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42篇 |
神经病学 | 33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8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31.
陈国洪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999,(2)
病历摘要患儿,女,8岁,以四肢无力4周,加重2周于1996年7月16日入院。患儿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久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伴有间歇性疼痛,尚可步行。2周前症状加重,走路不稳,易跌倒,右手握物困难,左手可提物。病前及病程中无发热、呕吐,腹泻,抽搐,曾就诊多家医院,未能确诊。间断给予“青霉素”治疗无效。病后精神可,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无异常。查体:T36.8℃,P86次/分,R20次/分,即12/8kPa,查体合作,颈抵抗明显,心肺腹部正常,肝脾不大,烦神经检查正常。右手握力IV级,左手握力V级,右下肢肌力…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用药分为A、B两组,A组予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B组予万古霉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RP、PCT、TNF-α和NSE水平低于B组(P<0.05);A组体温恢复、颅内高压消失、惊厥消失时间短于B组(P<0.05);A组腹泻、呕吐、偏瘫、转氨酶升高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缩短治疗周期,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AE)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收集9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三组,A组:32例CAE,无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CAD);B组:34例梗阻性CAD;C组:30例冠状动脉正常。分析比较三组间的病史特点,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血清hs-CRP水平。结果分析结果显示A组WBC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高于B组和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慢性炎症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形成。 相似文献
34.
背景与目的:循环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EPCs)在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cEPCs的影响.方法:35例晚期NSCLC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过程中,分别于化疗前1天、化疗开始后第7天、第15天和第42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EPCs数量.cEPCs的分子标志物定义为CD34+/CD133+/VEGFR-2+.结果:化疗周期的不同时间点外周血cEPCs数量存在差异.化疗后第15天cEPCs最多(F=4.36,P=0.006),化疗获益者化疗后cEPCs减少(t=4.35,P<0.001),疾病进展者cEPCs增加(t'=5.35,P=0.001),cEPCs数量变化与化疗疗效相关(t=0.641,P<0.001).化疗获益者治疗前的cEPCs数量低于化疗无效者(t=4.46,P<0.001).结论:NSCLC的化疗疗效与cEPCs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nign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 in children,BECT)的发作期脑电图。方法利用5a时间收集605例BECT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出现30次癫痫发作。这些患者发作期EEG被分为4种发作期图形。最多的一种类型为A型,12例出现,低电压快节律棘波,波幅逐渐增高节律逐渐变慢。B型,7例次,棘波混合尖波频率和波幅逐渐增高。C型,6例次,θ波波幅逐渐增高和频率逐渐减慢。D型,5例次,局部电活动减弱,继之为前3型。结论虽发作间期BECT脑电图相似,均呈中央颞区放电,BECT发作期图形不是唯一不变的;发作前脑电图电抑制和发作后慢波比较常见,不影响BECT的诊断;发作前图形、发作中脑电图可以相互转化,不影响BECT的诊断。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亚甲蓝封闭注射联合酮铬酸氨丁三醇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混合痔病例8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术后于创面封闭注射亚甲蓝长效止痛剂(1%亚甲蓝2mL+注射用水5mL+0.375%罗哌卡因5mL)+酮铬酸氨丁三醇60mg肌注。对照组:酮铬酸氨丁三醇30~60mg按需肌注,日剂量<120mg。结果:在术后6h、术后1d、术后3d、术后7d的疼痛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P<0.05),术后14d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602,(P>0.05),即实验组患者在前2周的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病人2周后切口疼痛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在强刺激状态下(排便、换药时)组间比较中,疼痛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5),即实验组患者在排便、换药时的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亚甲蓝封闭注射联合酮铬酸氨丁三醇的应用,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本方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更昔洛韦钠与普通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钠(荷普欣)及普通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更昔洛韦钠组(治疗组)和普通更昔洛韦组(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都采用静脉给药,对2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更昔洛韦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头痛、呕吐、抽搐、意识恢复的时间较普通更昔洛韦对照组明显缩短,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更昔洛韦钠组比普通更昔洛韦组不良反应少且程度轻(P<0.05)。结论更昔洛韦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作用迅速,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对比分析203例CTO患者(CTO组)和173例非CTO患者(非CTO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结果CTO组较非CTO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程长(P〈0.01)、急性心肌梗死病程长(P〈0.01)、年龄大(P〈0.01);CTO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反复发生的比例高于非CTO组(80.8%比59.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O临床预测因素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程≥12个月(OR=4.313,95%CI为1.020-18.142,P〈0.05)。结论CTO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程及反复发作有关,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程≥12个月是一个独立预测CTO的临床因素。 相似文献
39.
总结1例6q25.3缺失致Coffin-Siris综合征1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突变特点。患儿为7岁6个月女童, 有喂养困难、反复感染、语言及运动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喉软骨发育不良等表现, 浓眉、牙齿稀疏、背部多毛, 伴多动及攻击性行为、癫痫发作、共济失调。先证者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示染色体6q25.3区域存在约4.27 Mb杂合缺失, 包含ARID1B基因在内的17个基因, 其父母CNV-seq无异常。家系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示先证者ARID1B基因第1~20外显子全部缺失, 父母为野生型。先证者临床症状较重, 单倍剂量不足是先证者的遗传学病因。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与左室附壁血栓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附壁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左室附壁血栓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血栓组30例,非血栓组36例,比较两组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室壁瘤基底直径、膨出直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1)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室壁瘤基底直径、室壁瘤膨出直径、左室射血分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血栓组显著大于非血栓组[(1.17±0.26)cm比(1.04±0.19)cm,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易发生附壁血栓,但左室附壁血栓与瘤体大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