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合成新型的两亲性小分子,并通过新的自组装方法制备其纳米材料.方法:用胆固醇对氨基匍萄糖进行疏水改性,使其具有两亲性;用核磁和红外表征目标产物N-胆固醇基琥珀酰基氨基葡萄糖(CSG)的化学结构,结合纳米共沉淀法和超声分散法制备其自组装体,并用扫描电镜、圆二色谱考察其自组装体的性质.结果:CSG通过这种新的方法形成具有高轴向比的纳米纤维状自组装体,分子在自组装过程中采取手性排列的方式.结论:通过设计分子的化学结构、控制自组装的方法和条件,可以得到先进的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例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NMZ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92.9%)就诊时外周血细胞计数异常:6例(42.9%)白细胞( WBC)>10.0×109/L ;4例白细胞(28.6%)<4.0×109/L;7例(50%)淋巴细胞比例>50%,绝对值>5.0×109/L;10例(71.4%)血红蛋白<120g/L;6例(42.9%)血小板<100×109/L。2系血细胞减少4例(28.6%),全血细胞减少2例(14.3%)。10例(71.4%)患者骨髓受累,其中5例(50%)存在单克隆轻链限制型B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与骨髓NMZL细胞百分比正相关(r=0.811,P=0.008)。免疫球蛋白升高的检出率为100%(12/12),其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者10例(10/12,83.3%)。≥1种自身抗体阳性8例(8/11,72.7%)。14例患者Ann Arbor分期均在Ⅲ或Ⅳ期。免疫化疗作为初始治疗10例;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1例;单纯化疗治疗2例;干扰素治疗1例。完全缓解8例(57.1%),部分缓解3例(21.4%)。中位随访23个月,2年总体生存(OS)率为84.6%,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为71.4%,预期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90个月,预期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39个月。结论Ⅲ/Ⅳ期NMZL患者血细胞计数异常、骨髓侵犯、免疫异常多见,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可能提示NMZL骨髓浸润。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究桥粒斑蛋白(DSP)在肺动脉高压(PH)大鼠模型与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的表达变化及其在P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24只SPF级别雄性SD大鼠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野百合碱(MCT)组、低氧(HYP)组及低氧联合Sugen5416(SuHx)组, 检测各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及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 观察各组大鼠血管增厚程度;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中肺组织中DSP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hPASMCs, 分别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或HYP处理细胞24、48、72 h,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DSP表达情况。采用小分子siRNA DSP干扰序列及阴性对照序列分别转染hPASMCs, 分为DSP干扰(siDSP)组及阴性对照(siNT)组。2组均进行TGF-β1、CoCl2或HYP处理48 h, Western blot检测增殖分化及凋亡相关蛋白[p-p38、增殖相关蛋白(PCNA)、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情况,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变...  相似文献   
44.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之一,能够部分或完全替代患者心肺功能,帮助危重患者渡过致命的危险期,从而为原发病的诊治赢得时间[1].2002年开始我国多家医疗中心陆续开展该技术,但早期开展相关研究和临床工作者多为心脏外科以及体外循环医生,以ECMO心脏支持为主,多应用于体外循环脱机困难、心脏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4].而顺德第一人民医院自2013年5月以来以重症医学科为组织核心同时开展循环、呼吸ECMO支持,现对ECMO支持时机、相关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两种清洗方法对口腔科使用后手机的洗涤效果.方法 将口腔科使用后的240支手机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实施过程中不作任何限制和干预或调整,随机分成两组各120支,A组120支手机手工清洗,B组120支手机用日本NSK公司生产的Care 3 Plus (凯尔3升级型)手机清洗加油机清洗.结果 B组手机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 通过两种清洗方法的效果观察,凯尔3升级型手机清洗加油机对于口腔科手机的清洗,更能保证清洗质量,目前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已经取代了口腔科手机的手工清洗.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确定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联合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使用标准检索式[(“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OR“PAH”)AND(“Bosentan”OR“Ambrisentan”OR“Macitentan”OR“Sildenafil”OR“Tadalafil”)]检索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使用检索词“肺动脉高压”“波生坦”“安立生坦”“马西腾坦”“西地那非”“他达拉非”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2月12日。阅读所有文献筛选纳入比较3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2种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以及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以随访12~16周6 min步行距离作为主要结果指标,病死率、临床恶化率、WHO心功能提升、不良事件(AE)和严重不良事件(SAE)作为关键的次要结果指标。使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合并估计结果的优势比(OR)或加权平均差(WMD)和95%置信区间(CI)。使用累积排名曲线下面积(SUCRA)来计算各干预项的概率,帮助解释OR或WMD。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包含5949例PAH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6 min步行距离方面,与安慰剂比较,波生坦+西地那非提升最大(WMD=53.93,95%CI:6.19~101.66),其次为波生坦+他达拉非(WMD=50.84,95%CI:7.05~94.62),安立生坦+他达拉非(WMD=46.67,95%CI:15.88~77.45),波生坦(WMD=29.44,95%CI:5.86~53.02),安立生坦(WMD=23.90,95%CI:0.31~47.48),马西腾坦(WMD=21.57,95%CI:2.45~40.69)。不同干预措施对提高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6 min步行距离的效果,根据SUCRA排序依次为:波生坦+西地那非(82.9%)>波生坦+他达拉非(78.4%)>安立生坦+他达拉非(77.1%)>波生坦(49.2%)>西地那非(48.5%)>安立生坦(40.3%)>马西腾坦(37.3%)>他达拉非(33.0%)>安慰剂(3.3%)。在提高WHO心功能分级方面,与安慰剂相比,西地那非最优(OR=2.90,95%CI:1.04~8.08),其次为波生坦(OR=2.15,95%CI:1.15-4.04),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降低临床恶化率方面,相较于安慰剂,波生坦+他达拉非最优(OR=0.08,95%CI:0.01~0.49),其次依次为波生坦(OR=0.20,95%CI:0.11~0.38),波生坦+西地那非(OR=0.21,95%CI:0.09~0.46),安立生坦+他达拉非(OR=0.27,95%CI:0.15~0.50),西地那非(OR=0.33,95%CI:0.17~0.66),他达拉非(OR=0.44,95%CI:0.21~0.90)。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所有干预措施与安慰剂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病死率方面,安立生坦(OR=0.28,95%CI:0.11~0.74)在统计学上优于安慰剂,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与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联合治疗方案在短期改善运动功能方面均表现较好。并且在安全性方面,与单药治疗并无明显差异。然而,未来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以及患者的需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7.
