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ith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MRI-DTI)在确定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 ADS)患者责任节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9月本院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36例纳入研究,均行常规MRI及MRI-DTI检查,比较有症状神经根及无症状神经根FA值的差异,采用ODI、JOA、VAS评分及影像学参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ADS患者症状神经根与无症状神经根FA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MRI-DTI神经根定位与患者症状或神经阻滞定位基本相符。随时间推移,患者的ODI、VAS-BP、VAS-LP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不同时间的JOA、ODI、VAS-BP、VAS-L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术后Cobb角、LL角、SS角、PT角、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面积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MR...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比较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ilator-kyphoplasty,DKP)与Kyphon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balloon-kyphoplasty,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对23例(26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DKP,对29例(29椎)行BKP.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以及手术前后病椎高度和Cobb角的改变,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 bility index,ODI).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全部获得随访,DKP组随访5~18个月,平均9.2个月;BKP组随访6~20个月,平均10.3个月.两组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DKP组在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和矫正Cobb角方面明显优于BKP组(P<0.01).DKP组有1例(1椎)出现椎体旁少最渗漏(3.8%);BKP组有5例(5椎)出现骨水泥渗漏(17.2%).结论 DKP和BKP均可有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DKP在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及矫正Cobb角上明显优于BKP.  相似文献   
103.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多发生在老年病人,属于低能量型损伤.而发生于年轻患者的转子间骨折多属于高能量型损伤,骨折往往为粉碎性,同时伴有股骨远折端下骨干冠状面的劈裂.股骨大转子下方1~3cm处冠状面纵形或大斜形骨折甚至严重粉碎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往往难以起到坚强的内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比较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KP)与Kyphon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B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伤椎高度丢失与邻近椎间盘退变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5月至2016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94例OVCF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DKP组(采用DKP治疗)30例, 男18例, 女12例;年龄(72.4±9.2)岁, 骨密度值(-3.99±0.88)SD, 病程(0.7±0.4)个月。BKP组(采用DKP治疗)64例, 男28例, 女36例;年龄(71.6±14.3)岁, 骨密度值(-4.08±0.63)SD, 病程(0.6±0.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 d及术后36个月伤椎高度变化、邻近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比(DHIP)和椎间盘退变的Pfirrmann分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伤椎前缘、中间高度及DHIP均低于术后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P组、BKP组术后36个月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比(79.86%±4....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需手术干预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颈椎MRI 图像上Modic改变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2009年5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手术的133例CSM患者,收集术前MRI及颈椎过伸过屈位片,评判Modic改变的发生情况,并测算椎管有效容积(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 ,SAC),测量颈椎动力位片上颈椎总活动度(total angle of motion,TAM)和病变节段活动度(segmental angle of motion,SAM)。用秩和检验做临床相关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需要手术干预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Modic改变发生率为51.1%。高龄(60岁以上),后伸活动度增加,椎管狭窄较严重的患者,Modic改变的发生几率较大。病史长短和性别与Modic改变无相关性。【结论】:高龄,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较严重椎管狭窄以及颈椎局部过伸位活动度增加,和颈椎Modic改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设计构建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 1,GIT1)野生型(WT)及点突变型(Y293F)慢病毒载体,探讨293位点对GIT1功能的影响?方法:用PCR从小鼠cDNA文库中扩增GIT1-WT,将其连接到慢病毒载体PLJM-GFP中,构建质粒PLJM-GFP-GIT1-WT,测序鉴定?利用TaKaRa MutanBEST Kit试剂盒,对PLJM-GFP-GIT1-WT进行定点突变,构建质粒PLJM-GFP-GIT1-Y293F,测序鉴定?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包装细胞293T,获取病毒上清感染培养至第4代的小鼠成骨细胞?划痕愈合试验检测成骨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通过PCR鉴定?双酶切鉴定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PLJM-GFP-GIT1-WT与PLJM-GFP-GIT1-Y293F?划痕愈合试验观察,与PLJM-GFP-GIT1-WT相比,PLJM-GFP-GIT1-Y293F明显抑制成骨细胞迁移?结论:GIT1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293位点适时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索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1,GIT1)的RNA发夹结构(hairpin)(GIT1-RNAh)对成骨细胞内肌球蛋白轻链(myosinlightchain,MLC)的分布及磷酸化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取培养至第6代的鼠成骨细胞,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包含GIT1-RNAh(实验组)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ence protein,GFP)的发夹结构(GFP-RNAh)的腺病毒(对照组)感染12h,再将每组分成有、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rived growth factor,PDGF)刺激的两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成骨细胞内MLC的位置,Western blot检测MLC的磷酸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明显扰乱了成骨细胞MLC的分布;Western blot观察: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明显抑制了MLC的磷酸化(P<0.05)。结论:GIT1的发卡结构过表达可干扰MLC的分布和其磷酸化。  相似文献   
108.
脊柱脊髓损伤的修复与重建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脊柱脊髓损伤临床与基础的最新进展。方法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的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对近年来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进行总结。结果上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以侧块螺钉和椎弓根钉为基础的枕颈融合和寰枢椎融合技术不仅固定牢靠,而且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包括颈前路钢板固定和颈后路侧块或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椎间盘性疾病可考虑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则更加符合人体动态的生物力学要求。胸椎骨折手术治疗术式的选择目前仍有争议。近年来,腰椎的动力学固定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己取得长足进步,降低了因腰椎融合术而导致的邻近节段病发病率,但缺少长期随访的临床资料。脊髓损伤机制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凋亡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脊髓损伤的治疗,特别是生物学的治疗,包括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结论随着医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脊柱脊髓损伤的修复与重建进展迅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比较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KP)与Sky骨膨胀器后凸成形术(EK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8年5月,对29例(29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行 DKP(DKP组),对22例(27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行EKP(EKP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观察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情况,测量伤椎前、中部高度和Cobb角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以每个椎体计算,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KP组注入骨水泥的量[(5.7±0.5)mL]与EKP组[(3.6±1.6)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ODI评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的改善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KP组1例(1椎)出现椎体旁骨水泥少量渗漏(3.4%);EKP组9例(11椎)出现骨水泥渗漏(40.7%),均无临床症状.结论 DKP和EKP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均可有效恢复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和Cobb角,DKP在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恢复及Cobb角矫正方面优于EKP,但骨水泥渗漏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需手术干预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椎MRI 图像上Modic改变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2009年5月~2013年3月在本院住院手术的133例CSM患者,收集术前MRI及颈椎过伸过屈位片,评判Modic改变的发生情况,并测算椎管有效容积(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测量颈椎动力位片上颈椎总活动度(total angle of motion,TAM)和病变节段活动度(segmental angle of motion,SAM)?用秩和检验做临床相关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需要手术干预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Modic改变发生率为51.1%?高龄(> 60岁),后伸活动度增加,椎管狭窄较严重的患者,Modic改变的发生率较高?病史长短和性别与Modic改变无相关性?结论:高龄?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较严重椎管狭窄以及颈椎局部过伸位活动度增加,和颈椎Modic改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