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53例泌尿系病变患者中,肾盂结石16例,输尿管结石13例,输尿管结核8例,先天性发育异常3例,膀胱癌4。例,前列腺增生肥大4例.前列腺癌3例,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2例。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获得的原始数据传输至Extended Brilliance TM Workspace(version2.1.1)独立工作站上,然后使用CT Viewer软件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进行多种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后处理。结果 53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扫描加三维后处理技术后,图像清晰,均清楚地显示了病变的位置、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获得良好的尿路三维图像,能直观、立体地显示泌尿系统的全程,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的交叉使用可以从不同角度显示尿路的解剖结构以及病变的三维形态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对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从分析我国城镇医疗保险运行情况与公立医院经营状况人手,指出了医保从控费保收支平衡,医院从“多收一点”保生存发展,两者之间形成了一对“冤家”。提出建立按总额预付+按服务单元(病种、床位、人头)的付费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医保病人看病贵的矛盾;实现临床路径的管理方法,能够化解“冤家”矛盾,较好解决医院层面看病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目的建立快速安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模式CT检查绿色通道,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67例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确诊的前循环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9h)。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常规CT检查,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3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均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信息,发病到接受检查的时间,检查开始到接受rt—PA治疗的时间,出血转化以及发病后7d患者的临床转归(mRS评分)。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中,患者的一般信息,发病到接受检查的时间,检查开始到接受rt—PA治疗的时间,出血转化以及发病后7d患者的临床转归(mR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接受rt—PA治疗的患者从CT检查开始到接受rt—PA治疗的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模式CT检查并不会延误患者接受rt—PA治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4.
【摘要】为了识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非COVID-19肺炎(其他肺炎)的患者,提出一种基于胸部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的分类方法。分别收集COVID-19患者和其他肺炎患者各90例的胸部CT图像,并手动勾勒肺炎病变区域;然后,利用影像组学方法提取病变区域的纹理特征和直方图特征,获得每个样本对应的一阶影像组学特征向量;最后,使用纹理特征和直方图特征作为输入,构建线性支持向量机(linear SVM)模型,对COVID-19患者和其他肺炎患者进行分类。该模型使用20次10折交叉验证进行训练和测试。对于COVID-19患者,还进行了相关分析(多次比较校正-Bonferroni校正,p<0.05/7),以确定纹理和直方图特征是否与血液的实验室测试指标相关。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分类性能,分类准确度高达87.56%,敏感度为82.78%,特异性为92.33%,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939,这也证明了两组人群的影像组学特征是高度可区分的,此模型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诊断COVID-19患者和其他肺炎患者。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某些纹理特征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正相关,而也有某些纹理特征与血氧和中性粒细胞负相关。  相似文献   
35.
血压长期增高会引起心脏后负荷增加,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主要改变是左心室肥厚及弥漫性心肌纤维化。通过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测量的细胞外容积作为无创性评估心肌纤维化的手段,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者就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纤维化的病理生理、高血压性心脏病细胞外容积的特点,治疗后细胞外容积的变化及细胞外容积与心脏磁共振其他技术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联合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CT表现。方法 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9例,所有病例均行胸部CT扫描。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9例病变过程中,其中7例病变累及双侧肺,2例病变累及右侧肺;3例肺纹理增粗,纹理间散在点片状影;2例可见双肺弥漫性分布磨玻璃影;1例可见片块状实变影;1例双肺普遍呈磨玻璃影,右下肺合并小块状实变影。2例治疗后复查可见磨玻璃影明显变淡,范围明显缩小。所有病例纵隔与肺门内未见明显淋巴结增大。结论发病部位以双侧下肺多见,病变的形态可表现为单形态或多形态。主要形态有肺纹理增粗,淡薄片状影、磨玻璃影、云絮状影及实变。当胸部CT出现类似表现,结合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应考虑此病。  相似文献   
37.
颅内椎基底动脉系统变异:CT血管造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评估颅内椎基底动脉的血管变异,提高对颅内椎基底动脉各种变异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35例CTA图像,数据由16层螺旋CT扫描仪采集,全部图像经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处理,对颅内椎基底动脉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在435例受试者中,双侧椎动脉颅内段(V4)对称183例(42.07%),不对称252例(57.93%);左侧V4段发育不良27例(6.21%),右侧36例(8.28%),共21例(4.83%)一侧V4段直接延续为同侧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2例(0.46%).窗式变异32例(7.36%),其中V4段3例(0.69%),汇合处10例(2.30%),基底动脉19例(4.37%).永存三叉动脉2例(0.46%).结论 颅内椎基底动脉变异主要包括血管发育不良、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窗式变异以及永存三叉动脉.作为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方法,CTA可准确和直观地评估颅内椎基底动脉的解剖变异,为后颅窝手术的术前评估提供影像学指导.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胸部CT特点。方法13例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行胸部CT检查。结果胸部CT显示:病灶主要位于两肺下叶及右肺中叶者8例,主要位于两肺上叶者5例,均为双侧发病;纵隔/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4例,伴钙化3例;结节状密度增高影8例,类圆形磨玻璃密度影7例,小叶中央结节及树芽征5例,合并支气管扩张4例,合并条索影13例,合并胸膜增厚5例,合并网格影(叶/段分布的蜂窝状影)4例,合并空洞2例。结论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及类圆形磨玻璃密度影较具特征性,病变多位于两肺下叶及右肺中叶,多为双侧发病,常伴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条索影、支气管扩张、小叶中央结节及树芽征、胸膜增厚,是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胸部CT特点。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价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应用DTI序列,结合常规MRI及DWI序列,比较50例具有不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脑损伤的足月新生儿颅内6个感兴趣区(ROI)的异性分数(FA)值变化情况,并分析FA值与临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方法(NBN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个不同程度脑损伤组间脑内不同区域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发现中度与重度脑损伤组间左侧颞叶白质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脑损伤组间不同部位脑组织的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损伤越严重,FA值降低越明显。各ROI相应的FA值与NBNA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DTI可应用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评估,FA值能精确地反映分子的弥散程度。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慢性海洛因成瘾者眶额叶皮层(OFC)功能连接的变化及其与慢性海洛因成瘾者冲动性决策行为的关系。方法
慢性海洛因成瘾男性患者14例,与之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尼古丁依赖水平匹配的健康被试14例参加本研究。采用1.5 T磁共振
扫描仪,16通道神经血管线圈,对被试分别进行头颅结构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后利用SPM8软件以双侧眶额叶皮层为感
兴趣区,分别进行组内和组间眶额叶皮层静息态功能网络分析。采用爱荷华赌博任务(IGT)对两组被试进行决策能力评估。结
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海洛因成瘾组眶额叶皮层与右侧顶下小叶(rIPL)之间功能连接显著下降(t=3.5,P<0.05,多重比较校
正)。IGT的行为学结果发现,随决策次数递增,两组被试的净分数均逐渐提高(P<0.001),但正常对照组的净分数明显高于海
洛因成瘾组(P<0.001)。海洛因成瘾患者OFC-rIPL功能连接与IGT评分呈明显负相关性(r=-0.550,P=0.041)。结论慢性海洛
因成瘾者OFC-rIPL脑网络存在异常,而这种异常可能是其在行为学上存在冲动性决策障碍的神经基础,也可能是其成瘾行为
的产生、维持和复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