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2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和组织追踪法研究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左心收缩功能,以寻求川崎病早期心脏损害的诊断指标。方法通过M-型超声获得左室射血分数(EF);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和组织追踪分析软件测量31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与20例正常儿童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后间隔和侧壁的二尖瓣环处、基底部和中间部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最大位移(D),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结果患儿组左室射血分数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患儿组各室壁的二尖瓣环处和部分室壁的基底部、中间部的Vs低于正常组(P<0.05)。6个室壁的平均Vs在二尖瓣环水平、基底部和中间部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儿各室壁各节段的收缩期最大位移均低于正常儿童,在所有二尖瓣环水平和部分室壁基底部、中间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川崎病急性期左室整体和部分室壁局部收缩功能受损;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和组织追踪法能够定量急性期川崎病左室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32.
应用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评价川崎病患儿左心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评价恢复期川崎病患儿左心功能状况。方法恢复期川崎病患儿30例(患病组),正常儿童20例(正常组)。通过M型超声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通过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获得二尖瓣口血流快速充盈速度(E),左房收缩期速度(A),计算E/A;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分析软件测量心脏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后间隔和侧壁的二尖瓣环处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最大位移(D)、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计算Ve/Va。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结果患病组LVEF、E峰、A峰及E/A都在正常范围内,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各室壁的二尖瓣环处的Vs和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个室壁的平均Vs和D两组间差异也有有显著性意义;各室壁的舒张速度Ve和Va以及Ve/Va,只在少数室壁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川崎病恢复期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受损,舒张功能尚正常;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小儿纵向左室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检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局部血流加速现象及其在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经胸超声检测45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左前降支各段血流信号,显示清晰的彩色血流信号后,用脉冲多普勒在显示段多点取样,记录血流频谱,测量各点舒张期峰值流速,记算该段血流最高速度与最低速度的比值,以比值≥1. 5为判断局部血流加速的标准。结果 45例患者中检出有局部血流加速者23例, 20例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局部存在不同程度狭窄(直径狭窄60% ~98% )。22例无局部血流加速者中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8例左前降支正常或狭窄<60%, 4例左前降支存在重度狭窄(直径狭窄≥95% )或完全闭塞。最高与最低血流速度的比值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与异常的两组患者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 3±0. 2对1. 9±0. 3,P<0. 01),并与有无狭窄高度相关(r=0. 77,P<0. 01),以比值≥1. 5为标准时,诊断左前降支狭窄(60% ~98% )的准确率为84. 4% (38 /45),特异性为85. 7% (18 /21),敏感性为83. 3% (20 /24)。结论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时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局部血流加速现象,经胸超声检测左前降支局部血流加速能准确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直径狭窄60% ~98% )。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左心室急性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后局部心肌收缩舒张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经微导管向11只健康杂种犬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近端推注一定直径的血管栓塞微球,不开胸制备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模型。应用自制超声造影微气泡进行实时心肌超声造影(MCE),对节段室壁心肌造影强度-时间曲线进行指数方程Y=A.(1-exp-β.t)拟合。结果冠状动脉内注射微球后,MCE发现28个节段左室壁心内膜下心肌血流灌注异常,标化后的A.β值明显降低(P<0.05),对应的心外膜下心肌A.β标化值无明显变化(P>0.05)。28个节段心肌室壁增厚率栓塞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内膜下心肌缺血节段心肌长轴方向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均明显减低(P<0.05),等容舒张期速度曲线也由负向波为主转为正向波为主。结论心肌长轴方向运动速度能够更加敏感、准确地发现急性心内膜下缺血导致的局部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损伤改变和收缩后收缩现象。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追踪法 (TT)测定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 (L DDSE)评价心肌存活性的价值。方法  2 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或 PTCA 支架术。术前 1周内进行 L DDSE,术后 (>6周 )复查超声心动图。在 L DDSE前后及 PTCA术后 ,分别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及心尖左心长轴切面记录后室间隔、侧壁、下壁、前壁、后壁及前室间隔处二尖瓣瓣环的位移曲线 ,测量各瓣环处收缩期最大位移 ,然后求出其平均值 ;计算各二尖瓣瓣环取样点处收缩期位移在 L DDSE前后的差值 (Δ D)及百分变化率。根据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将其分为室壁运动有改善组和无改善组 ;10例冠脉造影结果为阴性的受检者作对照组。结果  L DDSE结束时 ,各组心肌梗死患者用 TT法测得的有节段性运动异常室壁所对应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较静息状态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但在室壁运动有改善组中 ,其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的升高值 [(2 .2± 0 .8) mm vs(0 .5± 0 .5 ) mm,P<0 .0 1]和百分变化率 (38%± 12 % vs 8%± 7% ,P<0 .0 1)均明显高于室壁运动无改善组。 