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评估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time-spatial labeling inversion pulse, Time-SLIP)血管成像的成像质量,评价Time-SLIP和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portography, CE-MRP)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评估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资料。根据成像方式分为门静脉Time-SLIP组及CE-MRP组,对门静脉图像质量及解剖分级进行评分,所有病例均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评分。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分析Time-SLIP与CE-MRP的门静脉图像质量及解剖分级显示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60例肝硬化患者的Time-SLIP与CE-MRP门静脉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门静脉解剖分级部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个研究对象Time-SLIP解剖分级为6级,而CE-MRP解剖分级为5级。结论Time-SLIP检查技术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管成像中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及门静脉解剖分级显示,可以作为CE-MRP的替代检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2.
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评价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公司LightspeedTM 16CT机,对46名有肺部疾病的患者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扫描速度0.5 s/360°,扫描层厚0.625 mm,螺距1.375∶1,重建间距1.25 mm,造影剂注射速度3.5~4 ml/s。肺动脉正常25例,中央型肺癌侵犯肺动脉干或肺动脉16例,肺动脉栓塞4例,大动脉炎伴发肺动脉狭窄1例。8例经病理证实。结果经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肺动脉正常的25例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以及段和亚段级肺动脉。明确显示癌肿与肺动脉的关系16例,肺动脉变形、移位及狭窄17例,肺动脉栓塞4例。结论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对肺动脉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有重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血管造影及ECT。  相似文献   
33.
Wernicke-Geschwind语言模型的fMRI初步检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利用fMRI方法检验经典的Wernicke-Geschwind语言模型.方法以Block Design设计模式,对10名正常中国人的听觉性语言(词语水平)功能进行BOLD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并与经典的Wernicke-Geschwind语言模型进行比较与检验.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了实验要求,且头动范围小于1个像素大小.语言任务激活的脑区包括:双侧颞上回、双侧运动区(前后运动区及辅助运动区)、双侧小脑半球及视皮层,左侧颞横回、左侧角回,右侧颞中回及以及扣带回后部.结论经典的语言模型存在较明显的不足与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4.
神经纤维瘤病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神经纤维瘤病(NF)的分型及各型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及MR表现.结果根据NIH诊断标准,7例属NF-11型,表现为皮肤咖啡牛乳色斑,皮下结节,左大腿肿块,左足底病变及椎管内神经纤维瘤;2例属NF-2型,均患双侧听神经瘤.结论结合MRI表现及临床资料,MR能对神经纤维瘤病作出正确诊断.MR平扫对NF的检出和分型有很大的优势.增强扫描可以发现平扫未见的小病灶.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建立大鼠肝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动物模型,将不同时间点的MRS检测结果与病理学所见进行对照研究,以评估MRS检测及鉴别肝细胞凋亡和坏死的能力与价值.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右侧肝动脉与门静脉分支均结扎组(HA+PV组)和单独右侧门静脉分支结扎组(PV组),实验组各分成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分别于术后3 h、12 h、24 h、72 h行普通MRI和单体素PRESS 35序列MRS,得到肝右叶与左叶各代谢物浓度,以及肝右叶内代谢物相对比值.结果 HA+PV及PV组术后3 h,少量肝细胞发生坏死与凋亡时,肝右叶Lip-Lac较左叶相比即有明显增高,随着凋亡与坏死细胞增多,Lip-Lac增高更加明显.术后12 h肝右叶Cho较左叶相比出现降低,也随时间延长逐渐明显;肝右叶Lip-Lac/Cho比值在HA+PV及PV组术后3 h均有增高,以PV 3 h组增高更显著.结论 凋亡与坏死组织在1H MRS中都有Lip-Lac增加,Cho降低.肝细胞凋亡后早期,Lip-Lac/Cho比值增高较坏死明显,采用Lip-Lac/Cho比值对鉴别早期肝细胞坏死与凋亡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评价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Walker-256肝癌生长的影响.方法 从大鼠腹水瘤株中提出并培养Walker-256细胞,采用商接肝内注射法制备大鼠肝癌模型.实验分2个实验组(MSC与肿瘤细胞混合移植组、MSC静脉移植组)和一个对照组,每组15只.所有实验动物均在术后第3、6、9、12天进行MR成像并测量肿瘤横断位最大层面而积的变化,第12天成像后取病理进行常规HE染色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nm2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MRI显示所有实验动物在术后第3、6天均末见明显肿瘤形成,第9天可见肿瘤结节生长,两个实验组肿瘤在第9、12天横断位最大层面面积均大于对照组(F=4.21,P<0.05;F=8.52,P<0.01).免疫组化结果 表明两个实验组肿瘤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9.58,P<0.01),nm23基因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F=4.61,P<0.05),MSC混合移植组PCNA表达高于对照组[d'(1,0.05)>=0.34,d'(1,0.01)>=0.63,P<0.05],MSC静脉移植组PCNA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0.05)>=0.32,d'(1,0.01)>=0.48,P>0.05],2个实验组肿瘤凋亡指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5,P>0.05).结论大鼠MSC移植能影响Walker-256肝癌VEGF、nm23以及PCNA的表达,有利于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卵巢畸胎瘤的MRI表现,提高对卵巢畸胎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0例卵巢畸胎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0例肿瘤单侧发病66例,双侧发病4例。病理类型:成熟性囊性畸胎瘤67例,未成熟性畸胎瘤1例,卵巢甲状腺肿2例。MRI表现:58例可见脂质信号,14例可见钙质信号,8例单纯表现水样信号,增强后实质大部分表现为轻度强化(40例),部分无明显强化(28例),2例呈明显强化。结论:卵巢畸胎瘤大部分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MRI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39.
1 女尸,约12岁,发育正常,腹部无切口疤痕,到达右肾的动脉有三条:一为右肾上极动脉.约在第1腰椎下缘由主动脉腹部发出,至右肾上极(距右肾门上缘1.3cm).此动脉发出右肾上腺下动脉:其二为右肾动脉,平第1、2腰椎间盘处发出.在肾门外分为前、后两大支.前者又分为上二支、中、下各一支.下支再分为2支.后者又分为2支,右肾动脉最后以7条分支入肾:右肾下极动脉在平第4腰椎上缘处由主动脉腹部发出,距肾动脉起源处6.4cm.跨过下腔静脉,经右输尿管起始部后方.穿入右肾下极.2 到达左肾的动脉有四条,均由主动脉腹部直接发出.左肾上极动脉,平第1腰椎水平,在距左肾门上缘1.5cm处入肾,此动脉起始部发出左肾上腺下动脉;在左肾上极动脉的稍下方有左肾动脉.在入肾前亦分为前、后两大支. 前者又分为上二支,中、下各一支;后者又分为二支,共以6支入肾,其中2支在左肾静脉前方,另外4支被左肾静脉覆盖;除上述两条动脉外,在左肾下极及左肾门下缘处,还各有一条动脉入肾,一为左肾下极动脉,另一为左副肾动脉,两者均在第3腰椎水平,其间距为0.8cm.与左肾动脉起源处的距离分别为6.O、5.5cm,左肾下极动脉前方有左输尿管起始部跨过,左副肾动脉在肾门下缘处被肾盂及左卵巢静脉跨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