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背景:由于马钱子碱具有剧毒、难溶于水、静脉应用治疗窗窄、中毒量与治疗量接近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于肝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 目的:研制马钱子碱免疫纳米微粒,观察马钱子碱免疫纳米微粒体内药物代谢特点。 方法:利用阴离子聚合和化学改性技术制备羧基化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采用超声乳化技术制备羧基化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马钱子碱纳米微粒,化学偶联技术将马钱子碱纳米微粒与抗人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研制具有免疫靶向特点的药物制剂马钱子碱免疫纳米微粒。 结果与结论:马钱子碱免疫纳米微粒外观圆整,大小较均一,平均粒径(249±77) nm,Zeta电位(-18.7±4.19) mV。马钱子碱包封率(76.0±2.3)%,载药量(5.6±0.2)%。马钱子碱免疫纳米微粒在释放介质中24 h累积释放80%以上,48 h释放完全。马钱子碱免疫纳米微粒在体内代谢过程属于非房室模型,半衰期为(15.69±3.77) h,显著长于马钱子碱半衰期(P < 0.01)。提示实验成功研制了免疫靶向药物马钱子碱免疫纳米微粒,马钱子碱免疫纳米微粒在体内代谢过程属于非房室模型,表现出明显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132.
摘 要:外泌体是一种由绝大多数细胞释放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和丰富内容物的微囊泡结构。近年来发现外泌体中不仅包含功能性蛋白,还有功能性核酸物质,这些蛋白质和核酸等在调节肿瘤微环境、促进细胞间通讯、促进肿瘤耐药与侵袭转移方面起了关键作用,参与肿瘤进程。全文主要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外泌体在肿瘤化疗耐药与转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更好地了解外泌体在促进肿瘤耐药和转移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33.
脑血管疾病合并急性胆囊炎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可能加重脑血管疾病,显著增加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本文总结我院1998年8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6例脑血管疾病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有关文献,就脑血管疾病合并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处理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4.
目的研究蟾毒灵对裸鼠人胰腺癌的疗效及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建立裸鼠人胰腺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S)、5-氟尿嘧啶组(5-Fu)、蟾毒灵低剂量组(BuL)、蟾毒灵高剂量组(BuH)。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20ml/kg、5-Fu24mg/kg、Bu1mg/kg、Bu1·5mg/kg。用药后第7天处死,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TUNEL法检测瘤体凋亡指数;免疫组化S-P法检测P38、TGF-β1的表达。结果治疗后与NS组相比,各组瘤体体积均显著缩小(P<0·05)。其中Bu高剂量组瘤体体积明显相似文献   
135.
蟾毒灵(bufalin)是中药蟾酥中提取的一种毒性配基之一,属强心甙类物质.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蟾毒灵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如血液系统肿瘤、肝癌、胃癌等.其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抑制内皮细胞增生和血管生成等.本文就蟾毒灵在其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探讨蟾毒灵(Bu)抑制乏氧状态下乳酸生成调节M2型巨噬细胞极化逆转结肠癌耐药的作用。方法 (1)将HCT116细胞分为常氧组(HCT116N)、乏氧组(HCT116H)和乏氧+BU组(HCT116H+BU),常氧组给予RPMI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乏氧组给予含200μmol·L-1 CoCl2的RPMI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乏氧+BU组给予含25 nmol·L-1 BU的RPMI1640培养基(含200μmol·L-1 CoCl2)进行培养。(2)用佛波酯(200 ng·mL-1)将THP-1诱导48 h后成为M0巨噬细胞;将M0巨噬细胞分为空白组(M0)、常氧对照组(HCT116N-Mφ)、乏氧模型组(HCT116H-Mφ)、乏氧+乳酸抑制剂(Lactate inhibitor)实验组(HCT116H+Lactat...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人用脑深部电刺激(DBS)系统在构建猴脑深部电刺激模型中的应用。方法 4只偏侧帕金森病(PD)猴模型,按照猴脑立体定向图谱,在右侧丘脑底核(STN)植入脑深部刺激电极(Medtronic 3389),其中刺激组2只猴同期皮下植入Medtronic 7495型连接导线和Soletra TM7426型脉冲发生器,术后一周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另2只偏侧PD模型猴仅在右侧STN植入电极,不植入脉冲发生器,作为对照组。连续观察12个月,进行运动障碍评分观察和阿朴吗啡(APO)诱发旋转实验。结果术后影像学观察电极前端均位于STN核范围内;刺激组同期植入脉冲发生器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猴偏侧帕金森样症状明显改善,有效高频电刺激可以立即停止APO所诱发的旋转,而对照组在观察期内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人用DBS系统通过立体定向技术植入猴脑内特定靶点,可以有效的建立DBS动物模型,为DBS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38.
