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的海绵状血管瘤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类病变的认识。方法:搜集2001年~200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的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的海绵状血管瘤5例,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瘤体明显均匀强化,2例病变轴位显示病灶跨过左侧椎间孔向椎管外"钳状"生长。其中1例相应椎体合并小血管瘤。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为少见肿瘤,MRI对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定位及定性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是目前最为可靠的术前检查手段,能充分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最后确立诊断,仍须结合临床及完整的病理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6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挖掘基于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结构化报告归档数据库诊断信息资料,扩充结构化报告的影像诊断教学知识库和报告模板库。方法:结构化报告系统基于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体系结构,报告的存储与传输符合医学数字影像与通讯标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对结构化报告文本数据资料的提取、分类和编码。结果:挖掘结构化报告归档数据库中诊断报告的数据资料,形成带有12个节点的疾病知识库决策树,在知识库中存储。按诊断报告格式,将疾病对应的条件属性值转换为报告模板,形成结构化报告的诊断报告模板库,使影像诊断医生能够依据可能的诊断结果,利用操作菜单,从中选择那些符合观察结果的影像特征值。结论:数据挖掘技术在结构化报告系统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影像诊断报告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原发性失眠患者大脑异常功能连接,及其与病程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及35例在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均匹配的健康被试在静息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图像,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中利用独立成分分析确定出10个静息态网络。利用FSL非参数置换检验进行双回归分析,从而检测10个静息态网络中基于体素的组间差异。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检测异常的功能连接与各项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原发性失眠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静息状态下大脑右侧额顶网络中的顶上回和额上回与网络内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出现降低。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原发性失眠患者中异常的功能连接与临床指标无相关性。结论:证明在静息状态下原发性失眠患者大脑右侧额顶网络功能连接出现异常。本结果有利于理解原发性失眠患者大脑神经活动的改变。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者认知功能改变与背侧丘脑1H MRS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8例(肝硬化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8名(对照组),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数字连接试验A (NCT-A)、数字符号试验(DST)和MRS检查;计算各代谢物,包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谷氨酰胺复合物(Glx)和肌醇(mI)的峰下面积与肌酸(Cr)峰下面积的比值(NAA/Cr、Cho/Cr、Glx/Cr及mI/Cr)。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Cho/Cr、mI/Cr减小,Glx/Cr升高,NCT-A时间延长、DST得分减少(P均<0.001)。肝硬化组NCT-A时间与Cho/Cr、mI/Cr呈负相关(r=-0.477,P=0.001;r=-0.695,P<0.001),与Glx/Cr呈正相关(r=0.665,P<0.001);DST得分与Cho/Cr、mI/Cr呈正相关(r=0.478,P=0.001;r=0.632,P<0.001),与Glx/Cr负相关(r=-0.572,P<0.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背侧丘脑内代谢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65.
结构化报告中ACR编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开发基于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的简易ACR编码系统,将ACR编码应用于结构化报告中。方法采用SQLServer2000数据库,选用拼音加加及五笔加加作为中文输入平台,利用ACR编码光盘版构建编码数据库,自行开发我院的结构化报告系统。结果本系统编码数据库包含ACR编码表和简易ACR疾病编码表,首先在ACR编码库中查询与诊断意见相符的编码,并对选择进入的编码进行简化,存储于简易ACR疾病编码表中,运行一段时间后启动诊断意见区自动匹配功能,自动匹配功能与简易ACR疾病编码表相关联。结论系统可靠、使用方便,可明显提高编码速度及准确性,提高影像诊断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6.
