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单纯8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实验室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9例单纯8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的MDS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均以头晕乏力起病,其中15例贫血貌,4例可见皮肤散在瘀点及瘀斑。19例患者外周血一系减少3例,二系减少6例,三系减少10例;应用WHO(2008)分型MDS:未分类(MDS-U)5例(26%),难治性贫血(RA)3例(16%),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RCMD)4例(21%),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1(RAEB-1)4例(21%),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2(RAEB-2)3例(16%);16例核型为有正常分裂相的嵌合体,8号染色体三体细胞比例为5%~90%。原始细胞占0~18%;粒系发育异常细胞比例0~52%,红系发育异常细胞比例0~32%,巨核系发育异常细胞比例0~67%。IPSS积分危度分级中危组16例,中位生存观察时间为20个月。结论单纯8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的MDS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大多为嵌合体,起病多表现为贫血所致的乏力,以三系减少多见。具有病态造血程度轻,大多处于中危组,生存期较长,转白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2.
23.
24.
25.
目的提高对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EMS)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EMS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EMS患者临床表现类似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有淋巴结、脾肿大的表现;外周血WBC计数明显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骨髓中髓系细胞增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8号染色体短臂受累;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为特征;单存化疗愈后差。结论 EMS为罕见的血液系统肿瘤,有其独特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淋巴结病理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骨髓侵犯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对皮下结节、淋巴结活检标本行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链霉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免疫组化进行表型分析;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以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4例ALCL中3例为系统型ALCL (sALCL),高热伴全身淋巴结肿大;1例为原发皮肤型ALCL(cALCL),局限单发皮下结节,真皮内有密集的瘤细胞浸润.皮下、结内或骨髓涂片内瘤细胞胞体大,核形不规则,核仁明显.免疫组化4例均显示CD30(++)、CD45RO(+),3例上皮细胞膜抗原(EMA)(+),2例间变淋巴瘤激酶(ALK)(+)患者均为sALCL且伴有染色体2p23异常,而cALCL患者ALK(-).结论 ALCL CD30(++),但cALCL与sALCL的异质性较大.临床病理、免疫组化、染色体核型的联合检测有助于ALCL的诊断、分型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7.
[本刊讯]近日,河北省宁晋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在门诊大厅显要位置开设《中国中医药报》宣传专栏,受到就诊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并分析其与A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I患者69例(ACI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Lp-PLA2、D-D和ATⅢ水平,统计阳性率,分析Lp-PLA2、D-D和ATⅢ水平与ACI的相关性。结果 ACI组患者Lp-PLA2、D-D水平高于对照组,ATⅢ低于对照组(P0.05),三者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Lp-PLA2、D-D、ATⅢ与ACI疾病发生均相关(P均0.05)。结论Lp-PLA2、D-D、ATⅢ参与了ACI的发生过程,三者的检测可应用于筛选ACI高危人群,指导ACI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细胞性贫血的病因.方法对162例60岁以上,血红蛋白(Hb)<100 g/L,平均红细胞容积(MCV)>100fl,并进行骨髓穿刺检查的老年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2例中,初诊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或混合性贫血54例,感染/风湿免疫性疾病(RID)1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40例,高度疑似MDS 2例,白血病/骨髓瘤18例,未明原因者23例.对其中19例未明原因者随访6个月~49个月,确诊为营养性MA 1例,风湿免疫性疾病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MDS 6例,意义未定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ICUS)7例.结论 老年大细胞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是MA、RID以及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初诊未明原因者中MDS比例较高,应密切随访,及早确诊.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脑组织缺血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缺血修饰白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所有研究对象采用白蛋白钴结合(albumin cobalt binding,ACB)试验测定IMA的ACB值。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59例,心肌缺血组70例,脑梗死组4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组54例。结果 (1)正常对照组IMA的ACB值为72.9±8.7 U/ml,阳性率6.8%;心肌缺血组IMA的ACB值为59.0±12.5 U/ml,阳性率为78.6%;脑梗死组IMA的ACB值为61.2±12.4 U/ml,阳性率为57.7%;肾功能不全组IMA的ACB值为60.1±10.5 U/ml,阳性率为68.5%;正常对照组与心肌缺血组、脑梗死组、慢性肾功能不全组比较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IMA用于诊断心脑肾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7,最佳界值为64.55U/ml,此时IMA诊断心脑肾缺血的敏感性为69.8%,特异性为93.2%。结论 IMA不仅是评价ACS的指标,心外器官缺血时(脑梗死和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清IMA水平也升高,有助于对脑梗死和慢性肾脏疾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