背景与目的: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临床上结直肠癌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过表达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引起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调节人结肠癌HCT8/V多药耐药细胞COX-2的表达,以探讨COX-2对人结肠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影响及其对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COX-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和COX-2特异性抑制剂NS-398(20 μ mol/L)上调及抑制人结肠癌HCT8细胞和多药耐药细胞HCT8/V的COX-2的表达,MTT法检测COX-2对HCT8和HCT8/V细胞化疗药敏感性的影响,Real-time PCR(RFQ-PCR)、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P-gp的表达.结果:人结肠癌耐药细胞HCT8/V对多种化疗药具有耐药性,其COX-2、MDR1 mRNA和P-g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CT8细胞(P<0.01).感染COX-2过表达慢病毒(COX-2-GFP-Lentivirus)后,HCT8细胞对长春新碱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由(18.2±7.1)μg/mL上升至(122.5±13.4)μg/mL长春新碱(t=11.9,P<0.01),MDRI mRNA和P-gp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抑制COX-2表达后,HCT8/V细胞对VCR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由(191.1±18.2)μg/mL下降至(32.2±7.5)μg/mL(t=14.0,P<0.01),MDR1 mRNA和P-gp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53.3%和42.5%(P<0.01).结论:COX-2通过介导MDR1/P-gp的表达调控人结肠癌细胞多药耐药,抑制COX-2过表达对于逆转结肠癌多药耐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探讨bufalin-mPEG-PLGA-PLL-cRGD体内药物靶向分布规律,为大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方法.方法 建立荷C26结肠癌裸鼠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Dir-bufalin-mPEG-PLGA-PLL纳米组和Dir-bufalin-mPEG-PLGA-PLL-cRGD纳米组,经尾静脉给药.药物注射后3、19h后采用活体成像系统测定裸鼠活体的荧光强度.结果 注射纳米粒3、19h后,与Dir-bufalin-mPEG-PLGA-PLL纳米粒相比,注Dir-bufalin-mPEG-PLGA-PLL-cRGD纳米粒的荷瘤裸鼠肿瘤部位显示出较高的荧光强度.结论 Dir-bufalin-mPEG-PLGA-PLL-cRGD纳米粒能更有效地靶向大肠癌.本实验制备的载药纳米粒的体内荧光活体成像实验数据表明,该纳米粒有助于提高大肠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观察马钱子碱纳米微粒的抗肝细胞癌作用.方法 采用超声乳化法研制羧基化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马钱子碱纳米微粒,体外观察其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FQ-PCR检测药物作用72 h对肝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马钱子碱纳米微粒平均粒径(146±96) nm,载药率:4.2%,包封率:67%.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呈现剂量依赖性.5-FU、马钱子碱和马钱子碱纳米微粒对肝癌细胞生长的IC50分别为16.7 μg/ml、90.3 μg/ml和164.9 μg/ml,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空白纳米微粒相比,马钱子碱纳米微粒显著诱导肝癌细胞Fas蛋白和mRNA表达,且320 μg/ml剂量诱导表达显著高于160 μg/ml (P<0.05).结论 马钱子碱纳米微粒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肝癌细胞Fas蛋白和mRNA表达有关.马钱子碱纳米微粒是一种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肝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