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7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293篇
耳鼻咽喉   85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221篇
口腔科学   112篇
临床医学   1079篇
内科学   569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114篇
特种医学   3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5篇
外科学   512篇
综合类   1965篇
预防医学   738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1026篇
  9篇
中国医学   836篇
肿瘤学   21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99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7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情况并分析造成妇女产后盆底肌损伤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妇女因生产造成盆底肌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湖南省长沙市和株洲市各1家医院产科进行6~8周产后复查的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及盆底肌力测定,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盆底肌力异常情况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628名产妇进行调查,年龄22~38岁,平均(29.68±5.36)岁;孕次1~5次,平均孕次(2.43±1.16)次;产次1~5次,以1~2次为主,占72.4%。检出1 142例产后6~8周产妇为盆底肌力异常,异常率为70.2%。年龄30~38岁(OR=3.766)、产次≥3次(OR=2.633)、阴道分娩(OR=7.478)、孕期增重过多(OR=1.597 )及胎儿出生体重≥4 kg(OR=5.078)的产后妇女盆底肌力异常的风险较高。结论 湖南省产后妇女盆底肌力异常率较高,年龄、产次、分娩方式、孕期增重及胎儿体质量是造成产妇产后发生盆底肌损伤的重要原因,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产后妇女发生盆底肌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究4例复阳病例在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等方面的变化规律,从而思考影响复阳发生的因素。 方法 收集4例新冠肺炎复阳病例的信息,对其两次入院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例复阳病例男2例,女2例,年龄33~70岁。4例病例首次住院病程为9~24 d,中位数18 d,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为3~15 d,中位数14.5 d;二次住院病程为11~19 d,中位数14.5 d,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为1~17 d,中位数5.5 d。二次住院的病程及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更短。再次入院时仅病例1的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但不能排除由其基础疾病导致,其余病例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4例病例复阳时复查胸部CT均提示两肺病灶比首次入院时明显吸收,其中病例4病灶完全吸收。临床症状仅病例4有明显表现。 结论 复阳后病例的临床表现、个人体质、肺部影像学、核酸及抗体检测结果不完全平行,在出院患者的随访中同样需要关注既往体健的病例,建议联合两项检查来制定新冠肺炎筛查策略,提高新冠肺炎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了解山莨菪碱 (6 5 4- 2 )、开搏通、立其丁、多巴胺、心痛定等对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为临床选择改善肾功能的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共选择 474例 HFRS患者 ,入院后随机分为 6 5 4- 2组、开搏通组、立其丁组、多巴胺组、心痛定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79例。结果 前五组在尿蛋白消失时间、 BU N、β2 -微球蛋白复常时间、少尿期发生率、少尿期和多尿期持续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尤以开搏通组和立其丁组最为明显 (P <0 .0 5、 0 .0 1或0 .0 0 1)。结论  6 5 4- 2、开搏通、立其丁、多巴胺和心痛定能促进 HFRS患者的肾功能恢复 ,而以开搏通和立其丁为优。提示HFRS患者可常规应用 5组所用药物 ,对于重症患者 ,可联合应用 2~ 3种上述药物。  相似文献   
105.
止痛四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止痛四号注射剂是由丹皮酚、青木香油等溶于丙二醇一聚乙二醇-乙醇-水的混合溶媒中制备而成的,临床上主要用于癌症疼痛及某些急性胃肠道痉挛性疼而,疗效可靠。前期工作表明止痛四号注射剂可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提高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的痛阈值。为阐明止痛四号注射剂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本文对其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利用时间一血药浓度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可指导并应用于临床,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材料与仪器1.1 药品和试剂 止痛四号注射剂(苏州中医院,批号:980307);丹皮酚标准品(中国…  相似文献   
106.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移植结合中药治疗青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移植及中药应用 ,探讨一种治疗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方法 :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基础上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移植及中药口服治疗青年股骨颈骨折 ,5年以上随访 ,采用 Harris疗效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 5 2例 ,优良率达 96 .1%。结论 :通过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移植及中药的应用 ,能够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 ,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7.
带血管蒂髌骨移位修复膝关节面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带血管蒂髌骨移位的方法修复股骨髁和胫髁关节面缺损。方法:用37例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下肢标本,经解剖、厚切片和铸型研究髌骨的血供。观察30块髌骨和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的形态和面积。结果:供应髌骨的各支动脉在先在髌骨周围吻合成髌周动脉环,再由该环发支进入髌骨;参与形成髌周动脉环的主要动脉有膝上外动脉、膝下外动脉、膝降动上支,膝降动脉髌下支和膝下内动脉;髌骨关节面与股骨内外侧髁下关节面、胫骨内外侧形态大小相似。结论:带血管蒂骨可以移位至股骨内外侧髁、或胫骨内外侧髁,利用髌骨的关节面修复股骨髁或胫骨髁关节面缺损,以期最大限度地保留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U形钛棒内固定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2月~2018年12月本科收治的50例不伴有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的单纯性腰椎峡部裂患者;累及节段L34例,L414例,L532例.采用节段内U形钛棒固定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30例(U形钛棒组),节段间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20例(椎弓根钉组).对比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以及腰椎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腰椎CT评价峡部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7.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形钛棒组腰椎活动度显著大于椎弓根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峡部裂骨性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植骨骨性融合,无感染、慢性疼痛、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不伴有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的单纯性腰椎峡部裂患者,节段内U形钛棒固定与节段间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前者更有利于保留腰椎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腹股沟脐内侧韧带滑动性疝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3例腹股沟脐内侧韧带滑动性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手术时间36~56 min,平均(43.4±20.3)min;住院2~3 d,平均(2.5±1.2)d;术后随访8个月~2年,未损伤膀胱、精索等疝囊周围器官,术后未出现血清肿、术区慢性疼痛及复发等情况。结论:腹股沟脐内侧韧带滑动性疝只要术前仔细查体,术中细致解剖,可避免脏器损伤,但术者需具备腹腔镜疝修补的手术经验,熟悉解剖结构,术中及时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模型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LAG)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行LAG的84例胃癌患者分为三维组(n=42)和CT组(n=42)。CT组使用CT图像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应用,三维组依据CT数据采用Mimics 17.0软件进行患者三维腹腔血管重建,利用三维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应用。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T组相比,三维组可明显缩短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增加术中清除淋巴结个数,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腹腔血管重建技术应用于LAG术中准确评估患者腹腔血管的分型及变异情况,在术中提供重要决策作用,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