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少年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取自体肌腱、完全经骺板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取自体肌腱完全经骺板重建的14例青少年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14~16岁,平均(15.1±0.7)岁。术前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阳性,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骨骺未闭合。术前及末次随访均拍摄站立位双下肢全长片及记录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同时记录受伤前Tegner评分、术后重返运动时间及身高增长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51个月,平均(34.8±9.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身高增长4.3~14.6 cm,平均(8.5±3.0)cm。11例患者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阴性,3例患者前抽屉试验阴性、Lachman试验弱阳性;...  相似文献   
2.
二价双启动子防龋DNA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并鉴定具有在真、原核细胞中均可表达目的抗原并具备强免疫原性、针对致龋菌变形链球菌2种主要毒力因子的DNA疫苗.方法:利用PCR技术从载有变形链球菌gtfB基因的质粒中扩增葡聚糖结合区段(GBR)基因片断;将合成的组织纤溶酶原信号肽序列(tPA-SP)连接到GBR基因的上游;再将此基因(sGBR)定向克隆到载有sSBR基因的双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pCN-SSIE上,构建出pCN-SSISG;对重组质粒pCN-SSISG进行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结果:酶切图谱分析显示,PCR扩增的及插入到pCN-SSIE中的目的基因sGBR片断大小与预期相符;DNA序列测定结果确定:重组质粒pCN-SSISG开放性阅读框架和插入的信号肽序列均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具有在真核、原核宿主细胞均可表达的具有双启动子的质粒pCN-SSISG.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在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中细胞的形态特征分析,探讨其在细胞学中的诊断标准,以提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胞学诊断水平。方法:对68例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做FNAC,瑞氏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胞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肿块术前穿刺细胞涂片中,63例找到核内假包涵体细胞,60例找到乳头状结构,35例找到核沟,15例找到砂粒体,1例找到毛玻璃样核,出现率分别为92.6%、88.2%、51.4%、22%、1.47%。结论:核内假包涵体和乳头状结构特征是术前甲状腺肿块FNAC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学诊断的特征性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随机振动理论为基础,采用振动测试技术中侧取悬架频域特性的快速扫频激励方法,对汽车可变阻尼悬架系统力学模型进行数字快速正弦扫频激励的计算机仿真计算,获得非线性悬架系统频域特性的数值解,以此为基础计算并分析评价可变悬挂系统平顺性和安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CT灌注成像评估颅颈部动脉重度狭窄病人支架成形术前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材料和方法:对40例重度颅颈部动脉狭窄病人(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8.3±18.8岁)行CT血流灌注成像,其中颈内动脉狭窄24例,椎基底动脉狭窄11例,大脑中动脉狭窄5例。CT灌注检查采用GE 16层螺旋CT扫描仪,根据狭窄动脉供血范围选择适当的扫描层面,计算并测量缺血区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将病变侧与健侧对照。结果:5例病例CT灌注未见明显异常,而其余35例病人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按照缺血程度分为三组,分别为Ⅰ组:MTT延长,CBF下降,CBV正常;Ⅱ组:MTT延长,CBF下降,CBV轻度升高;Ⅲ组:MTT延长,CBV、CBF均下降,经Kruskal-Wallis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缺血分布区域分为4种类型:动脉直接供血型,盗血型,分水岭型和混合型。结论:CT灌注技术可以有效地反映颅颈部动脉狭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及缺血分布类型,为临床医师进行合理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6岁,第1次以发现右乳肿物2个月为主诉于2014年1月10日入院,彩超示:右乳占位性病变,需除外乳腺癌;体格检查:右乳触及一质硬肿物,大小约2.5 cm ×2 cm ×2 cm,活动差,界欠清。第2次以术后4个月肿物复发为主诉于2014年5月14日入院,体格检查:右乳可触及一大小约4 cm ×3 cm ×2.5 cm肿物,性质同前,两次均未触及腋下淋巴结肿大。病理检查:第1次送检肿物大小为2.5 cm ×2 cm ×2 cm,切面灰红灰白,实性,质较硬,边界欠清;第2次送检肿物大小为4 cm ×3 cm ×2.5 cm,性质同第1次送检。2次送检组织学特征基本一致,肿瘤区域大部分(>95%)为梭形细胞成分,细胞核轻中度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2个/HPF),呈纵横交错状、编织状或羽毛状排列(图1-A、B),肿瘤边界不清,呈指突状侵犯周围纤维脂肪组织。经大量补取材及连续深切片,均未见明显的肿瘤性上皮样细胞成分,肿瘤内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化明显,局部坏死出血,间质内残留少量乳腺导管成分,上皮无明显异型。肿瘤周围乳腺组织有部分导管轻度扩张,少数导管伴有大汗腺化生,呈良性增生性改变。梭形肿瘤细胞AE1/AE3(图1-C)、34βE12(图1-D )和 CK7均(+), Vimentin (+)(图1-E)、P63部分(+)(图1-F)及SMA灶状(+),Ki67增殖指数约15%;ER、PR、Her -2、Desmin、S100、CD34、CD99、P53、EMA 梭形细胞均阴性。最终病理诊断:(右侧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 fibromatosis -like meta-plastic carcinoma )(低度恶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间收治的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GPA)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旨在为本病的诊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5年1~12月间在我院诊治且经病理科确诊的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0年间我院共收治19例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占同期子宫颈癌的2.96/1000。患者平均年龄为45.4岁(29~66岁);FIGO子宫颈癌分期以IB1期为主。19例患者均接受了子宫颈癌根治术,术后以辅助化疗为主(7/19,36.84%);随访时间为7~76月,平均41.5月,2例失访,其余17例患者均存活且无肿瘤复发征象。结论 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的发病率低,育龄期妇女好发且期别较早,预后好,但尚缺乏规范的诊治方案和最佳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的MRI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回顾性观察34例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分析脊柱结核的MRI特征,结合文献讨论早期和不典型脊柱结核的MRI表现。1 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1994年8月至1998年12月在我院行MRI检查并经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5~79岁,平均42-5岁。1~20岁1例,21~40岁9例,41~60岁9例,61~80岁15例。临床上主要表现有腰背,胸背痛,颈部痛及活动受限,有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和消瘦者7例。病程1周到2年不等。MRI使用GESIGNA0-5TCON…  相似文献   
9.
经皮射频消融术(percutanc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麻醉方法一般为局麻下辅助应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但易引起呼吸抑制.右美托咪定是高选择性的a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可提供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与阿片类药物具有协同作用,且不会产生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近年来本院在PRFA中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本院肝胆外科行PRFA的小细胞肝癌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50~65岁,体重45~75kg.患者无重大心肺疾患及明显肝肾功能障碍,无高血压、冠心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M组和D组.  相似文献   
10.
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和疝修补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重新认识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的特点,探讨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技术要点。方法:(1)对5具新鲜尸体进行腹股沟区解剖研究;(2)2005年6月-2006年5月行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共330例次(292例病人),2002年11月至2006年5月行腹腔镜下无钉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共240例次(211例病人),进行术中的观察及术后随访。结果:腹股沟区存在两层腹横筋膜,腹膜前间隙在两层腹横筋膜之间,补片即置于腹膜前间隙并覆盖肌耻骨孔。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43min,并发症率7.3%(24/330),复发率0.91%(3/330),平均住院时间1.7d。TEP平均手术时间57min,并发症发生率6.7%(16/240),无复发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8d。结论:从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学特点来看在肌耻骨孔后方用足够大的补片覆盖修补符合压力学原理,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