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5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基础病变,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也决定着疾病的预后与转归。AS的发生机制复杂,有损伤炎症学说、脂质浸润学说、血AS  相似文献   
52.
<正>内皮祖细胞(EPC)是一种具有分化及增殖能力的成熟血管内皮细胞(EC)的前体细胞[1]。其可以在体内分化为成熟ECs,通过迁移、黏附、增殖,相互连接之后组成血管腔样的结构,直接形成新血管;也可以结合入血管内膜,释放保护性旁分泌因子参与内皮细胞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加速血管内皮再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1-2]。因此EPCs成为防治多种血管疾病的重要靶细胞。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醇质体和脂质体作为克霉唑经皮给药载体的体外渗透性及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克霉唑醇质体和脂质体,采用Franz扩散池和鼠皮进行体外渗透实验,HPLC测定药物浓度并计算药物稳态透皮速率、时滞和皮内滞留量;采用二倍稀释法测试抗菌活性。结果测得克霉唑醇质体的经皮渗透速率和皮内滞留量分别是20.4和656.52μg·cm-2,与脂质体相比提高了2.59和1.09倍;醇质体的时滞为0.32h,仅是脂质体的11%。克霉唑醇质体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是7.80×10-3,1.95,7.81,31.3μg·L-1,是脂质体MIC的50%,50%,12.5%和50%;MBC的变化趋势与MIC类似。结论克霉唑醇质体的经皮渗透性和抗菌活性都优于其脂质体,醇质体是一种有效的经皮给药载体。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微助教平台在诊断学课程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2017级中医学2个班(67人)和同级针灸推拿学2个班(66人)为研究对象.中医学班为对照组,选择传统讲授法进行教学;针灸推拿班为实验组,结合微助教平台进行心电图教学.课程结束后,通过期末考试和问卷调查来评价微助教平台应用于心电图教...  相似文献   
55.
在医院运行体系中,物资保障对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时,保障物资需求出现大幅增长,要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物资保障需求,可以从战略储备、早做准备、运输保障、精准供应、替代方案、信息跟进6个方面形成综合保障策略.实践证明,该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医院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物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MI)患者住院治疗状况。[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心肌梗死患者,对治疗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0.9%的AMI患者行急诊PCI,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ACEI/ARB、他汀类药物、中药的使用情况较好,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偏低。[结论]MI治疗基本上遵循了国际上公认的指南,但β受体阻滞剂使用仍有提升的空间,中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疗效缺乏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57.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与胰腺素抵抗(ISR)的关系。方法:将50例CHD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和气阴两虚3型,测定3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浓度和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及相关的血脂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与20名健康对照组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D组FBG、Ins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ISI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IAA阳性率(40%)较健康对照组(5%)升高(P<0.01);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的ISI较健康对照组和气阴两虚型降低(均P<0.01),IAA阳性率(50%,47.37%)则较健康对照组(5%)和气阴两虚型(15.38%)增高(P<0.05,P<0.01),而Ins浓度仅在心血瘀阻型增高(P<0.05);此外,CHD及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脂质代谢紊乱。结论:部分CHD患者存在ISR,且主要与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有关,其原因部分系血清中存在的IAA所致。  相似文献   
58.
系统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 Trials.gov,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以及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5年9月),筛选并纳入采用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协作网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最终17项研究入选,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16项和临床对照试验(CCT)1项,总计1 309例患者,其中659例患者接受参附注射液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联用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OR=3.38,95%CI:2.47~4.64,P=0.000)及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OR=3.30,95%CI:2.22~4.90,P=0.000)。Meta回归显示患者平均年龄与临床疗效OR(β=0.17)及心电图疗效OR(β=1.15)均存在正相关性。参附注射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4%,无严重不良反应。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缺血表现,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丹蒌片及血府逐瘀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大鼠血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及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AS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他汀组、丹蒌组、血府组,每组8只。正常组大鼠喂食基础饲料12周,余4组均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维生素D3腹腔注射方法复制AS模型。模型组、他汀组、丹蒌组、血府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阿托伐他汀混悬液(0.18mg/mL)、丹蒌片混悬液(45mg/mL)、血府逐瘀颗粒混悬液(1g/mL)灌胃干预8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C、TG、LDLC、HDL-C、PDGF水平,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ERK1/2、pERK1/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TG、LDL-C、PDGF,血管ERK1/2及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HE染色可见血管内膜明显不规则增厚,内皮下泡沫细胞聚集,脂质沉着,中膜VSMC排列紊乱,形成典型AS斑块。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C、PDGF水平降低(P0.05,P0.01),他汀组及丹蒌组TG、LDL-C水平降低(P0.01,P0.05),他汀组、丹蒌组及血府组血管ERK1/2及pERK1/2蛋白表达降低(P0.01)。HE染色可见各给药组亦形成典型AS斑块,但内膜增生明显减轻,钙化灶面积明显减小。结论丹蒌片及血府逐瘀颗粒均能减小斑块面积,减轻大鼠AS病变程度,延缓AS病情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血脂水平,减少PDGF释放,抑制ERK信号通路活化及VSMC增殖。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正常晚期妊娠(晚妊)妇女尿脱氧吡啶啉(deoxypyridinoline,DPD)和尿肌酐(creatinine,Cr)比值(DPD/Cr)及其与骨钙代谢关系.方法测定80例正常晚妊妇女(1ate normal pregnant women,LPW)及22例正常非孕妇女(normal nonpregnant women,NPW)尿DPD、尿Cr和血钙离子浓度(serum calcium,SCa),并计算DPD/Cr.尿DPD浓度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晚妊妇女尿DPD/Cr比值明显增高,与正常非孕妇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晚妊妇女SCa与正常非孕妇女比较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DPD/Cr较SCa能更准确、灵敏、特异地反映体内缺钙状况,是孕期保健中值得推荐的骨钙代谢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