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目的通过改良双能X线吸收法对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全身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变化的定量测定与分析,探讨假体周围和全身BMD变化的规律以及假体松动、不稳的相关因素。方法于术后1w、1、2、3、6、9个月、1、2、3年通过改良双能X线吸收法对37例年龄在65~80岁、因新鲜股骨颈骨折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全身BMD与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进行3年的连续动态测量,其中股骨柄假体周围BMD按Gruen法分为7个兴趣区(R1-7)进行测量。然后将测得的各时相BMD值与术后1w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年内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较术后1w下降6.63%(P0.05),而1~3年则下降速度减缓,但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与全身BMD变化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术后1年内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主要在Gruen1、7区最明显,其中术后9月内呈明显下降趋势,且主要集中在术后1~6个月内,Gruen1区术后3月与6月分别较术后1w下降18.88%和21.02%,Gruen7区术后3月与6月BMD分别较术后1w下降22.79%和25.29%。而Gruen4区BMD术后3个月BMD回升,1年后恢复正常(P0.05)。结论 DEXA仍是目前监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简单有效的方法。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质丢失主要发生在术后3~6个月内,且以Gruen1、7区最明显,其变化规律不但提示了术后早期负重功能锻炼以及早期防治股骨近端骨丢失、骨溶解的重要性,而且为术后早期假体松动或不稳定的评估、预测及进一步临床预防性治疗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利用骨关节炎症动物模型观察99mTc-枸橼酸的生物分布和在骨关节炎症区域的代谢特点. 方法在制作骨关节炎症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经在体显像及其感兴趣区技术计算器官和炎症关节的放射性活度的变化,同时也利用动物模型离体的测量器官或组织的百分注射量,分析99mTc-枸橼酸在各器官和骨关节炎症区域的代谢特点. 结果 99mTc-枸橼酸的蛋白结合率为17.01±0.75%,骨关节炎症区域对99mTc-枸橼酸有较高的摄取,骨关节炎症的患/健比值出现在注射示踪剂后的30分钟到1小时之间:在体显像患/健比值分别为4.120±0.552和3.150±0.587;百分注射量靶/非靶比值分别为3.279±0.463和3.899±0.125.99mTc-枸橼酸主要经泌尿系统排出,少量经肝脏-肠道系统排出. 结论 99mTc-枸橼酸有较低的蛋白结合率,是急性骨关节炎症良好的显像剂,其最佳显像时间为注射99mTc-枸橼酸后的1小时.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和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A,PKA)在甲状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酶的放射分析方法测定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18例甲状腺癌患者和17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中PKC和PKA活性水平.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胞膜和胞浆PKC活性分别为7.280±2.380和7.397±4.065,PKA活性水平为1.716±0.923.甲状腺癌组织中胞膜和胞浆PKC活性分别为0.515±0.676和0.347±0.332,PKA活性水平为0.646±0.324.胞浆部分PKC与PKA活性比值甲状腺癌组织为4.3;甲状腺癌组织为0.53.结论PKC与PKA均参入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54.
RNA干扰敲低人成骨样细胞株MG63中雌激素受体β后,RT-PCR法发现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均能上调MG63细胞中的护骨素mRNA表达水平,其中以10^-7mol/L的作用最强。而这种作用不能被G蛋白抑制剂suramin所抑制。提示雌激素受体β可能不涉及雌激素上调MG63细胞护骨素表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RNA干扰抑制人成骨样细胞株MG63中雌激素受体α亚基(estrogen receptor α subunit ERα)后,对17β-雌二醇(E2)诱导护骨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ERα特异性siRNA,体外合成siRNA基因,并将其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4.1-CMV。以脂质体法转染ERα siRNA载体至人的成骨样细胞株MG63中,鉴定后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雌激素或G蛋白抑制剂苏拉明干预经ERα siRNA转染的MG63细胞或未经ERα siRNA转染的MG63细胞,RT-PCR法检测OPG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双酶切法鉴定重组质粒后,RT-PCR法鉴定ERα siRNA载体可特异地抑制MG63细胞中ERα的表达。不同浓度的17β-E2上调MG63细胞OPG mRNA的表达,其中以10^-7mol/L的作用最强。但经ERα siRNA载体抑制MG63细胞ERα亚基后,17β-E2上调MG63细胞OPG mRNA表达的作用消失。结论 17β-E2主要经ERα亚基上调MG63细胞OPG的表达。  相似文献   
56.
胃癌穿孔患者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胃癌穿孔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Cox模型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61例胃癌穿孔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20 d。1、3、5年生存率分别是31.15%(19/61)、3.28%(2/61)和0。对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Ⅱ期胃癌比较,Ⅲ期(OR=4.875,P=0.040)和Ⅳ期(OR=9.386,P=0.006)胃癌穿孔患者的预后差。与一期根治术相比,行单纯修补术(OR=3.937,P=0.008)和姑息性胃切除术(OR=2.347,P=0.031)患者的预后较差。此外,合并疾病也是预后的危险因素(OR=4.337,P=0.002)。结论胃癌穿孔患者术后的预后不良,与胃癌TNM分期的关系最密切,手术方式首选一期根治术;而是否患有合并疾病是机体能否耐受手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7.
钙离子/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测定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国内现有条件,和有关文献对蛋白激酶C(PKC)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本方法灵敏、特异、重复性好和简易,可进行大样本测定。测定依据是以组蛋白作底物,在适宜的介质和一定条件下,由PKC催化ATP上的磷酸根基团,转移到组蛋白上,使组蛋白磷酸化。测定(32)P由γ-(32)P-ATP掺入组蛋白Ⅲ的每分放射性计数,计算蛋白激酶C活性,单位为μmol·min(-1)/mg蛋白。  相似文献   
58.
目的:构建磁性纳米MDR1反义探针,评价以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载体转染MDR1反义基因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多聚赖氨酸修饰葡聚糖包裹氧化铁纳米颗粒(dextran coate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并将此复合物与肿瘤多药耐药反义基因结合.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结合MDR1反义基因的能力,结合氧化铁纳米颗粒作为载体进行荧光标记的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asODN)体外细胞转染实验.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纳米氧化铁在不同的pH值及各种质量比均有良好的DNA结合能力.纳米氧化铁可作为基因载体将MDR1反义基因转染细胞,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发绿色荧光的细胞,普鲁士蓝铁染色观察到细胞内的蓝色铁颗粒.结论:成功构建了MDR1反义基因磁性纳米颗粒.纳米氧化铁可作为基因载体转染人细胞.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丙酸睾丸素(TP)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裸鼠可移植瘤,并观察了其生长及瘤组织中的腺苷酸环化酶(AC)和鸟苷酸环化酶(GC)的活性变化。结果发现可移植瘤生长呈双相效应,并伴有相应的AC活性水平的变化。其中TPⅡ组的瘤重明显高于对照组,AC和GC活性无变化;TP Ⅲ组的瘤重明显低于对照组,AC活性明显升高,为13.847±11.335pmol·Min(-1)·mg蛋白(-1)。本研究结果为临床利用高水平雄激素治疗晚期复发的前列腺癌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对高水平雄激素抑制前列腺癌生长及其与AC和GC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