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7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灶周围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采用Longa颈外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康复组、造模对照组,康复组每天进行1小时滚筒、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造模对照组置于普通笼中饲养,不予以康复训练。每组随机分为3天、7天、14天、21天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5只大鼠,分别于相应天数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每个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突触素的表达。结果:康复组神经功能评分较造模对照组为好(P<0.05);突触素阳性细胞于脑缺血3天后即已出现,7天、14天、21天大量表达,7天为高峰,且康复组较造模对照组多(P<0.05)。随时间延长免疫组化染色变深。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表达较高水平的突触素。  相似文献   
102.
神经病学是七年制临床医学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神经病学有专业性强、知识点繁多等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医学生普遍反映理解记忆困难。如何在临床见习这一关键阶段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达到七年制医学生培养目标至关重要。在不断探索新的见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发现,采用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3.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HSE)是非流行性、散发性脑炎中最常见的类型 ,病死率较高。脑脊液 (CSF)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通过分析 2 8例经病原学检测证实的HSE患者CSF相关指标的特点 ,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 2 8例 1996年 4月~ 1999年 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经HSV -PCR检测确诊为HSE患者的住院病人。男 13例 ,女 15例 ,年龄范围 15~ 5 6岁 ,平均 2 9 4岁。均急性发病 ,具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抽搐、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等脑损害症状。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或 (和 )…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的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灶周围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各组再根据术后开始干预的时间窗细分为术后6、12、24、48及72 h 5个亚组,每组8只。治疗组给予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其他各组正常饲养。14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后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每个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 nestin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各时间点均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后6~72 h,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6~72 h 时间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脑梗死后6~72 h nestin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少于模型组及治疗组(P<0.01);而治疗组各时间点的nestin阳性细胞数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内各不同时间点nestin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梗死后24 h nestin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为脑梗死后24 h;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梗死灶周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缺血性卒中因其发病机制复杂,迄今为止,仍未发现确切有效治疗方法。随着研究深入,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作为新的研究靶点,为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目前脑梗 死后促进内源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因素众多,但有研究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NSCs 的增殖及分化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研究VEGF和bFGF在脑缺血后NSCs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机 制,为临床脑缺血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伴有糖代谢紊乱(GMD)的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67例患者和28例对照者,然后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结果将GMD者分为GMD伴mVCI组(GMD+mVCI组,n=53例)和GMD不伴mVCI组(GMD+NmVCI组,n=14例);测定所有入组病例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清APN水平,并结合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等进行临床分析。以MoCA作为因变量、mVCI相关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分析。结果 GMD+mVCI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均高于GMD+NmVCI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P<0.05);GMD+mVCI组APN水平低于GMD+NmVCI组和对照组(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PN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352,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APN与认知功能损害具有相关性。结论①血清APN水平与GMD患者mVCI呈负相关;②血清APN水平可作为mVCI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7.
目前脑缺血后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再生的影响因素已成为神经病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有实验证明一些相关因子在脑梗死后缺血缺氧条件下被高度表达并参与了脑组织损伤的修复过程,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许多研究利用大鼠脑缺血模型进行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分析来评估内源性NSCs与HIF-1α早期表达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缺血造成的内环境中,HIF-1α的早期表达能够使内源性NSCs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而且脑梗死后,HIF-1α在缺血缺氧的环境中高度表达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为脑损伤的修复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8.
脑血管病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第一大致残性疾病.缺血性卒中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脑血管病的70%.在现有的诸多治疗手段中,低温是有效的神经保护措施.自20世纪50年代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发现以来,其已被提出用于外伤性脑损伤、卒中、心脏停搏性脑病、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肝性脑病、脊髓损伤及动脉瘤手术等多个领域.本文根据近年来文献报道,就低温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低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临床研究养血清脑颗粒(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等)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门诊25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256例中男性104例,女性152例,平均年龄(33.62±8.71)岁,轻度头痛118例,中度头痛80例,重度头痛58例。入组病例按Richid随机分配表,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0g(1袋)/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去痛片,1片/欠,重度头痛患者首次剂量均加倍。结果 疗效判定分为治愈,显效(症状减轻50%以上),有效(症 状减轻25%~50%),治疗组128例中,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5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治疗有效,可显著减轻发作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功能恢复及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的影响。方法将 3 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造模组 (B组 )和康复组 (C组 ) ,采用血管内栓线法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 ,术后 2 4h、3d、7d分别进行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转棒、网屏测评及体感诱发电位 (SEP)潜伏期测定。结果B、C组大鼠的Bederson评分各时间点均与A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随时间延长 ,A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很快恢复 ,与B、C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组大鼠的平衡木评分在术后 3d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 7d ,除Bederson评分外 ,C组大鼠的各项指标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或P <0 .0 5 ) ;B、C组大鼠术后即刻SEP潜伏期与A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术后 7d ,C组大鼠SEP潜伏期的改善程度与术后即刻相比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梗死大鼠的平衡、行走及抓握能力 ,并能通过调整脑梗死大鼠皮层SEP潜伏期使缺血损伤的脑细胞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