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毛威  汪佳萍 《医药导报》2006,25(3):250-25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己烯雌酚栓中己烯雌酚、氢化可的松、氯霉素的含量。方法使用迪马C18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3 nm。结果3组分分离度符合要求,线性范围好。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可用于复方己烯雌酚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一项有创性的诊治手段,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冠心病介入的诊疗工作中,不断总结分析这些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及处理方法,对提高介入性心脏病医师的诊疗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们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成功救治的1例心跳骤停病人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冠心病且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非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罗格列酮组各30例,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结果:常规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TC、LDL-C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HDL-C和hs-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加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TC、LDL-C和TG水平均下降,而HDL-C水平升高(P均〈0.05);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除血清TC及LDL-C外,另三项检测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罗格列酮能降低冠心病患者TG水平,升高HDL-C水平,抑制血清hs-CRP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蔡宏文  华军益  叶武  毛威 《浙江医学》2008,30(2):150-15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栓塞所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脑栓塞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是指除各种原因导致的瓣膜及其附属结构损害造成的房颤之外的其他各类房颤,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增加5~6倍。  相似文献   
15.
葛根素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检测正常人与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气体氮的变化及葛根素对其的干预效应。方法:EH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或合和盐酸苯那普利10mg/d,每日一次,15d为一疗程。EH伍用治疗组同时合用5%GNS250ml+葛根素注射液400mg静滴,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浆ET、NO水平变化。结果:EH各组血浆ET较正常人组均显著增高(P〈0.01),血浆NO水平及NO/ET比值除轻度E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对前足功能影响,以及对推进期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15例患者共18足,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2年以上,根据AOFAS评分系统,对第1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足底压力测试.测量前足底推进期的(足母)趾下、第1~5跖骨下共6处的峰值压强、峰值压力、压强-时间积、压力-时间积四个参数.[结果]融合术后AOFAS第1跖趾关节评分满意,术后组的(足母)趾下四项参数均明显小于正常人组.与时间相关的参数在(足母)趾下,以及第2、4、5跖骨头下小于正常人组,并具有明显差异.第1跖骨头下的峰值压强与峰值压力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患者在推进期,前足跖骨头的足底压力分布与正常人基本相同.术后前足功能改善.术后(足母)趾下压力减少,但是对前足压力分布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炎症因子的参与及脂质的氧化作用[1],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急性炎症因子的升高[2],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炎症及免疫反应都扮演了重要角色。Toll样受体(TLR)可识别来自体内微生物和宿主来源的病原体相关分子结构(PAMP),并激活免疫系统,启动固有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作用,其主要机制是炎症及血管再生。通过对TLR的调节可以干预机体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干预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本文将对近年来TLR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从而探讨TLR家族对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血栓事件中西医结合防治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事件发病率日益升高,其中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脑及外周血管血栓性事件的关键病理环节。抗栓西药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不断涌现的新型抗栓药物为临床提供了更多选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中医药在血栓前状态防治、改善血小板抵抗、保护血管内皮及调节凝血系统平衡等方面有独特作用,进一步发挥中西医结合抗栓治疗的特色及优势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皮抑素(rh ES)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探讨Dll4/Notch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AS组和AS+rh ES组,每组10只。N组始终喂基础饲料,其余2组采用高脂喂养、维生素D3负荷及球囊损伤动脉内膜建立大鼠AS模型。AS+rh ES组以10 mg·kg~(-1)·d~(-1)的rh ES腹腔注射4周,另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血检测各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和肌钙蛋白I(Tn I)等;免疫组化CD31染色观察新生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内Dll4、Notch1蛋白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AS组和AS+rh ES组的TC、TG、LDL-C、CRP和L-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上述指标在AS组和AS+rh E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CD31染色结果显示,AS组的新生血管表达最丰富;与AS组比较,AS+rh ES组的新生血管密度显著下降(P0.05)。AS组的Dll4和Notch1蛋白水平显著低于N组(P0.05);相比AS组,AS+rh ES组的Dll4和Notch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rh ES能够抑制大鼠AS斑块内血管新生,Dll4/Notch通路的激活可能是rh ES抑制斑块内的血管新生的信号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主办,浙江省中医院承办,广东省中医院协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医院冠心病介入论坛于2012年3月31日在杭州市浙江宾馆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名中西医结合冠心病介入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