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通过追访调查1949~1976年有地址可查的213例门诊银屑病患者的病程,除发现本病的一般特点外,经统计分析发现病情轻重与性别、发病年龄、发病形式、就诊早晚、有无家族史及是否嗜酒均无关,而与病程长短及是否应用抗癌药有明显关系。使用抗癌药虽对本病暂时有效,但最终可能使其病情显著加重。故应慎用或不用。此外,在213例患者中有7例患了恶性肿瘤,比当地同年龄正常人群发病率高8.4倍,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11例死亡病例中有5例死于恶性肿瘤。这可能是银屑病患者有好发恶性肿瘤的倾向,今后应进一步重视银屑病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2.
我院自1992年开展二尖瓣成形术工作以来,发生2例严重并发症,观介绍防治体会如下。一、资料例1,女,35岁,风心病史6年,近一年日常家务活动即感胸闷、气促。体检心前区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开辩音、房颤。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约1.0cm2,左房内径56mm、无血栓。术中房间隔穿刺3次后成功。肝素化后患者诉胸闷,随之烦躁、神志不清。胸透示心影扩大,搏动不明显。考虑急性心包填塞,经心包穿刺抽取200ml血液后,症状有所缓解。随后切开心包引流探查,术中发现心包腔内渗血较多,持续不断。即切开左心耳行闭式二尖辩分离,分离…  相似文献   
123.
丹参酮ⅡA(TanⅡA)是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中分离提取的一种有效单体。实验表明丹TanⅡA可促进心肌梗死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对损伤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1,2]。作为内皮细胞前体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在内皮损伤后的修复及侧支循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3]。本文采用体外培养外周血EPC,观察TanⅡA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粘附和迁移功能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TanⅡA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人纤维连接蛋白(HFN)和VEGF购自Chemicon公司;M199和FITC-UEA-I为Sigma产品;acLDL…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对经佛波酯分化的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的影响,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以进一步了解它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地位.方法 将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10-10~10-7 mol/L)与经佛波酯(40 nmol/L)分化后的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共孵育24 h,以及将血管紧张素Ⅱ(10-7 mol/L)与细胞作用不同时间(0、6、12、24和48 h),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 经佛波酯诱导后,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并表达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细胞24 h,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血管紧张素Ⅱ(10-7 mol/L)作用于细胞,呈时间依赖性诱导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 mRNA的表达,6 h开始增加,24 h达峰,之后逐渐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经佛波酯诱导分化后的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血管紧张素Ⅱ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上调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表达.血管紧张素Ⅱ与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可能共同参与了血管壁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调查台州地区近10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特征、治疗模式和住院转归。方法 采用回归性分析研究台州医院197AMI患者的住院病历,选取2001年25例、2006年59例、2011年113例AMI患者,其中男137例(69.5%),女60例(30.5%),年龄34~87(65.40±11.64)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76例(80.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1例(10.7%);前壁心肌梗死97例(49.2%),下壁心肌梗死56例(28.4%),后壁心肌梗死13例(6.6%);吸烟82例(41.6%),高血压104例(52.8%),糖尿病34例(17.3%),有冠心病史27例(13.7%)。结果2011年AMI患者血糖、cTnI峰值、入院时CK-MB、CK-MB峰值高于2001、2006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1年AMI患者从发病距入院时间短于2001、2006年(均P<0.05)。2011年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比例高于2001、2006年(均P<0.05)。2011年院内再发心绞痛、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低于2006年(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恶性心律失常(OR=114.030,P<0.01)和院内再发心肌梗死(OR=75.720,P<0.05)是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反映了台州地区近10年来AMI的趋势及治疗结果。AMI患者直接PCI比例提高,院内再发心绞痛、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26.
心房颤动患者Korotkoff音法测压与动脉有创测压之间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用Korotkoff音法测量血压与动脉有创测量血压之间的差异性,并对Korotkoff音法的局限性及方法改良进行探讨。方法:用传统的Korotkoff音法及动脉有创法对95例疑诊冠心病伴有Af的患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时进行血压测定,根据脉搏短绌程度对病例进行分组。同时,对窦性心律患者中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50例患者进行有创测压和Korotkoff音法测压。结果:对于伴Af患者,传统Korotkoff 音法测量出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有创测量的动脉血压(均P<0.01),Af时明显的脉搏短绌可使误差明显增大。而窦性心律患者Korotkoff音法测得的血压水平虽然低于有创压,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传统Korotkoff音法不适于Af,尤其是快心室率的Af患者的血压测量,测出的血压不能代表Af时的血压水平,对于Af患者应该对测量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建立新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评估海博麦布单药或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Ⅲ期临床试验, 于2015年8月至2019年4月纳入全国41个中心初次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以1∶1∶1∶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阿托伐他汀10 mg组(A组)、海博麦布20 mg组(B组)、海博麦布20 mg+阿托伐他汀10 mg组(C组)、海博麦布10 mg组(D组)、海博麦布10 mg+阿托伐他汀10 mg组(E组)和安慰剂组(F组)。所有患者经4周膳食导入期后, 均按1次/d口服对应药物。用药后12周内为治疗期, 第2、4、8和12周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治疗期后, 患者自愿进入40周的长期安全性评价期(长评期), 继续服用相应组别药物(F组随机分配至B组或D组)。主要疗效指标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第12周较基线的变化率, 次要疗效指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载脂蛋白B(Apo B)在12周的变化率以及上述4个血脂指标水平在第18、24、38和52周的变化。同时, 评价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安全性。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