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31.
未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MHC-Ⅰ、MHC-Ⅱ类抗原与共刺激分子CD80(B7—1)和CD86(B7—2)的表达及探讨MSC的抗原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SC表面MHC-Ⅰ、MHC-Ⅱ类抗原与共刺激分子CDS0(B7—1)和CD86(B7—2)的表达,测定淋巴细胞MSC混合反应的强度。结果 MSC表达高水平的MHCⅠ类抗原,不表达MHCⅡ类抗原,低表达CD86(B7—2),不表达CD80(B7—1),IFN-γ刺激48h后,MHCⅠ类抗原表达增加,MHCⅡ类抗原表达,CD80(B7—1)、CD86(B7—2)也均有表达。未分化的MSC经γ-干扰素(IFN-γ)刺激之后,不会引起很强的免疫排斥反应,表现为弱免疫原性。结论 未分化的MSC抗原性较弱,具有同种异体移植的可能。  相似文献   
32.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用药方案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多,它们或者抑制骨吸收、或者促进骨形成、或者发挥双向作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对实验研究得出的各种药物治疗效果和方案加以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33.
力学环境影响同种异体骨修复的骨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亭亭  戴克戎 《上海医学》1998,21(8):453-455
目的:观察力学环境对同种异体骨修复的影响。方法:40只兔双前肢尺骨中段分别进行同种异体皮质骨和松质骨移植,并利用一简易个固定支架造成左侧移植骨承受的正常生理载荷和右侧承受的低载荷,分别在术后2、4、8、16周处死取材,对植骨区标本进行骨形态计量观测。结果:骨移植后第4、8、16周,正常载荷侧界面间押环素标记率都明显高于低载荷侧(均为P〈0.05)。反映移植骨内部新骨爬行替代的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包括  相似文献   
34.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与绝经后雌激素降低所致的骨转换加快,骨吸收增加关系密切。目前,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很多,疗效不一。其中针对绝经后低雌激素状态采用的雌激素替代疗法(Estrogenre-placementtherapy,ER...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价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卷发生蛋白2(Adv-hBMP-2)基因转染的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长骨干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22只羊,体重18.1~29.5kg.制造羊胫骨干骨缺损(2.1cm).分为4组:Ⅰ组.Adv-hBMP-2转染BMSCs组(8只);Ⅱ组.腺病毒介导的β半乳槠苷酶(Adv-βgal)转染BMSCs组(6只);Ⅲ组,未转染BMSCs组(6只);Ⅳ组,未治疗组(2只)。细胞自身分泌的细胞外基质作为细胞载体。分期行X线、计量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X线检查示Ⅰ组的羊胫骨干骨缺损内有明显骨痂形成;24周,Ⅰ、Ⅱ、Ⅲ和Ⅳ组的愈合率分别为6/7、1/5、2/5及0/1,X线疗效评分显示Ⅰ组与Ⅱ、Ⅲ组的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组织学检查显示,与其它组相比.Ⅰ组的新生骨量最多,并有皮质骨形成。生物力学测试示Ⅰ组的力学强度最大。结论 Adv-hBMP-2基因转染的BMSCs在缺乏骨传导性支架的条件下可修复长骨干骨缺损。  相似文献   
36.
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对循环压缩载荷的力学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止或减轻坚硬接骨板固定后局部骨质疏松,我们在普通接骨板的螺孔与螺钉间加一粘弹性材料制成的垫圈,而形成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本文通过体外模拟试验,分析其对循环压缩载荷的反应。结果发现:此系统承受10 ̄5次压缩载荷后,固定刚度仍确实可靠。以后随着加载次数的继续增加,至2X10 ̄5次后,其固定刚度逐渐下降,应力遮挡率明显降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相关性。分析其机理在于垫圈材料的疲劳破坏引起螺钉松动所致。  相似文献   
37.
目的应用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人乳腺癌MDA-MB-231SArfp细胞系,建立乳腺癌骨移植瘤动物模型,并应用活体成像技术检测肿瘤的生长情况。方法注射MDA-MB-231SArfp细胞于BALB/c雌性裸小鼠胫骨髓腔,应用活体光学成像系统,连续观察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情况,同时测量肿瘤体积的变化;4周和7周时拍摄X线片并做组织学检查,评估肿瘤对骨组织的影响。结果利用活体光学成像系统监测发现,至第3~4周期间,肿瘤进入对数生长期;肿瘤大小与荧光信号强度呈线性正相关。X线片和组织切片显示MDA-MB-231SArfp细胞形成溶骨性的骨破坏。结论成功建立了可非侵入性监测的乳腺癌骨移植瘤模型,利用活体光学成像系统结合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能够直观、连续、准确地检测肿瘤细胞在骨环境内的生长情况,为后续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38.
生物玻璃-纳米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的制备及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生物玻璃-纳米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BG-nHA)的表征以及涂层与钛合金(Ti-6Al-4V)之间的结合能力。方法用低温烧结法在钛合金表面制备生物玻璃-纳米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通过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傅利叶变换分析仪(FITR)等对涂层表征进行检测,材料在Tris-HCL缓冲液中行浸泡试验,依据ISO13779-4:2002标准用抗拉试验测试梯度涂层在浸泡前后与金属基质之间的结合强度,同时测定涂层材料释放的离子和丢失重量。结果电镜结果显示梯度涂层呈多孔状,表面分布均匀的杆状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基底部与钛合金形成致密结合,未发现细微的裂纹。抗拉试验显示梯度涂层与钛合金结合强度达到(39.7±4.4)MPa。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涂层材料的重量有部分丢失,释放的离子逐渐增加。结论采用低温烧结法可以制备生物玻璃-纳米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这种加入生物活性玻璃的梯度涂层可以加强涂层与钛合金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39.
骨细胞是成熟骨中最丰富的细胞,它在骨组织中的作用已达成共识,但其作用方式和原理仍未完全阐明。为更好认识骨细胞在骨组织中的作用,作者对骨细胞在骨组织中的网络结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0.
生物玻璃-纳米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生物玻璃-纳米羟基磷灰石(BG-nHA)梯度涂层的生物相容性作初步的评价.方法 用低温烧结法在钛合金表面制备生物玻璃纳米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利用L929细胞检测梯度涂层材料的细胞毒性.取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接种于涂层材料上,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染色、扫描电镜和MTT法观察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情况.结果 生物玻璃-纳米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的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在涂层材料表面黏附和生长.结论 生物玻璃-纳米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