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背景:大面积烧伤往往需要削痂清除痂皮,但削痂手术往往会导致人为因素除去过多的残留再生皮肤组织.目的:观察磨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对残留皮肤组织中表皮干细胞标记物角化蛋白19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比观察,于2002-10/2004-01在广西医科大学完成.对象:烧伤整形外热烧伤科患者40例,年龄18~37岁,平均烧伤面积为15%~45%,深Ⅱ度烧伤面积为15%~30%.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磨痂组(n=20)、削痂组(n=20).方法:磨痂组采用电动磨痂仪对创面进行磨痂,由浅入深磨去坏死组织,至创面基底呈现红色充血,有珠状的小出血点为止.削痂组采用滚轴削痂刀对创面进行削痂,削至创面基底呈瓷白色、组织致密,湿润面有光泽,无网状血管栓塞和呈灰暗棕色的无光泽组织,放松止血带后可见密集点状出血较均匀,但有时因操作原因削痂过深,基底露出脂肪组织.两组创面术后用辐照猪皮覆盖.主要观察指标:取术前、术后小块创面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标皮肤再生组织中标记物角化蛋白19的表达,在100倍光学显微镜下,任意选取5个视野计数细胞团的表达数;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记录超过4周不愈合的肉芽创面,需要再次手术植皮修复创面.结果;磨痂保留了较多的真皮组织,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皮肤附件.削痂后创面基底组织有薄层网状组织残田及部分毛囊及汗腺,有些标本视野中可见无真皮组织,为脂肪组织.细胞团的表达数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前及术后创面均有创面残留皮肤组织中标记物角化蛋自19表达,磨痂组术前、术后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削痂组术后较术前数量减少(P<0.05);磨痂组创面较削痂组提前愈合(P<0.05).需要手术植皮创面磨痂组2处,削痂组8处(P<0.05).结论:应用磨痂术治疗烧伤深Ⅱ度创面能有效掌握磨痂深度,对组织损伤小,与削痂比较保留更多的再生皮肤组织,通过表皮干细胞的再生,利于创面再上皮修复,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急性软组织创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D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创伤的患者分为A组20例(治疗组)、B组20例(对照组)。A组常规创面清创后利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覆盖创面;B组常规对创面进行清创生物敷料A覆盖后包扎换药。伤后、术前及术后1d、3d、5d分别抽静脉血留取血清血,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7d后两组患者按照创面情况选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修复创面(骨外露或者肌腱等外露皮瓣修复创面,其余采取游离皮移植修复)。结果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的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术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d、3d、5d,A组各项指标含量在各时段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创面修复愈合平均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软组织创伤创面使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减轻创伤炎症反应,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与自体头皮刃厚片复合移植修复在小儿疤痕整形创面的应用疗效。方法:12例小儿疤痕切除后应用北京桀亚公司提供的J-1型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与自体头皮刃厚皮片复合移植修复创面14处。结果:12处创面全部愈合,移植皮片生长良好,疤痕增生不明显,皮肤弹性较好,功能和形态良好。有2处由于固定不当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出现坏死处疤痕愈合。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与自体头皮刃厚皮片复合移植修复小儿疤痕整形创面愈合良好,无疤痕增生,皮肤外观功能满意,解决了小儿疤痕整形供皮的困难。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报道指端缺损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 本组病人12例共12只手指末节离断伤或者末节外伤软组织缺损创面,其中拇指3例,食指5例,中指2例,环指2例.皮瓣设计是以指背动脉体表投影为轴线,旋转点于中节指骨颈处约远节关节近端10mm处,皮瓣大小15mm×20mm~25mm×25mm,皮瓣掀起于伸肌腱表面,蒂部为旋转隧道设计为折线Z形切口皮下隧道,供区取腹部全厚皮移植修复.结果 12只指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术后第2天出现静脉淤血,经处理后成活良好,随访半年皮瓣外观满意,植皮成活良好,切口瘢痕无挛缩,关节活动无障碍,皮瓣感觉逐渐恢复.结论 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操作较简单,皮瓣容易成活,外观及功能均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3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实验组患者给予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端对位情况和总体疗效。结果:实验组骨折端对位优良率为88.8%;对照组骨折端对位优良率为58.9%,两组骨折端对位优良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体疗效优良率为77.8%,对照组总体疗效优良率为82.3%,两组总体疗效优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给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广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改良内窥镜微创切开正中神经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可行性及微创性。方法将60例确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利用半开放型内窥镜、推刀单切口术式切开腕管、解除正中神经压迫,对照组常规开放手术切开腕管松解减压正中神经。观察比较2组两点分辨觉、C反应蛋白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C反应蛋白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改良内窥镜微创切开正中神经减压术安全可行,并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改良内窥镜微创切开正中神经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微创单切口半开放型内镜推刀切开腕横韧带,解除正中神经压迫治疗特发性44例50侧腕管综合征患者,观察治疗后手部麻木、疼痛症状缓解程度,两点分辨觉及术前、术后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ML)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患者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96%,94%;术后6个月两点分辨觉明显改善,DML明显缩短,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改良内窥镜微创切开正中神经减压术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8.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持续镇痛镇静对TNF-α、IL-6和IL-8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应用持续镇痛镇静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的影响.方法 60例烧伤II度以上创面总面积>30%,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为治疗组,B组30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人按国内常用补液公式[第一个24 h补液量(ml)=(晶胶体总量)1.5 ml×烧伤总面积(%)×体重(Kg)+基础水分2000 ml,晶胶体比例2:1,特重度烧伤者晶胶体比例为1:1;第二个24 h补液量晶体液和胶体液为第一个24 h的半量.基础水分为2000 ml]为基础补液复苏[1],A组应用咪唑安定20 mg与芬太尼0.8 mg加生理盐水200 ml加入自控止痛泵(PCLA)中持续静脉给药每小时4 ml.B组根据情况用一般镇痛治疗.2组病人分别于伤后8、16、24、32、40和48 h采集静脉血6次(烧伤休克期48 h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技术(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病人较对照组各时段血清TNF、IL-6、IL-8的含量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微泵持续镇痛镇静治疗可减少血浆中TNF-α、IL-6、IL-8的含量,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纳米银抗菌敷料对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烧伤后期感染残余创面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用钠米银抗菌敷料换药)和对照组20例(用碘伏液湿敷换药),观察用药后1周创面细菌感染清除情况,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细菌清除率明显高(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纳米银抗菌敷料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能有效防治感染,加速残余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0.
周围神经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感觉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通过神经松解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感觉的影响。方法对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人进行双下肢神经松解,在显微镜下分别在内踝管胫神经及其分支、膝外侧腓神经管腓总神经、足背腓深神经处在显微外科技术微创手术下分别减压神经受压及神经外膜、束膜切开松解。观察病人手术前及术后检查上述神经传导速度,足部麻木、疼痛症状缓解程度,两点辨别觉及10g尼龙单丝试验。结果术后患者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分别达93.3%、96.67%,10g尼龙单丝试验阳性率达到93.33%,腓总神经、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5),两点辨别觉明显改善(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经过在显微外科手术下进行神经管道性狭窄松解及神经外膜、束膜的松解后病人的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神经感觉功能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