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病毒性肝炎是一个古老的病症 ,传统中医按辨证施治之原则将其归类为黄疸、胁痛、肝瘟等证治范畴。《内经》中多处论述了肝炎的相关症状及病机 ,其中经典之论“湿热相交 ,民当病瘅” (瘅同疸 ) ,强调湿热为患。外感湿热之邪蕴于中焦 ,熏蒸肝胆 ,引发各种症状 ,疾病由表入里 ,自气分伤及血分 ,临床过程各异。汉代张仲景著《伤寒、金匮要略》里将黄疸按病因分为 5类 ,并指出“黄疸之病 ,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 ,十日以上瘥 ,……”其所制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等经方至今被广泛应用。目前治疗中充分体现了中西医学的融合 ,除慢性乙、丙型肝炎部分病…  相似文献   
92.
BILT肝病治疗仪辅助治疗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已有学者研究发现,近红外线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1].以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为原理设计的BILT肝病治疗仪(DSG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在多家医疗单位使用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3].   ……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联合益气养阴、清热凉血中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共纳入病例37例,其中男9例,女28例,均给与甘草酸二铵制剂治疗,同时配合益气养阴、清热凉血中药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脏功能、症状总积分的变化及预后转归。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肝脏功能明显改善,表现为ALT、AST、TB IL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终点时,17/37(45.9%)的患者达临床痊愈,17/37(45.9%)的患者达临床好转,3/37(8.1%)的患者未愈。结论:甘草酸二铵联合益气养阴、清热凉血中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血清铁代谢指标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的关系;乙型肝炎患者与丙型肝炎血清铁代谢指标有无差异。方法 入组135例乙肝患者和31例丙型肝炎患者,收集患者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总铁结合力(TIBC)并计算转铁蛋白饱和度(TS),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结果 TRF、TIBC与年龄成负相关;SI、SF、TS分别与ALT、AST、TBIL有显著正相关,SF、TS与ALB成显著负相关;TRF、TIBC分别与ALT、AST、TBIL成负相关,与ALB成正相关(r=0.551,P<0.001)。丙型肝炎患者的SF高于乙型肝炎患者,TRF及TIBC低于乙型肝炎患者(P=0.003),SI及TS在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铁代谢指标与肝脏炎症活动度有显著相关性; 慢性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铁超载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95.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属本虚标实之证。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藏血而主疏泄。肝癌形成过程中,因久受湿热疫毒之邪所伤,又因治疗、检查等多种诊疗手段伤阴,加之肝癌形成又耗伤肝血,病至晚期不仅肝无血可藏,而且肾精亦日益亏损,水不涵木。滋水涵木法在一定程度上不但能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阻碍肝癌细胞转移,并且能够增强患者免疫力,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延缓病情恶化、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质量。但需注意的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病情复杂,亦非单一之法能够取效,常需多法配合,方显奇效。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腹部超声或CT表现及病理特征等,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7例SOS住院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腹部超声或CT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我国引起SOS的原因多为服用"土三七",临床表现以腹胀、腹痛、黄疸为多见,肝功异常,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s,CA125)可升高,超声提示肝弥漫性肿大,门脉血流缓慢,CT提示门静脉期特征性的地图状、斑片状强化。病理提示肝细胞炎症坏死、肝窦内皮损伤、肝中央静脉及小静脉纤维化等。7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例,好转4例,1例建议行肝移植治疗。结论有明确服"土三七"史及相应临床表现者,应高度怀疑SOS,可进一步做腹部超声及增强CT检查,有条件者做肝穿活检病理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评价解毒凉血法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在中医辩证基础上,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  相似文献   
98.
目的为减少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进展为肝癌。对肝癌的前期病变和亚临床型肝癌患者实施免疫增强治疗。方法采用白细胞介素-2小剂量、长疗程、阶段性用药,同时口服冬虫夏草制剂,对甲胎蛋白>200ng/ml持续1月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39例,治疗3~4月,随访1年。结果近期显效率71.8%,有效率87.2%,可间歇多疗程治疗,对HBV的复制有抑制作用。结论本疗法对HBV相关的肝癌前期病变和亚临床型肝癌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484例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慢重肝黄疸病患者证候变化,发现慢乙肝到乙型慢重肝黄疸病病情进展过程中的证候演变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病证结合、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并结合描述性统计,根据证候及其出现的频率变化,研究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慢重肝黄疸病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 随着病情进展,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证出现几率降低.而血瘀证、肝血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肝阳虚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湿困证、气虚血瘀证、水饮内停、肝胆热毒炽盛证等13个证候出现几率明显升高,且大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着病情进展,正气耗损、瘀血、水饮、邪毒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484例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慢重肝黄疸病患者证候变化。发现慢乙肝到乙型慢重肝黄疸病病情进展过程中的证候演变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病证结合、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并结合描述性统计,根据证候及其出现的频率变化,研究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慢重肝黄疽病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随着病情进展,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证出现几率降低。而血瘀证、肝血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肝阳虚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湿困证、气虚血瘀证、水饮内停、肝胆热毒炽盛证等13个证候出现几率明显升高,且大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病情进展,正气耗损、瘀血、水饮、邪毒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