学检测发现,两组间假体周围界膜厚度及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和半定量RT—PCR检测假体周围组织中TNF-α及OPGL/OPG发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仑膦酸钠不仅可直接作用于假体周围组织的中破骨细胞。同时可通过调节假体周围组织分泌TNF-α、OPGL、OPG等的含量来调节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及增殖。 相似文献
74.
Smads及其相关转录因子与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成骨的信号传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综述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诱导成骨的信号传导机制,深入了解BMPs基础及应用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 查阅近期相关文献,了解BMPs相关蛋白(Smads)及其相关转录因子在BMPs诱导成骨的信号传导中的作用。结果 BMPs的信号传导过程是:BMPs首先与Ⅱ型受体和Ⅰ型受体结合,Ⅰ型受体磷酸化Smads,Smads进入核内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影响相关蛋白的转录。Smads可分为受体调节Smads(R—Smads:Smadl、2、3、5、8和9)、共同介导者Smad(Co—SmadlSmad4)和抑制性Smads(Ⅰ—Smads:Smad6、7)。Smadl、Smad5和Smad8,可能还有Smad9涉及BMPs的信号传导。多种激酶如局部粘连激酶(FAK)、Ras-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和Akt丝/苏氨酸激酶与Smads的信号传导有关。与Smadl和Smad5相关的转录因子有核心结合蛋白A1(CB-FA1)、Smad相互作用蛋白1(SIPl)、鸟氨酸脱羧酶拮抗酶(OAZ)、激活蛋白-1(AP-1)、蟾蜍腹侧形成同源框蛋白-2(Xvent-2)、生长抑素(Ski)、抗增殖蛋白(Tob)、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8(Hoxc-8)等。CBFAI与转化生长因子-β和BMP-2信号传导有关,能与Smadl、2、3、5相互作用,在骨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锁骨、颅骨发育不良被认为是CBFAI的杂合型突变引起的。CBFAI基因敲除的小鼠缺乏膜内和软骨内成骨,软骨的成熟及分化也受到了严重干扰。结论 Smads及其相关转录因子尤其是Smadl、5、8和CBFAI在BMPs诱导成骨的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5.
老年大鼠骨缺损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结合的方法从种子细胞、生长因子、细胞支架三方面满足老年机体骨修复的需要,为这些方法在老年机体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体外分离、扩增、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MSCs,检测细胞上清液中BMP2的表达;通过检测成骨细胞标志性蛋白如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COL Ⅰ-α1)、骨涎蛋白(BSP)、骨桥素(OPN)的表达观察老年大鼠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检测BMP2基因修饰的MSCs与磷酸三钙(TCP)复合物在裸鼠体内的异位成骨能力;将BMP2基因修饰的MSCs/TCP植入老年大鼠骨缺损部位,修复自体股骨6mm节段性骨缺损。结果 BMP2基因修饰的MSCs可以有效分泌BMP2,诱导后第7天有ALP、COLⅠ-α1、OPN、BSP的明显表达,并可诱导裸鼠体内异位成骨。放射学及组织学检测证明BMP2转染的MSCs与TCP载体复合后可成功修复老年大鼠股骨节段性缺损。结论 BMP2基因修饰的老年MSCs可以恢复成骨分化能力,在体内可以成功修复老年大鼠股骨节段性骨缺损,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方法可能成为治疗老年性骨骼疾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 松质骨连接性参数主要指小梁骨的节点数和游离末端数,是反映松质骨显微构筑的重要参数,而松质骨的构筑情况可直接影响其力学性能。本研究旨在观察骨质疏松症小梁骨连接性参数的改变,并介绍一种计算机辅助测量方法。方法 对老年人和青年人股骨头负重区与非负重区、卵巢切除后7周大鼠椎体骨以及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的椎体标本,进行节点数和游离末端数的测量。并发展了小梁骨节九和游离末端数的计算机图像自动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78.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制备藻酸钙海绵,观察其与细胞的复合情况。方法将藻酸钠与CaCl2或葡萄糖酸钙混合交联,采用慢速冷冻、酒精脱水或快速冷冻、真空干燥的方法制备藻酸钙海绵,与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hIGF-Ⅰ)基因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培养,观察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CaCl2制备、酒精脱水的藻酸钙海绵韧性与强度最高,孔隙大,分布均匀;葡萄糖酸钙制备、酒精脱水组强度低,孔径小,冻干后质脆,弹性欠佳。复合培养后有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培养基中hIGF-Ⅰ分泌浓度各组互有差异。结论冷冻脱水制备的藻酸钙海绵强度增高,与细胞复合后细胞存活并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79.
人体骨骼有支持、运动、保护、造血及钙储存等多方面的功能。骨组织时刻处于骨重建的动态变化之中 ,即不间断的骨形成、骨吸收贯穿于人生命的始终。骨重建受多因素的交互作用 ,这些因素包括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 ,最终达到骨结构的稳定和钙的系统性平衡。生命早期 ,成骨活动及破骨活动共同保证了骨吸收与形成间的平衡。随着年龄的增长 ,成骨细胞的分化、活性和寿命都有下降 ,而破骨活动没有明显改变或者增强 ,最终由于骨吸收与形成间的失衡造成骨质疏松。笔者对可能造成老年人骨再生能力下降的因素作一回顾 ,并介绍…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钙调磷酸酶(CN)/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途经在磨损颗粒诱导破骨细胞分化调节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11R—VIVIT肽和钛(Ti)颗粒对小鼠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细胞(BMMs)活力的影响;RT—PCR法分析Ti颗粒诱导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NFATcl mRNA表达,并观察1R—VIVIT肽对Ti颗粒诱导NFATcl表达的影响;TRAP染色进行破骨细胞分化鉴定。结果11R—VIVIT肽和Ti颗粒均不影响体外培养中的BMMs活力;Ti颗粒显著刺激破骨细胞分化(P〈0.01)和NFATcl mRNA表达;应用11R—VIVIT肽阻断CN/NFAT途径可显著抑制Ti颗粒诱导的NFATcl表达。结论Ti颗粒刺激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CN/NFAT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