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8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105篇 |
内科学 | 22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3篇 |
综合类 | 104篇 |
预防医学 | 27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35篇 |
肿瘤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羟苯磺酸钙的合成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羟苯磺酸钙的合成改进骆宝基,宋毛平(河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开封475003;郑州大学化学系,郑州450052)羟苯磺酸钙(1)是一血管扩张药。用于动脉硬化及静脉疾病的治疗[1],也用于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心脏淋巴循环失调的治疗[2],临床用于糖尿病引起... 相似文献
102.
103.
患者男,44岁,因“腰背疼痛伴活动受限4个月余,加重2个月”于2006年8月2日人住我院血液科。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M)(BIA期),IgG型,伴2型糖尿病。第1个疗程用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化疗,骨髓无明显抑制;第2个疗程用VAD+氟达拉滨(Flu)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骨髓穿刺提示瘤细胞由56%降至17%, 相似文献
104.
背景:体外扩增脐血造血细胞对增加脐血造血细胞数量及植入能力至关重要,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介导的体外扩增不仅能使造血细胞数量增加,而且能够上调和归巢有关的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
目的:实验拟观察白细胞介素3和白细胞介素6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中的作用及对扩增后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4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区组开放性实验,于2007-03/1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及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实验室完成。
材料:10份足月顺产健康新生儿脐血标本。
方法:将自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 d,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实验分组为: 对照组(无细胞因子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巨核细胞生成因子组(A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巨核细胞生成因子+白细胞介素6组(B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巨核细胞生成因子+白细胞介素3 (C组)、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巨核细胞生成因子+白细胞介素6组+白细胞介素3 (D组) 。
主要观察指标:在0,7 d检测有核细胞数, 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62L+,CD34+CD49d+的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数。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A,B,C,D组均可有效的扩增脐血造血细胞(P < 0.05), C,D两组扩增效果均优于A,B组,差异显著(P < 0.05),但A,B两组之间无明显区别(P > 0.05), D组能有效的扩增脐血细胞,并优于C组(P < 0.05)。A,B,C,D组细胞因子组合均可提高脐血CD34+细胞上CD49d, CD62L和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 A,B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但均优于C组(P < 0.05),D组CD34+CXCR4+,CD34+CD62L+和CD34+CD49d+的细胞数扩增倍数优于A,B,C组(P < 0.05)。
结论:白细胞介素6组+白细胞介素3可协同扩增脐血细胞,并能促进和归巢有关的CD49d,CD62L及趋化因子受体4表达。 相似文献
105.
106.
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病治疗中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emocyte globulin,ATG)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在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on—myeloablativ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NST)中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从1998年开始观察以ATG或ALG为基础的NST,在其应用的过程中观察其安全性和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7.
108.
背景:体外扩增脐血造血细胞的目的是促进脐血造血细胞的植入能力,细胞因子介导的脐血造血细胞能使细胞数有效扩增,但同时也耗竭了具有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对多细胞因子组合介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及扩增后黏附分子和CXCR4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分离的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在预先建立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层上,分组培养:对照组仅含有脐血单个核细胞;多种细胞因子+脐血单个核细胞组;骨髓基质细胞+脐血单个核细胞组;骨髓基质细胞+多种细胞因子+脐血单个核细胞组。培养0,7 d检测有核细胞数, 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62L+,CD34+CD49d+的细胞数。
结果与结论:单纯骨髓基质细胞和单用细胞因子组均可有效地扩增脐血造血细胞,并提高造血细胞上CD49d,CD62L及 CXCR4表达。而单用细胞因子组促进脐血造血细胞扩增能力较单纯骨髓基质细胞强,提高造血细胞CD49d,CD62L及 CXCR4表达能力较单纯骨髓基质细胞差。提示骨髓基质细胞虽可支持脐血造血细胞扩增,但难以实现造血细胞的大量扩增,但在骨髓基质细胞层的支持下,多细胞因子可有效地促进脐血造血细胞的扩增,并优于单用细胞因子及骨髓基质细胞,证实骨髓基质细胞可协同多细胞因子有效地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扩增,促进造血干细胞的黏附和趋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9.
为了保证肝素的疗效及降低出血的危险性,用试管法和仪器法研究了凝血酶时间(TT)与血浆肝素含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一定浓度的凝血酶作用下,血浆肝素含量在相应范围内与凝固时间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直线回归r=0.97~0.99),批内变异系数0.8%~2.8%,批间变异系数为1.6%~2.4%。其中凝血酶浓度为10000U/L的工作曲线适应性较好,能满足各种剂量的检测。尚建立了同时测定患者原血浆与对倍稀释血浆肝素含量的方法,扩大了检测范围,最高达血浆肝素含量6400U/L,且能用于纤维蛋白原或抗凝血酶-Ⅲ严重减少时的肝素含量检测。该方法适用于多种肝素制剂(肝素钠、肝素钙和低分子量肝素)。使用上述方法对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血药浓度的观察,发现按公斤体重给药血中肝素含量的差异较大,疗效难以掌握,应实行剂量个体化的给药原则。大剂量给药(如体外循环)需用鱼精蛋白中和试验时,该方法较传统的肝素中和试验(鱼精蛋白法)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10.
前交叉韧带胫骨附丽处撕脱骨折髌下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对前交叉韧带(ACL)胫骨附丽处撕脱骨折的微创治疗途径。方法:ACL胫骨附丽处撕脱骨折患者81例,男64例,女17例;年龄10~58岁,平均37.8岁;交通伤57例,坠落伤15例,运动伤6例,其他伤3例。按Zaricznyj分类:Ⅰ型3例,Ⅱ型16例,ⅢA型21例,ⅢB型25例,Ⅳ型16例。利用经髌下纵切口插入膝关节腔内的食指导引,予ACL胫骨附丽处撕脱骨折复位后,经皮空心钉内固定;骨折块小、Ⅳ型骨折或骨骺未闭合时,钢丝固定。结果:对81例患者进行6~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区别,骨折全部愈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1.6±3.2);术后6个月评分为(95.7±3.6)。结论:ACL胫骨附丽处撕脱骨折髌下微创治疗,操作简便、微创,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