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占癌症死亡原因的第3位[1].对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的早期检出并及时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由于MRI自身的优点,使其在SHCC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2.
磁共振动态增强与三维成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成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58例垂体微腺瘤MRI图像资料。结果:磁共振平扫发现9例(16%),动态增强扫描发现41例(70%),三维快速梯度回波成像(3D-FFE)发现53例(91%),平扫微腺瘤呈边缘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TI WI呈低信号,T2 W1呈高信号,鞍隔向上膨隆或垂体柄移位为间接征象。增强动态扫描显示病变增强信号强度低于正常垂体,延迟扫描后变成等信号或稍高信号。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与3D-FFE明显提高了垂体微腺瘤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15例临床确诊为TBM病人的MR平扫和Gd—DTPA增强扫描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人的MR图像均显示异常病变,包括粟粒性结节3例,脑膜渗出9例.脑积水8例,脑梗死5例和结核瘤6例。结论 MR成像特别是增强扫描是TBM最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非癌性咯血病因的影像表现,评价影像检查对非癌性咯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0例非癌性咯血患者的影像(胸片、CT、MRI及DSA血管造影)与临床资料。结果 胸片对非癌性咯血病因的显示率和诊断率不高,分别为59.62%、39.26%。CT的显示率与诊断率较胸片明显提高,分别为71.48%、64.44%。胸片与CT无法显示早期的气管内膜病变,对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有限。结论 影像检查是诊断非癌性咯血病因的重要手段,对各种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非癌性咯血病因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胃肠癌术后低张充气多层面CT(multi-slice CT,MSCT)三期增强扫描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13例胃肠癌术后1-72月患者行MSCT检查,并对采集资料进行后处理分析。结果:113例胃肠癌术后患者中发现术后并发症42例,复发转移71例,对复发诊断的准确率为100%;CT可见复发局部管壁增厚、软组织肿块、管腔狭窄,淋巴结增大、远处转移。结论:低张、胃肠充气MSCT多期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对胃肠癌术后并发症与肿瘤复发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胃肠癌术后的随访诊断中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和探讨肾脏罕见恶性肿瘤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8年10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红十字会医院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脏罕少见恶性肿瘤的CT影像学资料。 结果18例恶性病变分别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CT平扫肿瘤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瘤内见片状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延迟强化。平滑肌肉瘤1例,CT平扫肿瘤边界略清,密度不均,瘤内见大片状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延迟强化。肾实质浸润型尿路上皮癌1例,CT平扫双肾多发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囊性肾癌6例,呈囊性病灶,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未见明确强化,病灶内可见强化分隔及絮状强化影。嫌色细胞癌9例,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6例呈轻中度延迟强化,3例呈"快进快退"表现。CT扫描对18例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72.2%(13/18)。 结论肾脏罕见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CT影像学特点,可为临床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的兔肝VX2种植瘤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谱图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建立2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VX2肿瘤模型,对其行HIFU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行常规MR平扫和二维多体素1H~MRS检查,每只兔均选取瘤体中央区、周边区及瘤周正常肝组织作为感兴趣区(ROI),比较HIFU治疗前、后相同ROI的Cho/Cr及Lip/Cr。结果20只兔肝VX2模型治疗前、后共获得28瘤次可纳入统计学分析的1H—MRS图。典型的1H—MRS图上可见6个主要的波峰,包括脂质(Lip)、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复合物(Glx)、胆碱(Cho)、乳酸(Lac)和肌酸(Cr)。治疗后肿瘤中央区、周边区内Cho峰和Lac峰均较治疗前升高,Lip峰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瘤周正常肝组织治疗前、后各主要代谢物变化不明显。治疗前后肿瘤中央区及周边区Cho/Cr、Lip/C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多体素,H—MRS能反映VX2种植瘤经HIFU治疗后不同ROI主要代谢物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48.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49.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征象与特点。②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26例GISP均行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③结果26例GIST中,良性12例,恶性14例。肿瘤位于胃部10例,空回肠10例,直肠2例,小网膜4例;CT平扫病灶14例呈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10例呈类圆形,2例呈葫芦状,增强扫描后病灶中度或明显强化,18例密度不均,8例密度较均匀。④结论GIST的CT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低张充气多层面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肠道淋巴瘤与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7例胃肠道淋巴瘤、30例胃肠癌患者行低张充气16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进行后处理观察,对比分析其相关CT表现.结果 与胃肠癌相比,淋巴瘤累及胃肠的范围较癌广泛,病变段外缘光滑、自然,相邻脂肪间隙清晰,在低张充气的情况下,淋巴瘤病变段胃肠腔窄而不闭或扩张,76.47%病变与相邻胃肠壁无截然分界,病变腔面线样强化的黏膜与相邻胃肠黏膜相延续,可清楚显示淋巴瘤的黏膜下生长特点.结论 胃肠低张充气MSCT对比剂增强三期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可对胃肠道肿瘤及时发现、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可反映胃肠肿瘤的病理特点,有助于胃肠淋巴瘤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