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2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篇 |
儿科学 | 24篇 |
妇产科学 | 14篇 |
基础医学 | 61篇 |
口腔科学 | 23篇 |
临床医学 | 195篇 |
内科学 | 161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74篇 |
特种医学 | 6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75篇 |
综合类 | 486篇 |
预防医学 | 168篇 |
眼科学 | 13篇 |
药学 | 17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23篇 |
肿瘤学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79篇 |
2004年 | 83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构建含有大肠杆菌6- 磷酸甘露糖异构酶(6-phosphomannose isomerase,PMI)基因并替换潮霉素抗性(hygromycin,hyg)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5-PMI,同时建立以PMI/甘露糖为筛选标记的白花丹参转基因体系。方法:首先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α中克隆PMI基因,然后以PMI基因替换植物表达载体 pCAMBIA1305 中的hyg基因,构建了以PMI 基因为选择标记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5-PMI,并用电击转化方法导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LBA4404 中,用叶片浸染法转化白花丹参。结果:在白花丹参MS+6-BA 1.5 mg·L-1+NAA 0.1 mg·L-1固体分化培养基中附加20 g·L-1甘露糖和10 g·L-1蔗糖为碳源的选择压力下,pCAMBIA1305-PMI 的转化率为23.7%,对再生植株用PCR检测证实了PMI基因的导入。结论:建立了以PMI-甘露糖为选择系统的白花丹参转基因体系,可应用于后续目的基因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2.
73.
74.
75.
针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的影响,并探讨针刺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将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涌泉和厉兑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伤后1、2、3、5、7 d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结果:①对照组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在伤后1 d升高,2 d达高峰,3 d开始下降,5 d进一步下降,7 d下降到正常水平;②治疗组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在伤后1 d升高,2 d下降,3 d继续下降,5 d下降到正常水平;③治疗组伤后2、3、5 d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能减轻重度颅脑损伤后脑内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因炎症反应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讨儿童邻苯基苯酚(o-phenylphenol,OPP)暴露负荷及其与儿童体格指标的关系。方法于2012年7月—2013年4月调查江苏省某县439名3岁幼儿,在其父母协助下完成问卷调查和尿样采集,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检测儿童尿中OPP的含量,以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OPP暴露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体格指标关系。结果儿童尿中均有OPP检出,未校正和肌酐校正几何均值分别为1.02μg/L和2.43μg/g Cr。儿童月龄与OPP暴露呈负相关(P=0.027);经常洗手的儿童OPP暴露水平较低(P=0.039)。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OPP暴露与体格指标未见统计学相关,按性别分层后,OPP暴露与男童头围呈负相关(P=0.02),与女童头围呈正相关(P=0.02)。结论该地区儿童普遍暴露于OPP,OPP暴露与体格指标关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挖掘罗普司亭不良事件(AE)风险信号, 为临床安全使用该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 收集2008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2季度罗普司亭AE报告, 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首选术语(PT)对AE进行标准化。从AE报告中提取患者一般情况和AE结局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挖掘罗普司亭AE风险信号。AE报告数≥3、ROR与PRR值的95%置信区间(CI)下限>1的PT定义为阳性信号。结果共收集到罗普司亭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12 222例, 所涉12 222例患者中有性别记录者10 295例, 男性4 818例, 女性5 477例;有年龄记录者3 789例, 年龄范围为0~98岁, 平均年龄58岁;有AE结局记录者5 919例, 因AE住院、死亡、危及生命、致残和致先天畸形者分别为3 092、2 305、363、152和7例。12 222例AE报告共涉及PT 2 090个、20 639例次。对报告数排名前100位的PT进行信号挖掘, 检测出42个阳性信号。AE报告数居前5位的PT为血小板计数(PLT)减少(...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留置肛管对预防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按有无留置肛管分为留置组51例和未留置组49例。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留置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肛管引流减压能够有效预防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