PTCA术后 ,用 TT法测得的有节段性运动异常室壁所对应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在术后有改善组 ,较术前静息状态明显升高 [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检查冠脉搭桥术后桥管的显像方法及血流状态。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冠脉血流显像与高频血管显像相结合对左乳内动脉原位转流至左前降支、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及大隐静脉-左回旋支桥管进行检查。结果左乳内动脉桥管、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及大隐静脉-左回旋支桥管显示率分别为100%、93.75%和20%。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桥管的血流均为舒张期为主的双期血流;左乳内动脉桥管的舒张期血流速度及流速时间积分大于大隐静脉桥管(P〈0.05)。结论经胸超声是术后桥管检查的较好方法,可用于无创的评估术后桥管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对心脏占位病变患者进行心脏声学造影检查,评估心脏声学造影对心脏占位病变性质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和准确性。 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5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且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66例,对其进行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脏声学造影成像。应用目测法观察造影图像上病灶和邻近心肌的增强程度,病灶内无增强者判断为血栓,病灶内呈部分增强但增强程度低于邻近心肌者判断为良性肿瘤,病灶内呈明显增强、其增强程度接近或高于邻近心肌者判断为恶性肿瘤。同时对造影图像进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计算病灶和邻近心肌造影剂峰值强度的差值ΔA,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法计算ΔA鉴别诊断不同性质占位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所有心脏占位病变的性质均经"金标准"方法确诊。 结果经"金标准"方法确诊,66例患者中15例为血栓、23例为良性肿瘤、28例为恶性肿瘤。心脏声学造影目测法鉴别心脏内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100%、100%、100%,鉴别良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1%、100%、97%,鉴别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100%、95%、97%。心脏声学造影定量分析法所测得的ΔA鉴别血栓与心脏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8,截断值-3.21 dB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3%、100%、95%;鉴别恶性肿瘤与血栓、良性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7,截断值0.45 dB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100%、97%、98%。 结论心脏声学造影通过反映心脏占位病变的血供特点,能够对血栓、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进行鉴别,无论心脏声学造影目测法,还是定量分析法对于鉴别心脏占位病变的性质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8.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测定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变化,以探讨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方法利用QTVI技术分别测量4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和23例正常人的二尖瓣环收缩期长轴方向峰值运动速度(Sm)和室间隔左室面、右室面、左室后壁内外膜面下心肌短轴方向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收缩期心肌速度梯度(MVG)。M型超声测量二尖瓣环活动幅度(Dm)、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Dm、LVEF值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尿病患者Sm值减低[糖尿病组(6.01±1.50)cm/s对正常对照组(6.76±1.63)cm/s,P<0.05];③糖尿病患者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的MVG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室间隔:(-0.57±0.82)s-1对(-1.10±0.50)s-1;左室后壁:(1.38±0.97)s-1对(2.36±2.22)s-1)]。结论糖尿病患者左室心内膜下心肌收缩功能减低,提示患者存在左室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评价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在定量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内不同步性的价值.方法 采集30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短轴切面(二尖瓣,乳头肌,心尖部)和心尖位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和左心室长轴的二维灰阶与组织多普勒(TVI)动态图,应用二维应变软件分别测量左心室短轴与左心长轴的各节段的径向与纵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同时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心长轴的各节段的组织速度的收缩期达峰时间.如左心长轴每一节段6个壁的收缩期最早与最晚达峰时间的差值>110 ms、左心室短轴每一节段前间隔与后壁的达峰时间差值>130 ms即为左心室内收缩不同步.结果 基底部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达峰时间明显长于组织多普勒纵向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P<0.01);心尖部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达峰时间明显长于左心室纵向应变达峰时间(P<0.01).二维应变短轴检出率高于二维应变长轴,两者均高于组织多普勒长轴.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较好地评价左心室内不同步性,二维应变短轴可更准确地判断心肌梗死患者心尖段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应用超声技术评价川崎病后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明确维生素 C的快速输注是否能改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方法 :评价 3 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及 17例健康对照者的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对 3 9例有川崎病史者行静脉内输注维生素 C或安慰剂 ,在输注前后重新评价冠状动脉的舒张性。结果 :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川崎病组 (1.0 %± 4.7% )明显低于对照组[(11.1± 3 .8) % ,P<0 .0 0 0 1]。 1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行维生素 C静脉输注后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增加 [从 (1.6± 6.0 ) %增加到 (6.5± 5.1) % ,P<0 .0 0 0 1] ,2 0例输注安慰剂后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无明显增加 [从 (0 .3 5± 3 .0 ) %到 (0 .5± 3 .2 ) % ,P=0 .3 79]。结论 :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在有川崎病病史者较健康儿童减低 ,提示川崎病后存在着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异常。快速静脉内输注维生素 C可使川崎病后受损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