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2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二维应变检测冠心病左室心肌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应变对33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冠状动脉(冠脉)供血区域进行检测,测量自QRS波起始至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间期(Ts)及左室18节段的Ts标准差(Ts-SD).结果 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共168个,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共210个.①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绝大部分节段Ts明显延迟,Ts-SD明显升高;②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与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相比,大部分节段Ts明显延迟,Ts-SD明显升高;③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绝大部分节段Ts及T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以Ts-SD≥33.0 ms为左室收缩不同步,26例冠脉狭窄≥75%冠心病患者中22例(84.6%)收缩不同步,7例冠脉狭窄<75%冠心病患者中无收缩不同步.结论 当冠脉出现严重狭窄,在二维超声心动图上未能观察到室壁运动异常时,二维应变已能准确检测出其心肌运动不同步现象.  相似文献   
152.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观察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内涡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观察左室内涡流的形成及演变情况,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左心室功能.方法 选取DCM患者26例、正常对照44例为观察对象,采集左室内血流向量图像,观察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涡流的位置、大小、圈数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缓慢射血期和等容舒张期左室内未见涡流形成,舒张期涡流多位于二尖瓣前叶附近,左室中上部1/3,形态多变(变化2~3次);涡流横径、纵径和圈数在心动周期的7个时相之间有差异.②DCM组心动周期7个时相均有涡流出现,舒张期出现涡流更靠近左室中下2/3,向心尖部靠近,相对正常人而言,DCM组在同一时相出现的涡流形态、部位变化更多(4~5次);心动周期的各个时相中DCM组左室内涡流的横径、纵径和圈数均大于正常对照组.DCM组涡流大小和圈数在心动周期的7个时相之间也有差异.结论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可以显示在体的左室内涡流变化情况,DCM患者左室内涡流大小及圈数均大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应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探讨心腔内血流的结构变化及其与左室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6例、正常对照44例为观察对象,利用VFM软件采集左室内血流向量图像,应用VFM分析软件DSA-RS1测量收缩期心尖部-主动脉瓣口速度阶差(△Vs)、心尖部-主动脉瓣口距离(Ds)、半距对应速度(Vs1/2);舒张期二尖瓣口-心尖部速度阶差(△Vd)、二尖瓣口-心尖部距离(Dd)、半距对应速度(Vd1/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CM组收缩期△Vs、Vs1/2与舒张期△Vd、Vd1/2明显降低,收缩期Ds与舒张期Dd明显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s、Dd与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内径呈正相关(r>0.4,P<0.01),与收缩功能呈负相关(r>0.3,P<0.01);Vs1/2、Vd1/2与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内径呈负相关(r>0.3,P<0.01),与收缩功能呈正相关(r>0.3,P<0.01).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腔内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正常人,VFM是一种无创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4.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和组织追踪法研究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左心收缩功能,以寻求川崎病早期心脏损害的诊断指标。方法通过M-型超声获得左室射血分数(EF);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和组织追踪分析软件测量31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与20例正常儿童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后间隔和侧壁的二尖瓣环处、基底部和中间部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最大位移(D),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结果患儿组左室射血分数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患儿组各室壁的二尖瓣环处和部分室壁的基底部、中间部的Vs低于正常组(P<0.05)。6个室壁的平均Vs在二尖瓣环水平、基底部和中间部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儿各室壁各节段的收缩期最大位移均低于正常儿童,在所有二尖瓣环水平和部分室壁基底部、中间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川崎病急性期左室整体和部分室壁局部收缩功能受损;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和组织追踪法能够定量急性期川崎病左室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55.
