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高原藏汉族人群颅骨与脑内核团大小的相关性 ,从而为理想的手术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在西藏高原应用头部 CT对 10 4 8例颅骨和 5 2 7例脑内核团结构进行测量 ,并通过 SPSS10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颅骨长度与丘脑长 (r=0 .174 ,P<0 .0 1)、豆状核长 (r=0 .2 0 0 ,P<0 .0 1)和尾状核头长 (r=0 .133,P<0 .0 1)呈显著正相关。颅骨宽度与丘脑宽 (r=0 .15 1,P<0 .0 1)、豆状核宽 (r=0 .2 0 7,P<0 .0 1)和尾状核头宽 (r=0 .10 1,P<0 .0 5 )呈显著性正相关。随着颅骨长宽值的增大 ,丘脑、豆状核和尾状核头长宽值也随之增大。颅骨长径每增加 10 mm,丘脑、豆状核和尾状核头长分别增加2 .2 18± 0 .170 m m、2 .2 2 2± 0 .172 m m和 1.136± 0 .111m m;颅骨宽径每增加 10 mm,丘脑、豆状核和尾状核头宽相应的增加1.2 2 2± 0 .12 9m m,1.2 0 3± 0 .171m m和 0 .6 94± 0 .112 m m。 结论 我们进行的颅骨与核团大小的对比研究 ,可以为术前靶点精确定位提供有益的帮助 ,使手术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2.
Chiari 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临床资料本组男性35例,女性11例。年龄9~60岁,平均36岁,病史3~12年。表现:均有枕颈部发紧,阵发性疼痛不适;合并呼吸困难2例、四肢不全瘫及肌萎缩2例,感觉分离症29例:出现步态不隐,小脑性语言障碍,眼震8例:合并Horner○s征6例,合并脑积水5例。行MRI检查,均见小脑扁桃体下疝,其中29例合并脊髓空洞。二、手术方法与结果采用基础加局麻或全麻。枕大孔区骨性减压,硬膜外层切除术。方法:枕颈部直切口,上起枕外粗隆下至颈4、5棘突后,沿中线直达枕大孔,显露寰枢椎棘突后弓,必要时显露C…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四联疗法对急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保护作用、胃肠道菌群分布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胃溃疡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幽门螺杆菌四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名老中医马万千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予以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保护因子水平、氧化应激反应及胃肠道菌群分布。结果 研究中两组剔除、脱落共3例,最终共纳入病例8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5.61%(P <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较对照组高,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对照组高,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肠球菌、肠杆菌数量较对照组少,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对照组多(P <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联合四联疗法可保护急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调节胃肠道菌群分布,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颅内镜像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11月至2012年11月治疗的19例20对颅内镜像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3例,年龄32~75岁,平均56岁.双侧后交通动脉瘤11例(其中1例伴发双侧脉络膜前动脉瘤),双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4例,双侧床突旁动脉瘤3例,双侧胼周-胼缘动脉瘤1例.根据出血部位、Hunt-Hess临床分级、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等制定手术策略.结果 一期同时夹闭两侧动脉瘤4例,二期分次夹闭两侧动脉瘤3例,手术夹闭联合介入栓塞动脉瘤2例,只处理一侧动脉瘤10例.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OS)5分者15例(15/19),4分(轻残)4例(4/19).术后随访3~ 50个月,平均18.6个月.2例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随访3个月1例恢复,1例未好转.10例对侧动脉瘤未处理者动脉瘤直径均小于5 mm且形态规则,为未破裂动脉瘤.9例一期或二期处理双侧镜像动脉瘤的患者随访时无动脉瘤残颈或复发.结论 颅内镜像动脉瘤是多发动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应优先处理责任动脉瘤,对侧未破裂动脉瘤可以采取观察、一期同时处理或二期延期处理等策略.  相似文献   
65.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荧光造影“假阴性”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假阴性"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1月-2011年10月7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阴性"患者手术治疗经过,分析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性方面的局限性及应对原则。结果 7例患者均于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阴性",但在剪开或刺破动脉瘤瘤体后出现少量渗血,经迅速清理瘤颈渗血并调整动脉瘤瘤夹位置,渗血消失。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是术中监测动脉瘤是否夹闭完全的重要方法,但具有一定局限性,瘤颈较宽、瘤颈血栓形成或血管壁粥样硬化,以及蛛网膜分离不完全等情况均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因此,对于术中夹闭动脉瘤后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阴性"的患者,仍需配合其他监测方法,进一步确认动脉瘤夹闭情况。  相似文献   
66.
目前,大多数动脉瘤可以通过手术直接夹闭或夹闭重建,以及血管内弹簧圈栓塞、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达到治疗目的.但是,仍有一部分复杂动脉瘤患者采用手术或血管内治疗存在一定困难.例如:位于后循环基底动脉干和颈内动脉岩骨段到床突上段之间、术野显露不清楚的动脉瘤,尽管颅底外科技术不断发展,但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载瘤动脉或动脉瘤颈严重硬化或钙化的动脉瘤,术后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高,亦属于不可夹闭性动脉瘤;外伤后的假性动脉瘤或血泡状动脉瘤,由于缺乏完整的动脉瘤壁.直接手术夹闭也存在困难;对于血管内治疗而言.宽颈、瘤体巨大、梭形或半梭形、伴有夹层、呈蛇形,或自瘤体发出重要分支或穿支血管起于动脉瘤壁等因素.也使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极为困难,即使采取部分栓塞治疗方案,复发率也极高.因此,牺牲载瘤动脉,必要时行血管吻合术则成为一种间接处理动脉瘤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