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李昕遥  李明爽  王婷  毛威 《浙江医学》2020,42(19):2130-2134
Hippo信号通路是一条由一系列蛋白激酶和转录因子组成的高度保守的激酶链,因其在维持成年人心脏稳态和调节损伤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而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Hippo信号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不同疾病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下一步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2.
对26例高血压痛(EH)病人进行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至少在部分正EH病人中存在着胰岛素抵抗(ISR)和高胰岛素血症(HIS),且短期服用(4~6WK)卡托普利(CaP)即能改善EH和冠心病(CHD)患者的ISR和HIS,增加机体对胰岛素(INS)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3.
毛威  周萍 《医药导报》1996,15(3):122-123
内分泌药物是治疗乳腺癌的一个重要手段,抗雌激素药物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临床效果较好。性激素类作为二线或三线治疗药物。芳香酶抑制剂作为二线治疗药,但其应用和开发前景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正常围绝经期妇女尿脱氧吡啶啉(Deoxypyridinoline,DPD)和尿肌酐(Creatinine,Cr)比值(DPD/Cr)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测定37例正常围绝经期妇女尿DPD和尿Cr,按病史是否超过1年分为I、Ⅱ组,按有无骨痛分为A、B型,尿DPD由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DPD/CrI组高于Ⅱ组,A型高于B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其中Ⅱ组中A型明显高于B型,B型中I组又明显高于Ⅱ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均<0.001)。两因素两水平分析提示,骨痛对DPD/Cr是主要的(P=0.000)。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病史超过1年或有骨痛表现者,骨代谢增强,表明存在早期骨质疏松;骨痛对骨质疏松的意义更为明显。尿DPD/Cr能敏感、特异地反映体内骨代谢状况,是围绝经期妇女较有价值的骨代谢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房颤中医证型与患者BNP、LVEF、FS、E峰、A峰、E/A和炎症因子CRP、TNF-α、IL-6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房颤患者92例,根据房颤中医证型标准分为5型,分别比较BNP,LVEF,FS,E峰,A峰、E/A以及炎症因子CRP、TNF-α、IL-6在中医证型间的差别。结果:房颤组E峰,E/A低于对照组(P0.05),CRP、TNF-α、IL-6高于对照组(P0.05),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证型间比较显示:心阳不振型房颤LVEF、FS、E峰、E/A低于其他证型(P0.05);TNF-α、IL-6高于其他证型(P0.05),BNP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1);结论:心阳不振型房颤合并心功能减低,且该型房颤炎症反应明显。  相似文献   
106.
刘利萍  王秀珍  毛威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5):1164-1167
 目的优化姜油树脂/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表征。方法采用共沉淀法,以姜油树脂中姜酚的包合率为测定指标,通过均匀设计优化工艺参数;应用SEM,IR,DSC,TLC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姜酚的包合率与工艺参数的相关性为:Y=56.36-6.38X1+11.21X2+2.13X3-0.016X23(r2=0.981,P<0.05),在优化条件β-CD/姜油树脂质量比(X1)7/1、包合时间(X2)1h,包合温度(X3)65℃和的条件下,姜酚包合率达(95.20±0.31)%(n=3);SEM,IR,DSC图谱显示姜油树脂与β-CD形成了包合物,TLC图谱说明姜油树脂包合前后的基本组分没有改变。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优化工艺参数合理,控制工艺参数可以得到高包合率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建立测定硫酸奈替米星中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二甲基咪唑啉酮(DMI)为溶剂,平衡时间为30min,DB-624色谱柱(30m×0.53mm×3μm),以N2为载气,FID检测器,程序升温。结果DMF在8.83×10-3~176.6×10-3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8.7%,RSD为3.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硫酸奈替米星原料中DMF残留量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痰瘀共治方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2周龄雄性Wistar大鼠85只,随机分为5组:①正常组(the control group,C,n=20),②模型组(themodelgroup,M,n=20),③罗格列酮组(the Rosiglitazone group,RSG,n=15),④痰瘀共治低剂量组(TYD,n=15),⑤痰瘀共治高剂量组(TYG,n=15)。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加维生素玟负荷法复制大鼠As模型,6周后取C组及M组大鼠各5只,以主动脉HE染色切片发现As斑块作为造模成功指标。造模成功后除正常组喂饲基础饲料,余组继续喂饲高脂饲料,并分别加予生理盐水[10mL/(kg&#183;d)]、罗格列酮(3mg/kg)、痰瘀共治方流浸膏高剂量(0.8g/mL)、痰瘀共治方流浸膏低剂量(1.6g/mL)灌胃治疗6周后处死,HE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主动脉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的变化,并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高脂饮食加维生素D,负荷6周后造模成功,光镜下观察可见主动脉典型的粥样硬化斑块;灌胃治疗6周后,与M组比,各治疗组大鼠FPG、FISN、HOMA-JR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见斑块明显消退,PPARγ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减弱,以TYG组(1.08&#177;0.03)作用显著(P=0.0025),低于TYD组(2.84&#177;0.07)(P=0.034),与RSG组(1.12&#177;0.05)比差异亦没有统计学意义(P=0.427),同时各治疗组与C组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共治方可能通过激活PPARγ,改善胰岛素抵抗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痰瘀互结证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12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6组:①正常组(N,n=20),②模型组(M,n=20),③化痰组(T,n=15),④祛瘀组(Y,n=15),⑤痰瘀同治低剂量组(TYD,n=15),⑥痰瘀同治高剂量组(TYG,n=15)。N组喂食基础饲料12周;余5组喂食高脂饲料6周后,分别加予生理盐水(10mL/(kg.d))、化痰方流浸膏(0.16 g/mL)、祛瘀方流浸膏(0.2 g/mL)、痰瘀同治方流浸膏(0.8 g/mL)、痰瘀同治方流浸膏(1.6 g/mL)灌胃治疗6周,且在喂食开始时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D340万IU/kg。造模2周及6周后,分别取N组和M组大鼠各5只,测血脂、血液流变学;提取全长主动脉和心脏,油红O染色进行病变分级评分;HE染色观察斑块的病理形态改变。灌胃治疗6周,各组大鼠处死后按前述方法再次检测各指标变化。结果造模2周后,M组大鼠血脂水平升高(P<0.05);6周后,血脂水平进一步升高伴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P<0.05);主动脉病变的评分明显增高(P=0.001),光镜下观察可见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典型的粥样硬化斑块。灌胃治疗6周后,各治疗组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均降低(P<0.01),主动脉病变评分明显低于M组(P<0.01)且略高于N组(P<0.05),光镜下观察AS病变的程度较M组明显减轻。以TYD与TYG组变化明显,且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D340万IU的钙超负荷法加高脂饲料喂食6周后,大鼠AS痰瘀互结证模型即建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优化姜油树脂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乳化外凝聚法制备微囊,以微囊粒径和包封率为测定指标,用均匀设计表U11(116)优选处方工艺;影响因素实验考察微囊的稳定性。结果: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0%、海藻酸钠与姜油树脂的质量比3∶1、CaCl2浓度1.0%、壳聚糖浓度1.2%,所得微囊外观形态良好,平均粒径为842μm、跨距为0.14,包封率为(69.82±1.05)%。微囊在高温、高湿和强光实验条件下,载药量与外观形态稳定。结论:在均匀设计所得优化条件下,姜油树脂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的制备工艺重现性好,微囊化是提高姜油树脂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