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目的探讨祛风止痛胶囊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0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4)和治疗组(n=55)。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 mg/次,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祛风止痛胶囊,6粒/次,2次/d。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炎症因子、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目、DAS28评分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合酶-2(COX-2)、白细胞介素-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补体C3和C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ESR、RF、C3、C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止痛胶囊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反应症状,降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15名正常被试者在2hHDT(-10°)和HUT(+20°)期间,对来自左(LVF)、右(RVF)视场的红、绿发光二极管(LED)闪光信号进行选择区分反应的ERPs中正慢电位的变化。要求被试者对出现在LVF或RVF的靶信号分别进行向左或右拨开关反应,对非靶信号(N)不作反应。在9个脑区记录脑电。在每一体位均进行视对照(VC)和5套选择区分反应记录。以刺激后0.3~0.55s的平均电位作为正慢电位(P400)的平均幅值。主要结果如下:(1)与HUT比较,P400的平均幅值在HDT下显著下降,在第2、3及5套记录中最为显著;(2)P400平均幅值下降的空间特征表现为:a.对RVF信号比对LVF信号的反应更为显著;b.后脑区最为显著,额区则表现出分化的特点。本文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在模拟失重条件下脑的功能状态发生了变化,且表现出一定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完善瓜子金药材质量标准,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方法对10批不同产地的瓜子金药材进行显微鉴别、薄层色谱和HPLC指纹图谱鉴别研究,利用HPLC-ELSD建立并测定瓜子金皂苷己的含量,同时对各检查项及有害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瓜子金横切面和粉末的显微鉴别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且瓜子金皂苷己分离较好;10批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检出3个共有特征峰,其相似度为0.874~0.995;瓜子金皂苷己含量测定在51.5~309.0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 (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80%,RSD为3.24%,建议瓜子金皂苷己的含量≥0.60%(以干燥品计)。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简便高效,完善和改进了瓜子金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超声检查在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闭合性)腹腔脏器破裂的声像图特征,以降低误诊、漏诊率。方法总结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123例,并对其超声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超声对内脏破裂出血所致腹、盆腔积液的检出率为100%,超声对实质脏器破裂的诊断准确率为92.1%,对空腔脏器破裂的诊断准确率为30.7%。结论超声检查能较为正确及时地做出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应成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对于空腔脏器破裂诊断准确率较低,同时提出检查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聚加  段然  吴亚光  冉杰  朱浩 《重庆医学》2022,51(3):507-511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数据分类算法、人工智能与皮肤诊断学等多学科融合的寻常型痤疮智慧诊疗模型.方法 通过采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018-2020年门诊患者中明确确诊的寻常型痤疮皮肤影像数据为依据,利用数据分类算法、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技术定位影像数据中的痤疮关键部位,进而提取、处理、分析和总结归纳寻常型痤疮...  相似文献   
16.
杨聚加  段然 《重庆医学》2022,51(5):863-867
智慧视频监控建设是利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 G)、人工智能(AI)、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传统视频监控转变为基于5 G传输的BIM+GIS的AI智能三维虚拟全景一体化管控,将二维地图场景和三维虚拟场景结合BIM+GIS模型实现与视频的深度融合,达到与其他子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本地腹泻病人和家畜家禽、昆虫苍蝇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及携带情况;通过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来探讨动物带菌与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CDC编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实验室的病原学分离鉴定手册》第二、三版规定的程序进行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研究。结果近年来自1 521份腹泻病人、家畜家禽等标本中分离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09株,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11%和11.04%;所有菌株均经生物梅里埃API 20E生化试验鉴定确认;不同标本中均检出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毒力基因分布为ail+、ystA+、yadA+、virF+、rfbC+、ystB-,而非致病性菌株上述毒力因子均为阴性;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PFGE分子分型检测证实腹泻病人,家畜家禽标本中的菌株带型类聚图高度一致。结论本地腹泻病人、家畜家禽和苍蝇标本均检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不同标本中分离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毒力基因分布相同,均携带毒力质粒,PFGE分子分型检测基因组带型类聚图高度一致,从而可以认为猪是本地人群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的重要传染源之一,牛、犬等在本病传播中的地位尚不能确定,有待进一步的调查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NDM)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在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标本中的分布特征,为抗生素耐药的监督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5-2020年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城村养殖场及人烟稀少的高原牧区共采集人、家畜家禽、禽类屠宰环境和野生动物标本4324份,对标本进blaNDM和mcr基因的检测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丽江市鼠疫疫源地内家犬中携带致病性耶尔森菌的流行情况及其病原学特征。方法 选择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县各2个乡镇,逐户采集犬肛拭子及血液标本。肛拭子经4 ℃冷增菌后,采用耶尔森选择培养基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三种致病性耶尔森菌进行分离;对所分菌株再进行生化鉴定、生物分型、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型检测;对血液标本进行鼠疫F1抗体的检测。结果 共采集467份肛拭子,分离到4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未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及假结核耶尔森菌;4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2株为O∶3血清型和非1A生物型,毒力基因齐全为致病株;另2株为1A生物型血清型未定,毒力基因阴性为非致病株;467份血液标本中26份为F1抗体阳性,其中1份阳性标本与1份分离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肛拭子来自同一只家犬。结论 丽江市家犬中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且有致病性菌株;此外,在一只家犬中,发现存在着鼠疫耶尔森菌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共感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耶尔森菌病诊断团体标准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耶尔森菌病是我国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其他感染性腹泻”中的一种,是一种较为重要的食源性疾病,但我国在诊断上一直缺乏依据或标准。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等单位撰写《耶尔森菌病诊断(T/CPMA 005-2019)》团体标准,以“合法性、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为原则,给出了耶尔森菌病的明确定义,对其诊断依据、原则和主要鉴别诊断等进行了规定,并提供了耶尔森菌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作为资料性附录,耶尔森菌病的实验室检测作为规范性附录,为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和CDC工作人员进行耶尔森菌病的诊断提供准确依据和方法,解决在临床个案和暴发事件中耶尔森菌病无法明确诊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