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清肝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细胞脂肪沉积的影响及其对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REBP-1c)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各20只,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饮食复制NAFLD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每组取10只,验证造模成功后,治疗组予清肝化痰活血中药干预,模型组及正常组予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检测血清ALT、AST、γ-GT和肝组织中TC、TG、FFA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细胞SREBP-1c mRNA表达水平。结果灌胃治疗4周后,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正常,模型组大鼠均发生不同程度脂肪变性,治疗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及γ-GT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ALT、AST、γ-GT活性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中TC、TG、FFA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细胞SREBP-1c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SREBP-1c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结论清肝化痰活血方可能通过调控肝细胞SREBP-1c基因表达,减轻NAFLD大鼠肝细胞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HBV-ACLF住院患者184例,根...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解毒凉血健脾方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高风险肝胆湿热、毒邪蕴结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搜集80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高风险肝胆湿热、毒邪蕴结证患者,应用SAS 9.2软件PROC PLAN程序制定随机方案,产生随机分配方案的序列,随机序号和分组方案采用不透光的密封信封隐藏,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0例和西医对照组40例。西医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健脾方,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统计治疗后两组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情进展率、治疗的累积有效率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中西医结合组的累积有效率为70.0%(28/40),高于西医对照组的37.5%(15/40, P<0.05);中西医结合组病情进展率[12.5%(5/40)]低于西医对照组[17.5%(7/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6及8周,中西医结合组ALT、AST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01),与同一时间点西医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TBIL自治疗2周后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同期西医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TBIL两组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治疗1周后,中西医结合组PTA明显升高(P<0.05),但与西医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2周时,中医证候评分及MELD评分较西医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解毒凉血健脾方能够降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高风险患者的病情进展率,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4.
心肝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肝宝胶囊(虫草菌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心肝宝胶囊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心肝宝胶囊组服用心肝宝胶囊,每次8粒,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和络舒肝片,每次5粒,每日3次,两组均6个月为1疗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纤维化4项指标和肝脏组织学等项目。结果心肝宝胶囊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及层黏联蛋白(LN)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HA、LN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肝宝胶囊组共有21例(53%入组病例)完成了治疗前后2次肝活检,心肝宝胶囊可使81%(17/21)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下降1级或以上,52%(11/21)患者纤维化分期下降1期或以上,33%(7/21)患者纤维化无变化。结论心肝宝胶囊具有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炎症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在病程的不同时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对SARS病人病情的影响,以寻求使用激素的最佳时机.方法对2003年4月20日~5月20日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期间用激素治疗的134例临床诊断SARS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按使用激素的时间将病人分为3组,A组(病程3天内用激素)、B组(4~7天用激素)和C组(8~11天用激素),分析比较三组病人的体温、T细胞亚群和诊断预后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早期使用激素(A组)可使病人高热时间缩短,但对整个热程无明显影响.C组病人T细胞亚群在第二周降低最明显,但恢复最快.三组病情C组最重,但预后三组无显著性差异;激素用量的分析表明,三组病人日均用量无明显差异,但C组病人用激素时间最短,故激素总用量最少.结论在病程第二周,病人持续高热、T细胞亚群明显降低,病情较重可能是加用激素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0例舌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其传染性强,进展速度快,病死率高,目前缺乏特效治疗。中医药的参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开展势在必行,也是中医药学术与时俱进所必需。为使中医药辨证有据可依并总结其证型规律,我们摄取了30例SARS患者的舌象,结合一般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一定规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止血方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1年内发生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6年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肝硬化EGVB患者750例,随访1年。根据累计日剂量(cDDD)将随访期内应用健脾化湿止血方中药剂量≥28 cDDD的患者纳入中药组(n=276),而服用中药28 cDDD的患者被纳入非中药组(n=474)。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GVB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是否服用健脾化湿止血方是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1年内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比值比=0. 076,95%可信区间:0. 039~0. 126,P=0. 002)。中药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非中药组(43. 5%vs 55. 1%,χ2=4. 246,P=0. 025)。中药组患者自随访至发生再出血的中位时间为95 d,非中药组为12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 981,P=0. 003)。结论健脾化湿止血方能够降低肝硬化EGVB患者1年内再出血风险,减少EGVB患者的再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88.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484例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慢重肝黄疸病患者证候变化,发现慢乙肝到乙型慢重肝黄疸病病情进展过程中的证候演变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病证结合、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并结合描述性统计,根据证候及其出现的频率变化,研究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慢重肝黄疸病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 随着病情进展,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证出现几率降低.而血瘀证、肝血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肝阳虚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湿困证、气虚血瘀证、水饮内停、肝胆热毒炽盛证等13个证候出现几率明显升高,且大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着病情进展,正气耗损、瘀血、水饮、邪毒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89.
目前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中医药在NAFLD中的作用机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中医药治疗NAFLD取得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针对性及灵活性、多层次、多靶点治疗的优势。介绍了中医药在改善胰岛素、调节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调节细胞因子、调控脂质代谢相关因子及动态平衡、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分析了中医药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0.
目的为减少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进展为肝癌。对肝癌的前期病变和亚临床型肝癌患者实施免疫增强治疗。方法采用白细胞介素-2小剂量、长疗程、阶段性用药,同时口服冬虫夏草制剂,对甲胎蛋白>200ng/ml持续1月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39例,治疗3~4月,随访1年。结果近期显效率71.8%,有效率87.2%,可间歇多疗程治疗,对HBV的复制有抑制作用。结论本疗法对HBV相关的肝癌前期病变和亚临床型肝癌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