目的合成新型的两亲性小分子,并通过新的自组装方法制备其纳米材料。方法用胆固醇对氨基葡萄糖进行疏水改性,使其具有两亲性;用核磁和红外表征目标产物N-胆固醇基琥珀酰基氨基葡萄糖(CSG)的化学结构,结合纳米共沉淀法和超声分散法制备其自组装体,并用扫描电镜、圆二色谱考察其自组装体的性质。结果CSG通过这种新的方法形成具有高轴向比的纳米纤维状自组装体,分子在自组装过程中采取手性排列的方式。结论通过设计分子的化学结构、控制自组装的方法和条件,可以得到先进的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48.
总结在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小儿结肠息肉的护理经验,介绍了治疗方法 ,结果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及出院前的健康教育。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认为术前充分洗肠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究中国年轻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 在全国范围内向MPN患者发放调查问卷, 根据诊断时年龄分为年轻组(≤40岁)、中年组(41~60岁)和老年组(>60岁), 在各疾病类型中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共收集到1 727份可供分析的问卷, 其中年轻组453例(26.2%), 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74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80例、骨髓纤维化(MF)99例(原发性MF 45例, PV后MF 20例, ET后MF 34例);男性178例(39.3%), 中位年龄31(18~40)岁。与中年、老年MPN受访者相比, 年轻MPN受访者中未婚、高学历、无合并症、无合并用药、较低危险度分层占比较高(P<0.001)。年轻MPN受访者中以头痛为首发症状患者占比较高(ET:P<0.001;PV:P=0.007;MF:P=0.001), 脾大的比例在初诊(PV:P<0.001)和调研时(ET:P=0.052;PV:P=0.063)最高, 而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在初诊(ET:P<0.001;PV:P=0.011)和调研时...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的治疗反应和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5岁sAML的连续病例,包括治疗相关AML(t-AML)、未明原因血细胞减少后AML、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AML(post-MDS-AML)和继发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AML(post-MPN-AML)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复发和生存,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治疗反应影响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局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55例患者,t-AML、未明原因血细胞减少后AML、post-MDS-AML、post-MPN-AML组分别为38、46、57、14例。152例诱导化疗后可评估疗效患者中,首疗程诱导治疗后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率为47.4%,四组分别为57.9%、54.3%、40.0%、23.1%(P=0.076);最终MLFS率为63.8%,四组分别为73.3%、69.6%、58.2%、38.5%(P=0.084)。多因素分析显示,全部患者中,男性(OR=0.4,95%CI 0.2~0.9,P=0.038;OR=0.3,95%CI 0.1~0.8,P=0.015)、SWOG非预后良好组(OR=0.1,95%CI 0.1~0.6,P=0.014;OR=0.1,95%CI 0.1~0.3,P=0.004)以及初始诱导弱化疗(OR=0.1,95%CI 0.1~0.3,P=0.003;OR=0.1,95%CI 0.1~0.2,P=0.001)是不利于首疗程诱导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R)及最终获得CR的因素;此外,初诊时PLT<45×10^(9)/L(OR=0.4,95%CI 0.2~0.9,P=0.038)、LDH≥258 U/L(OR=0.3,95%CI 0.1~0.7,P=0.005)亦为影响最终获得CR的独立危险因素。94例获得MLFS患者中,46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随访18.6个月,持续化疗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25.4%、37.3%,移植患者3年RFS率和OS率分别为58.2%、64.3%。在获得MLFS患者中,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6岁(HR=3.4,95%CI 1.6~7.2,P=0.002;HR=2.5,95%CI 1.1~6.0,P=0.037)、初诊时外周血原始细胞≥17.5%(HR=2.5,95%CI 1.2~4.9,P=0.010;HR=4.1,95%CI 1.7~9.7,P=0.002)、单体核型(HR=4.9,95%CI 1.2~19.9,P=0.027;HR=28.3,95%CI 4.2~189.5,P=0.001)为影响RFS和OS的共同不利因素;此外,首疗程诱导治疗获得CR(HR=0.4,95%CI 0.2~0.8,P=0.015)及接受移植(HR=0.4,95%CI 0.2~0.9,P=0.028)与较长的RFS期显著相关。结论与t-AML和未明原因血细胞减少后AML相比,post-MDS-AML和post-MPN-AML缓解率低、预后差。男性、初诊低PLT、高LDH、SWOG非预后良好组及初始诱导弱化疗是影响成年sAML获得缓解的不利因素,年龄≥46岁、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单体核型是影响总体结局的不利因素,移植及诱导缓解达CR与更长的RFS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