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中医学脾肾相关理论高度概括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骨骼和脂肪的内在关系,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囊泡可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在“骨-脂肪Crosstalk”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笔者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讨脂肪源性外泌体在SOP中的作用,对挖掘中医药防治SOP的新靶点及丰富脾肾相关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调理脾肾是治疗SOP“骨脂代谢失衡”的关键,为防治SOP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椎骨密度、胸腰段骨折、是否存在椎体内骨坏死等)、手术因素(手术方式、骨水泥量、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还是均匀弥散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是否足够等),并记录患者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局部Cobb角及骨水泥再塌陷例数。将上述指标作为可能相关的因素纳入单因素研究,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0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50min,平均41.0±3.5min。24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2.6±1.1年,随访期间共有30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椎体再塌陷,再塌陷率达12.5%。单因素分析显示,骨密度、骨水泥剂量、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是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方式等在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存在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是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存在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可能是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椎体发生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水泥钉道强化治疗伴骨质疏松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的74例伴骨质疏松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且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根据椎弓根螺钉周围有无骨水泥强化,分为两组:骨水泥钉道强化(polymethylmethacrylate 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组,36例,男3例,女33例,年龄70.61±6.37岁,手术节段L4/5 32例、L5/S1 4例,骨密度-3.38±0.77SD;普通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 pedicle screw,CPS)组,38例,男2例,女36例,年龄69.79±5.90岁,手术节段L4/5 32例、L5/S1 6例,骨密度-3.32±0.57SD。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根据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或CT检查,比较两组的融合率、螺钉松动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CPS组平均手术时间147.21±17.11min,术中出血量138.03±42.45ml,平均住院天数8.82±1.07d;PMMA-PS组平均手术时间185.75±18.37min,术中出血量142.64±35.08ml,平均住院天数9.36±1.17d。两组平均手术时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PS组与PMMA-PS组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16±0.82分、6.93±10.88分;1.74±0.49分、1.92±0.47分;1.76±0.43分、1.81±0.40分;ODI分别为(51.84±4.41)%、(52.50±4.71)%;(18.03±2.74)%、(18.89±3.61)%;(17.24±2.77)%、(16.67±2.67)%;两组间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和ODI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内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PMMA-PS组中无螺钉松动,CPS组中1例(2.7%,1/36)患者的2枚(1.3%,2/152)螺钉出现松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MMA-PS组融合成功率(100%)相比CPS组(97.3%)无统计学差异(P0.05)。PMMA-PS组有27枚钉道周围(18.7%,27/144)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相应的神经并发症。结论:对于伴骨质疏松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融合术时,在规律抗骨质疏松的基础上,骨水泥螺钉强化与普通椎弓根螺钉组均可获得相似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但普通椎弓根螺钉组减少手术时间,避免骨水泥发生渗漏造成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故不推荐常规行骨水泥钉道强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0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就诊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每次治疗后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对2组患者1个月内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第1次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3.79±0.82)分低于对照组的(4.25±0.62)分;第1次及第2次治疗后试验组ODI评分(38.25±10.61)分、(25.59±6.81)分低于对照组的(62.29±16.62)分、(35.56±9.50)分;1月内试验组复发率为10%(5/50),低于对照组的38%(1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快速缓解症状,恢复正常功能,还可以预防短期内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梁德教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梁德教授有效诊治DLSS患者的门诊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 V2.5),统计梁德教授治疗DLSS处方中各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挖掘潜在的新方组合.[结果]共纳入133首处方和73味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肌肉注射、口服给予强的松的方法对大鼠骨密度、血清指标的影响。 方 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 (正常组15只、口服组15只、肌肉注射组15只),其中正常组大鼠作为阴性对照,不给予任何药物干预;口服组大鼠给予强的松 10 mg/(kg· d)灌胃;肌肉注射组大鼠给予强的松10 mg/(kg· 2 d)。观察给药12周后大鼠椎骨骨密度水平、血清钙、磷、碱性磷酸 酶的变化。 结果12周后,与正常组相比,口服组、肌肉注射组大鼠椎骨骨密度、血钙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碱性磷酸酶、血 磷水平均显著升高。此外,肌肉注射组与口服组大鼠椎骨骨密度水平相比下降(P<0.05),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相比则无 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与正常组相比较,口服和肌肉注射强的松都能降低大鼠椎骨的骨密度值,同时对大鼠血清钙、磷、碱性 磷酸酶有一定的影响,该结论可为需长期使用激素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相关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比椎体强化术及经椎弓根穿刺活检两种技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从而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时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纳入术前凝血功能无障碍的患者共58例,其中行椎体强化术45例(A组)、经椎弓根穿刺活检13例(B组),所有患者均在穿刺后测定凝血功能及纤溶组合,其中两组在注入骨水泥前后的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各项凝血相关指标,以分析手术操作及骨水泥注入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动态影响规律。结果 A组在注入骨水泥后D-Dimer均值高于参考值,并且逐渐升高,除在注入骨水泥1h后和3h后测量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以外(P>0.05),其余各时间点相互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B组术后D-Dimer均值无显著升高(P>0.05)。所有患者术后其余指标均未超出参考范围。结论 经椎弓根穿刺活检术对患者凝血功能未见显著影响,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行经皮椎体强化术注入骨水泥时会出现D-Dimer值升高,骨水泥可能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龟甲提取物对NF-κB-NLRP3炎症体正反馈回路的调节作用及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起效机制。方法:超高效液相联用质谱技术完成龟甲水提液中有效成分的鉴定。体外实验中,TRAP染色法检测龟甲提取物对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破骨分化的影响,使用NF-κB信号通路激动剂与抑制剂验证龟甲提取物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使用NLRP3炎症体激动剂与抑制剂验证龟甲提取物对NLRP3炎症体活性的影响,RT-qPCR检测Nfatc1、Ctsk基因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50、p-p50、NLRP3、IL-1β、pro-IL-1β的表达量。体内实验中,将6只3月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12只22月龄自然衰老小鼠随机分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模型组、龟甲提取物干预组,每组6只,连续干预8周。结果:筛选出龟甲水提液有效成分肉豆蔻酸。体外实验:与对照组比较,肉豆蔻酸显著抑制破骨分化(P<0.01),Nfatc1、Ctsk基因的表达量被显著抑制(P<0.05,P<0.01),p-p50、NLRP3、IL-1β、pro-IL-1β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体内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分析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隐性失血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是女性一生中特殊的一段时期由于气血阴阳变化常常会出现腰背疼痛、胫酸膝软症状,属于中医“骨痿”范畴,类似于现代医学骨质疏松症。本病有骨量降低、容易诱发骨折、致残和死亡率比较高的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故当引起重视。本文从中医角度对围绝经期骨痿的病因病机及调治方法进行阐述,认为肾主骨生髓,围绝经期骨痿以肾精亏虚为主,涉及肝血不足、脾胃虚弱、气滞血瘀、起居失节,调治当以补肾填精为主要治疗原则,兼以滋养肝血、健脾养胃、行气活血或调摄起居,以期缓解骨痿症状,预防痿证发生,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