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前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有关中长期临床效果及钢板置入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报道很少。 目的:观察锁定板前路置入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1-01湘雅医院一附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12例,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锁定板置入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获随访一两年,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4~8个月,无螺钉松动、脱落及锁定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锁定钢板置入前Frankel A级2例,置入后2例脊髓损伤无恢复;置入前B级4例,置入后恢复至C级2例,D级2例;置入前C级3例,置入后恢复至D级1例,E级2例;置入前D级3例,恢复至E级。1例置入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置入后3~6个月恢复。提示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对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锁定钢板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12.
后路固定颈前路鼻内镜辅助病灶清除治疗上颈椎结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固定颈前路鼻内镜辅助病灶清除治疗上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上颈椎结核12例,均先行后路上颈椎侧块螺钉及颅骨钉棒系统固定及植骨,其中4例寰椎并枢椎结核行枕颈融合者植骨于枕颈部,8例枢椎结核仅在寰枢椎间植骨再行前路鼻内镜辅助结核灶清除。结果患者术后颈椎稳定性均得到满意重建,经术中镜下及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结核病灶全部清除。手术时间160~250(198±27)min;术中出血量300~500(388±61)ml。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的损伤,无脑脊液漏发生。术后JOA评分由术前的8~14(10±2)分提高至10~16(14±2)分。结论后路融合可使颈椎获得较好稳定性,前路鼻内镜下能彻底清除病灶,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此术式治疗上颈椎结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后路椎间盘切除治疗下胸椎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经关节突关节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并节段性内固定治疗下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经关节突关节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并节段性内固定治疗下胸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22~61岁,平均42岁;病程21天至69个月,平均22个月.病变位于T10-11间隙12例,T11-12间隙15例,T12L1间隙9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及MR检查,31例患者行CT检查,其中中央型突出25例,旁中央型7例,外侧型4例.采用Otani等评分系统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并计算临床优良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135~220 min,平均155 min;术中出血量350~800 ml,平均460 ml.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症状加重及意外发生.12例发生脑脊液漏,予硬脊膜连续缝合或补片修补.2例巨大型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双下肢肌力减退,予激素、脱水、高压氧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肌力逐渐恢复.术后2周行X线检查示无内固定松动.随访时间14天至48个月,平均4个月.根据Otani等评分标准,优12例,良18例,可5例,差1例;临床优良率83.3%.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经关节突关节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并节段性内固定是治疗下胸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技术(synchrotron radiation propagation phase contrast micro-tomography,SR-PPCT)对大鼠腰椎小关节(lumbar facet joint,LFJ)的解剖微结构进行三维可视化观测及量化分析,探讨小关节源性腰痛(low back pain,LBP)的潜在机制。方法:取成年(对照组)和老化(实验组)SD大鼠L4/5小关节,经多聚甲醛固定、梯度脱水后于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与生物医学应用(BL13W1)光束线站进行扫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大鼠LFJ间软骨、软骨下骨板、松质骨、关节间隙的差异。结果:成年组大鼠LFJ关节间隙为38.00±4.50μm,软骨厚度为15.6±0.63μm,软骨体积为(51.25±1.49)×104μm3,软骨下骨板厚度为16.37±1.23μm,软骨下骨骨体积分数(BV/TV)为(60±5)%,表面积体积分数(BS/TV)为180±20mm-1,松质骨骨小梁数量(Tb N)为6.85±0.31mm-1;老化组LFJ关节间隙为16.25±0.85μm,软骨厚度为18.90±2.14μm,软骨体积为(37.00±1.83)×104μm3,软骨下骨板厚度为72.48±3.14μm,软骨下骨骨体积分数(BV/TV)为(87±4)%,表面积体积分数(BS/TV)为0.97±0.08mm-1,松质骨骨小梁数量(Tb N)为2.07±0.21mm-1;与成年组相比,老化组大鼠LFJ关节间隙变窄(P0.05)、软骨容量减低(P0.05),软骨厚度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软骨下骨骨板增厚(P0.05),孔隙状结构消失,松质骨骨小梁数量减少(P0.05)。结论 :SR-PPCT可实现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同时高精度三维可视化观测;LFJ退变过程中软骨和软骨下骨形态均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5.
<正>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osterior laminectomy and transfacet discectomy combined with interbody fusion and segment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ower thoracic disc herniation.Methods From June 2000 to June 2010,36 cases  相似文献   
16.
摘要: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06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17~50岁。其中胸椎结核8例,胸腰段结核4例,腰椎结核10例。均以胸腰背部疼痛首诊,伴瘫痪症状者10例,Frankel分级B级3例,D级7例。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旁脓肿形成者8例,1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后凸畸形。入院时平均血沉55 mm/h,术前平均血沉35 mm/h。全部病例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行病灶清除、自体骨和/或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以及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根据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侧位X射线平片测量融合节段Cobb角;评价植骨融合情况。本组无术中并发症,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术后1周平均血沉20 mm/h,术后1~3个月全部降至正常范围。22例患者随访6~14个月,术后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至终末随访时均无感染和结核复发,无内固定失败,全部患者结核治愈。10例伴有神经功能损害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 B级3例均恢复到D级,D级7例均恢复到E级。术后1周后凸Cobb角较术前减小[(12.7±7.1)°,(31.2±10.6)°,P < 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9±7.3)°,(12.7±7.1)°,P > 0.05]。提示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腰椎融合区软骨内成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腰椎融合区软骨内成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新西兰兔行双侧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左侧植入自体髂骨,右侧植入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所有实验兔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后1周开始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共4周;对照组予以假治疗.于手术结束及超声治疗结束时摄腰椎后前位X线片观察融合情况;组织学检测观察融合区形态学结构,并计数软骨细胞.结果:治疗组X线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切片发现治疗组融合区骨小梁结构丰富,软骨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髂骨组与人工骨组治疗后软骨细胞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能提高兔腰椎后外侧融合的植骨融合率,其可能机制是促进软骨内成骨.  相似文献   
18.
19.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通过应试来选拔人才的教育观念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界通过自我反思,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特别是应试教育暴露出来的弊端,提出了素质教育.在各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和教育层次,素质教育应该有不同的重点和手段.大学阶段,教育目标具有明显的专业倾向,教育内容也具有显著的专业特点.对身心发育跨入成熟期的医学生来讲,素质教育理应结合专业教育步入一个较高的阶段.在实验教学方面,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过渡到设计性实验,是医学实验教学体制的必然转变.这一转变,也必将成为科研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前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弧度显微剪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TOLF)并硬膜粘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多节段TOLF并硬膜粘连的病人30例,分为尖刀片组(15例)和弧度显微剪组(1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及其神经功能恢复率。结果 尖刀片组和弧度显微剪组的随访时间分别为(13.2±1.4)个月、(12.8±2.4)个月。尖刀片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61±45) min、(563±201) ml,显著高于弧度显微剪组的(203±38) min、(493±139) 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61,P<0.001;t=6.817,P<0.001)。尖刀片组发生脑脊液渗漏6例,弧度显微剪组脑脊液渗漏1例,两组的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31)。两组病人的末次随访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但两组病人术前JOA、末次随访JOA及神经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弧度显微剪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多节段TOLF并硬膜粘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与尖刀片分离的手术方式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降低了脑脊液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