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9篇 |
外科学 | 55篇 |
综合类 | 46篇 |
药学 | 20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动态观察胆总管急性完全性梗阻并感染、继发休克兔的血浆血栓素(TXA_2)和前列环素(PGI_2)的稳定代谢产物 TXB_2和6-keto-PGF_(1α)含量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血浆 TXB_2呈进行性升高,20h 后(休克时)呈下降趋势,血浆6-keto-PGF_(1α)6h 升高,随后回降;血小板聚集率呈进行性下降。提示血栓素和前列环素、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在重症急性胆管炎、胆源性感染性休克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病理生理作用,与病情和预后转归有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22.
我院继1962年开展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以来,自1983年2月又将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应用于胆道梗阻的急症病例,共施行46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6例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14岁。病种包括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43例(占93.48%),其中重症急性胆管炎21倒,胆道蛔虫病合并急性感染一例,胆管癌全并急性感染2例。入院体温在39~。c以上者25例(54.35%);有黄疸者35例(76.99%);血压收缩压在90mmH_g以下者13例(28.26%);白细胞计数在2万以上者20例(43.48%)。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国内有关胆道出血的报道有所增多,虽然人们对其认识逐步深化,诊断和治疗上也在不断进步,但其死亡率仍高,且目前有关治疗问题尚有一定的分岐。本文就我院1961年~1987年7月收治的胆道出血5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诊治的若干问题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1例,男22例,女29例。年龄7~72岁,平均44岁。胆道出血原因:胆系结石并感染28例,胆道蛔虫并感染5例,胆道慢性化脓性感染6例,总计各种原因诱发胆道感染者39例,占76.4%。肝外胆管癌3例,肝癌1例,肝外伤2例,T 管造影后2例, 相似文献
24.
近年急性重症胆管炎胆汁病原学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近年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主要病原微生物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术中抽取ACST胆汁,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细菌自动分析系统分离菌株,。同时进行抗生素药敏测定,结果:24例ACST培养出30株病原策生物,阳性率100%,其中大肠艾希菌9株(30%),肺炎克雷伯菌8件(26.6%),铜绿假 菌5株(16.6%),肠球菌6株(20%),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达100%,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耐药率分别为58.3%,37.5%,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79.16%,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亦达75%,对头孢一代(头孢唑林钠)耐药率29.1%,对头孢三代(头孢噻肟钠,头孢噻吩)亦达29.1%,T 37.5%,6例肠球菌中对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普遍敏感,结论:急性重症胆管炎主要病原菌是大肠艾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治疗宜选用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25.
粘液糖蛋白成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肝内结石及100例肝胆和结石病组织进行结肠及组织化观察。发现胆石基质存在疏松层结构,两者粘液分布不同。致密层以中性粘液为主,并呈树枝状伸入疏松层,显示其具有层间联接作用。 相似文献
26.
27.
28.
应用7种凝集素(Con A,WGA,UEA,PNA,BSL,RCA,PSA)及 CEA 单克隆抗体对15例正常胆管、13例不同发育阶段的胎儿胆管、100例肝胆管结石病肝胆管及9例伴发的肝胆管癌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同时结合粘液组化试验,对肝胆管结石病及胆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胆管上皮在粘液分泌功能与性质、糖基组成及抗原表达等诸方面变化进行观察,旨在阐明胆石发生的病理基础及胆管癌的组织发生并寻找对诊断有 相似文献
29.
应用OK系列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技术,对正常胆囊和胆石病患者胆囊中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分布及其比例关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胆囊仅有少量各型淋巴细胞亚群散在分布,T淋巴细胞占多数;胆石病囊中各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显著增加,TH细胞,B细胞和IgA^+细胞增加最多,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显著增强,以体液免疫明显,提示胆石病患者损害,纤维化及胆石形成可能与胆囊各淋巴细胞亚群间比例失调及分布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0.
残胃癌是指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后或胃癌根治术后5年以上(已排除转移),在胃的任何部位发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1.2]。我科自1972年1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胃癌2110例,39例为残胃癌,占同期胃癌病人的1.85%。本文对其产生病因,外科处理及消化道重建新方法,预防措施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男性34例,女性5例。年龄37~76岁。平均559岁。2首次胃切除情况,首次胃切除术距第二次手术间隔时间为3~34年,平均126年。切除病变分类:胃溃疡25例,十H指肠溃疡2例,胃癌12例。切除术式:BI式13例,BI式26例。3.第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