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2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目的 运用上海某综合性医院门诊数据,建立该院心血管内科普通门诊实行分时段预约挂号时不同叫号规则下候诊排队仿真模型,分析不同队列的特点.方法 通过HIS系统提取心血管内科某月普通门诊相关数据确定排队模型参数,利用Matlab建立仿真模型,制定混合队列和分立队列两种候诊叫号方案,观察分析不同出诊医生数量、单位时段内不同预约数量时各类型患者的候诊时间变化.结果 以周一上午为例,在两种不同的候诊叫号规则、不同出诊医生数量、单位时段不同预约数量等情况下,模拟预约就诊患者和非预约就诊患者的候诊时间.结论 实行分时段预约挂号,可以有效缩短各类患者的候诊时间;应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候诊排队方案;仿真模型需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和优化.  相似文献   
53.
驻极体外电场对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驻极体外电场对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制备及表征的影响,探究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的经皮载药转运机制.方法 以表皮生长因子为模型药物、季铵化壳聚糖为材料、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在不同表面电位驻极体产生的外静电场作用下,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不同电场条件下的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表面形态,粒径-zeta电位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 (1)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的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呈球形,分布均匀、分散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的粒径随季铵化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季铵化壳聚糖的浓度可能是调控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粒径的主要因素.(3)外静电场能引起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极化.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的粒径随静电场场强的增大而减小,zeta电位的变化也与外加电场的极性密切相关.(4)经静电场处理后的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的粒径随存放时间的推移而减小.结论 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与外加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极性密切相关,要制备粒径适当、稳定性好的纳米粒,必须合理选择电场参数.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正极性驻极体与不同浓度氮酮对环孢菌素A的经皮促渗作用,探索驻极体与化学促渗剂联合促渗的可行性及其协同促渗规律。方法:以环孢菌素A为模型药物,用电晕充电技术制备正极性驻极体,通过 Franz扩散池透皮实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正极性驻极体、不同浓度氮酮、正极性驻极体与不同浓度氮酮联用对环孢菌素A的体外促渗规律。结果:1)+500V , +1000V 和 +2000V 驻极体作用离体皮肤24h后,均对环孢菌素A具有较好的促渗效果;2)与对照组相比,1%氮酮、3%氮酮、5%氮酮分别作用于皮肤24h,对环孢菌素A的稳态透皮速率分别是对照组的6.72倍、2.11倍、1.43倍(P<0.05);3)正极性驻极体与不同浓度的氮酮联合使用对环孢菌素A经皮促渗24h后,+1000V驻极体与1%氮酮联用组的促渗效果较好,但二者无叠加作用,即驻极体与不同浓度氮酮联用均没有表现出协同促渗作用。结论:正极性驻极体对环孢菌素A的经皮给药具有一定的促渗作用;正极性驻极体与氮酮联用对环孢菌素A未见协同促渗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驻极体静电场调控p53 合成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表面电位为0 的PP 膜设 为对照组,将表面电位为5 000 V 和-5 000 V 的驻极体分别设为5 000 V 驻极体组(5 000 V 组)和-5 000 V 驻极 体组(-5 000 V组)。采用常温等离子体放电系统将聚丙烯薄膜分别制成5 000 V驻极体和-5 000 V驻极体。将正 极性和负极性的驻极体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成纤维细胞48 h,借助于等效表面电位测量系统检测细胞生长环 境的静电场稳定性。通过CCK-8 实验研究正极性和负极性驻极体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与对照组做 比较,通过流式细胞仪研究正极性和负极性驻极体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在 静电场环境下生长的成纤维细胞中p53 mRNA的表达。结果:正极性和负极性的驻极体可提供稳定的静电场作用 于成纤维细胞。负极性驻极体使细胞快速通过G1期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而正极性驻极体通过阻断G1期抑制 成纤维细胞生长。经负极性驻极体作用,成纤维细胞中p53 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经正极性驻极体 作用,成纤维细胞中p53 mRNA 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电场可引起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生变化, 从而调控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负极性驻极体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作用,正极性驻极体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生 长。驻极体产生的静电场通过调控细胞内p53 mRNA 的表达实现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调控。  相似文献   
56.
医用激光课堂教学改革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医用激光是医用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医学本科医用激光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自学,师生讨论,撰写论文和召开论文报告会"等形式,实施以物理知识应用为基础的Bio-X模式教学,对加强军医大学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以Flash制作"多普勒效应"课件为例,阐述了医用物理学CAI课件的设计原理、制作技巧和方法,为推动物理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8.
生物驻极体研究及其医学应用现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驻极体是具有长期储存极化和空间电荷能力的功能材料 ,可分为有机驻极体、无机驻极体、生物驻极体和复合驻极体 [1]。自 1 996年和 1 999年分别在中国上海和希腊 Delphi召开了第九、第十届国际驻极体会议以来 ,生物驻极体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生物驻极体的最新研究包括生物驻极体的生物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生物材料的极化、静电、压电、铁电、热释电现象和生物超导的电子传导等等。随着人们对生物驻极体的生物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认识的加深 ,研究生物驻极态的变化及其与疾病发生机制的相关性、开…  相似文献   
59.
针对当前医学院校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青年物理教师在提高教学水平及自身综合素养方面的努力和体会,旨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0.
紫外消毒对驻极体电荷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紫外消毒对驻极体电荷储存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常温恒压电晕充电系统将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丙烯(PP)两种材料极化制备成驻极体;用补偿法测量不同剂量的紫外照射后驻极体的表面电势.结果:在相对湿度不高于70%、紫外强度在120~600 μW/cm2之间和照射剂量在106 μW*s/cm2数量级下,两种驻极体的表面电势均保持在初始值的90%以上;增大照射强度,或者在高湿度环境下照射,都将加快两种材料表面电势的衰减.结论:在临床紫外消毒强度和消毒剂量照射下,PTFE和PP均表现出良好的电荷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