应用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评价川崎病患儿左心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评价恢复期川崎病患儿左心功能状况。方法恢复期川崎病患儿30例(患病组),正常儿童20例(正常组)。通过M型超声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通过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获得二尖瓣口血流快速充盈速度(E),左房收缩期速度(A),计算E/A;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分析软件测量心脏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后间隔和侧壁的二尖瓣环处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最大位移(D)、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计算Ve/Va。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结果患病组LVEF、E峰、A峰及E/A都在正常范围内,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各室壁的二尖瓣环处的Vs和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个室壁的平均Vs和D两组间差异也有有显著性意义;各室壁的舒张速度Ve和Va以及Ve/Va,只在少数室壁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川崎病恢复期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受损,舒张功能尚正常;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小儿纵向左室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左室重构的价值。方法20例准备行血运重建术心肌梗死患者,于术前1~5d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于术后3个月再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室壁运动分析采用18节段分析法,心肌造影灌注分析:按照心肌灌注记分指数(MPSI)分成2组:MPSI≤1.5为心肌灌注良好组;MPSI〉1.5为心肌灌注较差组。分别将:①两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与术后3个月比较;②两组术前的LVEF、LVESV、LVEDV,术后3个月的LVEF、LVESV、LVEDV各自比较;③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差值(ALVEF)、收缩末容积差值(ALVESV)、舒张末容积差值(△LVEDV)进行比较;④对ALVEF、△LVESV、△LVEDV与MPSI分别做相关性分析。结果MPSI〉1.5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的LVEF较MPSI≤1.5组明显减低,LVEDV较MPSI≤1.5组明显增大,MPSI〉1.5组和MPSI≤1.5组患者的ALVEF、ALVEDV存在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SI与ALVEF呈负相关,与△LVESV、△LVEDV呈正相关(P〈0.05)。结论术前MPSI〉1.5组较MPSI≤1.5组发生左室重构的可能性大,实时心肌超影超声心动图能较好的评估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左室重构情况。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追踪法 (TT)测定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 (L DDSE)评价心肌存活性的价值。方法  2 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或 PTCA 支架术。术前 1周内进行 L DDSE,术后 (>6周 )复查超声心动图。在 L DDSE前后及 PTCA术后 ,分别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及心尖左心长轴切面记录后室间隔、侧壁、下壁、前壁、后壁及前室间隔处二尖瓣瓣环的位移曲线 ,测量各瓣环处收缩期最大位移 ,然后求出其平均值 ;计算各二尖瓣瓣环取样点处收缩期位移在 L DDSE前后的差值 (Δ D)及百分变化率。根据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将其分为室壁运动有改善组和无改善组 ;10例冠脉造影结果为阴性的受检者作对照组。结果  L DDSE结束时 ,各组心肌梗死患者用 TT法测得的有节段性运动异常室壁所对应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较静息状态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但在室壁运动有改善组中 ,其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的升高值 [(2 .2± 0 .8) mm vs(0 .5± 0 .5 ) mm,P<0 .0 1]和百分变化率 (38%± 12 % vs 8%± 7% ,P<0 .0 1)均明显高于室壁运动无改善组。 PTCA术后 ,用 TT法测得的有节段性运动异常室壁所对应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在术后有改善组 ,较术前静息状态明显升高 [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的百分变化率评价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并观察维生素 C静脉输注对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2 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 18例正常人。分别于维生素 C静脉输注前后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 ,并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 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4.2 %± 4 .7% )明显低于正常人 (11.4 %± 3.7% ,P<0 .0 0 1) ,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2 7.4 %± 8.1% )和正常人 (2 8.3%± 8.4 % ,P=0 .32 )无显著差别 ;维生素 C静脉输注后 ,1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 (16 .3%± 5 .9% )明显高于静脉输注前 (4.8%± 4 .7% ,P<0 .0 0 1) ,但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 (2 4 .3%± 9.6 % )与静脉输注前 (2 3.1%± 8.2 % ,P=0 .37)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低 ;维生素 C静脉输注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表明氧自由基增加致一氧化氮降解增多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检查冠脉搭桥术后桥管的显像方法及血流状态。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冠脉血流显像与高频血管显像相结合对左乳内动脉原位转流至左前降支、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及大隐静脉-左回旋支桥管进行检查。结果左乳内动脉桥管、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及大隐静脉-左回旋支桥管显示率分别为100%、93.75%和20%。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桥管的血流均为舒张期为主的双期血流;左乳内动脉桥管的舒张期血流速度及流速时间积分大于大隐静脉桥管(P〈0.05)。结论经胸超声是术后桥管检查的较好方法,可用于无创的评估术后桥管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