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心腔声学造影时间-强度曲线( TIC)各项参数与心肌运动指数定量评价右心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对1 0只犬分别在基础状态及注射心得安后心功能减退状态下经股静脉重复注射5 %声振白蛋白注射液,剂量0 .0 8ml/kg。于心尖四腔切面观察右心室造影剂的充盈及清除,采用拟合曲线定量分析方法获取心腔声学造影TIC各项参数,并分析各项参数在不同的心功能水平的差异。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在基础状态及注射心得安后心功能减退状态下记录三尖瓣舒张期和右心室流出道收缩期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测量心肌运动指数( MPI,即Tei指数) ,MPI为心室等容舒张期时间及等容收缩期时间之和与心室射血时间的比值。结果 随心功能的减退,TIC各项参数中时间常数( k)明显减小,而造影剂峰值强度减半时间( HT)及造影剂平均渡越时间( MTT)明显延长,P值均小于0 .0 0 1。时间常数( k)与心肌运动指数( MPI)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 0 .76。结论 右心腔声学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与MPI在定量评估右心收缩功能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影程度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Sono Vue实时超声造影检查48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23例息急性脑血管病,25例无急性脑血管病,根据时间-强度曲线图分析得出粥样硬化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显影前强度比值(Post-PI/Pre-I)、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颈动脉管腔显影峰值强度比值(Post-PI/Post-PIC),并分析其预测患者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截断值以及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2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21例显影、无显影2例.25例无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显影15例、无显影10例.两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Post-PI)[(-51.2±2.8)dB对(-58.7±7.3)dB,P<0.053,粥样硬化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与显影前强度比值(Post-PI/Pre-I)(0.78±0.04对0.90士0.03,P<0.05),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与颈动脉管腔显影峰值强度比值(Post-PI/Post-PIC)(1.28±0.06对1.46±0.21,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以粥样硬化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与显影前强度比值(Post-PI/Pre-I)<0.82为截断值预测患者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64.1%,以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与颈动脉管腔显影峰值强度比值(Post-PI/Post-PIC)<1.35预测患者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60.4%.结论 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显影情况,并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有关联.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玻璃切除术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及眼外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120 例玻璃体切除术的疗效回顾分析。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71 例(59.2% ) ,不变39 例(32.5% ) ,下降10 例(8.3% );视力< 0 .05 占13 .3 % ,0 .05 ~0.3 占31.7% ,≥0.3 占55 % 。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眼外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机械生长因子(MGF)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迁移作用机制。 方法 分离Sprauge-Dawley(SD)大鼠的MSCs,外源性给予不同浓度(0,1,10,25,50 μM)MGF干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骨架相关蛋白RhoA及其下游p-MYPT和粘附斑激酶相关蛋白p-FAK、t-FAK表达,探讨MGF对MSCs细胞骨架张力和粘附斑的调节作用;然后通过肉毒素C3抑制RhoA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MYPT、p-FAK及FAK蛋白表达,采用Transwell跨膜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检测MSCs细胞骨架及粘附斑形成情况。 结果 MGF可明显促进MSCs RhoA激酶激活及其下游p-MYPT表达,且该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以MGF浓度为50 μM时RhoA及p-MYPT表达尤为显著;p-FAK/t-FAK结果提示MGF可激活粘附斑激酶FAK,促进粘附斑形成;使用肉毒素C3抑制RhoA活性后发现FAK激活受到明显抑制;Transwell实验结果提示MGF可促进MSCs迁移,而经肉毒素C3干预后能明显抑制MSCs迁移;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MGF可促进MSCs细胞骨架重排及粘附斑形成,而经肉毒素C3干预后可见细胞骨架破坏及粘附斑形成明显减少。 结论 MGF通过控制RhoA-FAK信号轴介导细胞骨架及粘附斑形成,从而调控MSCs迁移。  相似文献   
65.
川崎病后颈动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川崎病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结构参数,无创性评价川崎病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明确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是否干预川崎病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方法评价48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和结构参数.结果川崎病组颈动脉最大剪切率(S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在川崎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 1).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应用与否SR及IMT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257和P=0.091).结论 SR在有川崎病病史者较健康儿童减低,IMT在川崎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川崎病后存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趋势.川崎病急性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早期治疗不能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趋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66.
目的应用体外模型,探讨实时三维多平面成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容积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用橡胶袋制备不同大小左心室模型20个(其中模拟正常对称性左室模型12个,非对称性左室室壁瘤模型8个),分别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多平面成像软件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测量各模型的容积,其结果与相应的实测容积进行比较。结果12例正常左室模型与8例左室室壁瘤模型中,RT3DE测量的左室容积与实测容积之间呈高度相关,具有高度一致性,且无显著性差异;同样在12例正常左室模型与8例室壁瘤左室模型中,2DE测量的左室容积与实测容积之间相关性较好,两者之间一致性较差,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时三维多平面成像超声心动图较之传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更为准确地测量左室容积,从而奠定了对左室功能进行可靠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67.
目的明确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QTVI离线分析31例HCM病人和20例正常对照组左室长轴方向各心肌节段的速度曲线,测量收缩峰值速度和峰值时间,计算同一水平不同节段的平均峰值速度(Vs)和峰值时间(Ts).结果 HCM组二尖瓣环、左室基底部、中部及近心尖部各水平Vs均降低,Ts均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极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HCM病人尽管左室射血分数正常,但左室长轴方向各心肌节段收缩功能受损,QTVI能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8.
本文将我院1990~1997年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90例(95只眼)眼内异物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90例中,男73例,女17例;其中5例双眼眼内异物,右眼47例,左眼48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3岁,以青壮年居多;工人64例,农民1...  相似文献   
69.
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后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我科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 6例后脱位人工晶状体予以取出并行缝线再固定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患者中 5例系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例系外伤性白内障。年龄 16~ 75岁 ,平均 51.5岁。男 3例 ,女 3例。发现后脱位时间 3 d~ 3个月 ,脱位后视力 HM~ 0 .0 7,5例缝线再固定术后最佳视力 0 .4 ,外伤性白内障 1例因合并玻璃体积血、继发性青光眼仅行人工晶状体取出。1.2 手术方法 行玻璃体腔灌注 ,如可见人工晶状体一侧袢 ,在粘弹剂保护…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12只眼)脉脱型视网膜脱离眼,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或全身治疗治疗,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平均随访9.8个月,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7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脉脱型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