患者 女,64岁.4个月前发现左侧上颈部肿块,局部无红、肿、热、痛,无其他不适.体查:左耳垂下可扪及4 cm×4 cm大小的肿块,皮肤无溃烂,无色素沉着,质硬,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临床拟鼻咽癌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收入院.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利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多种后处理重建方法对膈下动脉的显示情况,并了解膈下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及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行上腹部CT血管成像患者的资料.对所有病例的图像分别采用MIP、MPR和VR 3种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后处理,对所有病例双侧膈下动脉的起源进行分析.结果:3种重建方法显示膈下动脉的能力差异有显著性,MIP明显优于MPR及VR,MPR又优于VR.右侧膈下动脉起源于主动脉、腹腔干、右肾动脉、胃左动脉的发生率分别为39.8%、36.1%、17.7%及4%,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副右肾动脉及左侧膈下动脉者均为0.8%.左侧膈下动脉起源于腹腔干、主动脉、左肾动脉、肝左动脉及胃左动脉的发生率分别为70.4%、24.8%、1.6%、1.6%及0.8%;起源于右侧膈下动脉者为0.8%.双侧膈下动脉共干发出者发生率为23.2%,其中16%起源于腹腔干,7.2%起源于腹主动脉.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快速、精确、非损伤性地显示双侧膈下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分支.膈下动脉的起源部位经常存在变异,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联合应用MRI的双激发式稳态自由进动(BTFE)序列与增强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e-THRIVE)成像序列分析岩静脉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其与同侧三又神经的空间毗邻关系.方法 选取41例面肌痉挛及气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飞利浦公司ACHIEVA NOVA DUAL A-serial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成像.成像序列为BTFE与e-THRIVE序列,主要观察脑桥小脑角区岩静脉及其与三叉神经的窄间毗邻关系.结果41例共82侧岩静脉及同侧三叉神经均显示清晰;岩静脉位于蛛网膜下腔,呈局部游离状态.岩静脉主干支数为1、2、3支者分别为70侧(86%)、10侧(12%)、2侧(2%).37例共74侧岩静脉(91%,BTFE、e-THRIVE序列)位于三叉神经根的背外方,3例共6侧岩静脉(7%,e-THRIVE序列)位于神经根的腹外方,1例共2侧岩静脉(2%,BTFE 序列)位于神经根的正上方.结论 联合应用BTFE与e-THRIVE序列可以清晰显示岩静脉及三叉神经,并可以准确评估两者间的空间毗邻关系,为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前提供局部影像学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舌骨上颈部常见疾病的生长特点及MRI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良性肿瘤8例,包括神经鞘瘤3例,囊状淋巴管瘤2例,脊索瘤2例,脂肪瘤1例;恶性肿瘤40例,包括鳞状细胞癌20例,转移瘤12例,淋巴瘤6例,未分化癌2例。48例中手术病理证实20例,穿刺活检证实27例,典型MRI特征结合病史确诊1例。结果8例良性肿瘤均表现为跨间隙病变;恶性肿瘤中7例鳞状细胞癌、2例未分化癌和1例转移瘤表现为跨间隙病变;10例转移瘤、5例鳞状细胞癌和2例淋巴瘤表现为多间隙病变;8例鳞状细胞癌、4例淋巴瘤和1例转移瘤既呈跨间隙又表现为多间隙病变。结论良性肿瘤生长较大时可呈跨间隙生长,以神经鞘瘤、囊状淋巴管瘤、脂肪瘤和脊索瘤多见;恶性肿瘤易于跨间隙或多间隙生长,既呈跨间隙又出现多间隙生长时,以鳞状细胞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开发基于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PACS)的交互式CT影像教学模块,满足临床医生和低年资影像诊断医生对CT影像知识进一步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方法 PACS采用100M主干网,10M交换到桌面;在浏览工作站和诊断工作站安装教学模块;教学内容按部位分类,以树枝模式管理;教学文字资料来源于具有一定权威的教科书、专著及期刊;图像资料来源于各部位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病例,以数码相机、扫描仪等方式数字化或直接从PACS系统提取,编辑处理后,经医学数字影像通讯标准(DICOM)3.0服务器转换为标准数字图像,以文件形式存放于PACS图像服务器硬盘。结果 CT影像教学模块能够实时调阅最合适病种的CT征象、临床特点、病理、鉴别诊断、典型图像及注释、正常断面解剖等,供教学、诊断和报告参考。结论 基于PACS的CT影像教学模块能提供交互式教学及科研工具,提高CT室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