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后桡动脉管腔结构变化和硝酸甘油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例TRI完成后行桡动脉OCT检查患者,观察基础和硝酸甘油干预后桡动脉管腔结构。结果:在20例TRI后行桡动脉OCT检查的患者中,桡动脉痉挛占15例,桡动脉内膜撕裂1例。经硝酸甘油干预后桡动脉远、中、近段平均桡动脉管腔直径、管腔内面积和血管总面积均较基础状态下明显增大(P均0.001)。而桡动脉远、中、近段桡动脉中膜厚度均较基础状态下桡动脉中膜厚度减小(P均0.001),中膜横断面积、内膜厚度和外膜厚度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管扩张药物可显著扩大TRI后桡动脉管腔内面积和血管总面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血压动态监测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低血压及低血压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1组与治疗2组,各53例。另按2∶1比例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不合并低血压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治疗1组及治疗2组患者均接受心衰规范化基础治疗,治疗1组在治疗2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治疗,均连续治疗5个月。比较两组心脏结构、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率、动态血压指标[24 h平均脉搏率(24 h PR)、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LVEDD、LVESD、心率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LVEF均升高,且治疗1组治疗后LVEDD、LVESD分别为(57.05±2.03)、(45.46±2.31) mm,均低于治疗2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1月因髋部骨折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225例患者,其中心衰组64例、非心衰组16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相关检查结果及术中、术后管理因素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心衰组与非心衰组在年龄、收缩压、入院至手术时间、ASA分级、系统疾病数超过4种、合并心血管疾病、低血红蛋白量、手术方式、输血量≥400 ml、术中补液量大、每日液体出入量差值大、输注血白蛋白、术后电解质紊乱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9.861,χ2=7.075,χ2=8.732,χ2=25.504,χ2=29.226,χ2=45.825,χ2=14.362,χ2=6.662,χ2=8.190,χ2=7.216,χ2=30.086,χ2=10.122,χ2=12.07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系统疾病数超过4种、合并心血管疾病、低血红蛋白量、电解质紊乱、围手术期液体\"正平衡\"、ASA分级Ⅱ级以上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5.769,95% CI:1.212~36.243;OR:9.576,95% CI:2.118~45.387;OR:3.686,95% CI:1.313~10.349;OR:6.584,95% CI:1.217~26.744;OR:14.114,95% CI:5.021~42.342;OR:6.012,95% CI:3.245~11.329)。 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围手术期准确的风险评估、早期治疗合并症、减少手术创伤以及完善术后补液是减少此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14岁,学生。主因头晕、头不自主向后仰1天,于2009年6月26日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7次/min,血压100/80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楚,言语欠流利,颈部抵抗,下颌偏斜,双眼向斜上凝视;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查头颅CT正常。给予抗感染治疗。再次询问病史,患者1天前因胃肠炎口服盐酸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mg,每日3次,考虑为胃复安不良反应。停用胃复安,给予补液、利尿,于数小时后症状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临床疗效。方法 连续入选88例慢性心衰 患者,分为ARNI组(47例)和对照组(41例)。ARNI组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接受盐酸贝那普利或缬沙坦 治疗。记录2组患者服药1个月时体质量、24 h尿量、服用利尿剂剂量、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变化 情况及3个月时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ARNI组服药后与服药前比较,患者体质量、服用利尿剂剂 量、NT-proBNP水平均降低,24 h尿量增加,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左房内径(LA)均缩小,每搏输出量(SV)、心输 出量(CO)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二尖瓣环E峰与A峰比值(E/A)较前升高(均P<0.05);ARNI组服药后与 对照组比较,患者NT-proBNP水平减低,24 h尿量增多,LVDD及LA均缩小,SV、LVEF和E/A均升高(均P<0.05);心 功能分级也较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结论 与盐酸贝那普利/缬沙坦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进一步减轻钠水 潴留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甲壳质酶蛋白(YKL)-40、白介素-33(IL-33)、和肽素(copeptin)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内科的重症监护室(CCU)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的血清YKL-40、IL-33、copeptin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血清YKL-40、IL-33、copeptin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YKL-40、IL-33、copeptin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的血清YKL-40、IL-33、copeptin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88、5.415、4.534,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YKL-40、IL-33、copeptin水平与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发生呈正相关(r=0.4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