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163篇
内科学   13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347篇
预防医学   167篇
眼科学   90篇
药学   135篇
  2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目的:探索构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研究小组,确定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包装合格率、包装破损率、湿包发生率作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并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改进。比较观察组(实施后)、对照组(实施前)敏感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科室器械、手术器械的器械清洗合格率(98.1%VS 94.3%、98.6%VS 97.1%)、器械包装合格率(98.3%VS 93.5%、98.1%VS 94.4%)均明显升高,包装破损率(0.22%VS 0.34%、0.22%VS 0.41%)、湿包发生率(0.27%VS 0.37%、0.22%VS 0.34%)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对器械的满意率较对照组(97.0%VS 90.0%)显著提升(P<0.05)。结论:构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对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实施全程标准化质量控制管理,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192.
目的 探讨CaBP4基因突变与小儿癫痫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儿童癫痫60例,检测CaBP4基因突变分布,分析所有患儿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癫痫患儿中CaBP4基因p.G155D突变阳性患儿为31例,其突变率为51.67%; CaBP4基因未突变患儿29例,未突变率为49.33%。CaBP4基因突变与小儿癫痫的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CaBP4基因突变与癫痫患儿的首次发病年龄和月发作频率有关,即CaBP4基因p.G155D突变患儿的首次发病年龄低于CaBP4基因未突变患儿(P<0.05),CaBP4基因p.G155D突变患儿的月发作频率高于CaBP4基因未突变患儿(P<0.05)。CaBP4基因突变与小儿癫痫患儿的发作程度有关,即CaBP4基因p.G155D突变患儿重度癫痫发作的比例高于中度癫痫发作和轻度癫痫发作的比例(P<0.05)。CaBP4基因突变与小儿癫痫发作类型有关,即CaBP4基因p.G155D突变患儿局灶性发作的比例显著高于全面性发作和起源不明的比例(P<0.05)。CaBP4基因突变与癫痫患儿的首次发病年龄、月发作频率、发作程度、发作类型有关(P<0.05),而与癫痫患儿的性别无关(P>0.05)。结论 CaBP4基因p.G155D突变与癫痫患儿的首次发病年龄、月发作频率频率、发作程度、癫痫发作类型有关; 癫痫患儿CaBP4基因p.G155D突变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3.
目的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和侧面,从家庭、个体两方面分析我国成人健康自评状况,探讨健康自评影响因素,提高健康问题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为促进我国成人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提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16岁及以上成人研究对象有效数据41764例,每期数据10441例。描述我国成人健康自评现状,构建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将人口学变量、家庭变量、个体变量先后纳入模型进行检验,从家庭和个体两方面探讨我国成人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0年,自评健康者占86.15%,自评不健康者占13.85%;2016年,自评健康者占85.64%,自评不健康者占14.36%。随着控制变量、自变量的依次纳入,模型QIC从32399.292降至27221.571,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不断提升。本研究中,政府补助(P<0.001)、做饭最主要用水为井水(P=0.005)、做饭最主要用水为窖水(P<0.001)、做饭最主要燃料为罐装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管道煤气(P<0.001)、做饭最主要燃料为电(P<0.001)、两周患病情况(P<0.001)、半年患慢性病(P<0.001)、住院(P<0.001)、喝酒频率(P<0.001)、是否午休(P=0.001)、公费医疗(P=0.0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P=0.001)对成人健康自评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重点关注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乡村、家庭生活条件较差这部分人群,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提高我国成人健康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4.
严重脑外伤急性期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作者测定了59例成人严重脑外伤(GCS≤8分)入院时(≤6小时)血糖含量,结合临床病情及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脑外伤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入院时血糖水平与GCS显著相关(P<0.001);GCS3~4分、5~6分、7~8分三组入院时的血糖含量分别平均为12.32±3.15、9.08±2.98、6.24±1.07(mmol/L)。入院时血糖水平与病人的预后亦显著相关(P<0.001);伤后1月内恢复良好、差、死亡三组病人入院时血糖含量分别平均为6.11±1.01、8.39±1.79、12.36±3.34(mmol/L)。入院时血糖含量≥10mmol/L者,死亡率明显增高(P<0.001)。结合文献,讨论了严重脑外伤急性期高血糖反应的发生机理,对预后的影响及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5.
目的:初探自我机械清除舌苔对舌苔源性口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舌苔源性口臭患者10名,随机分2组,试验组从基线始给予机械清除舌苔的指导,对照组不处理舌苔。在基线、1周、2周、4周、8周时进行口气检测,记录临床数据,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组内不同时间点临床指标的变化以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舌苔面积和舌苔厚度有降低的趋势,但此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官法口臭值明显降低(P<0.001)。两组口腔内挥发性硫化物浓度均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对照组变化幅度较小,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探诊深度及出血指数均显著低于基线时(P<0.05),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菌斑指数均无显著变化,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机械清除舌苔有降低舌苔面积和舌苔厚度的趋势,可以减轻口臭,但患者的自我清除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6.
目的:了解中国糖尿病患病知晓现状,探讨糖尿病知晓情况对患者行为的影响,为糖尿病防控相关政策和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中297个监测县(区)的调查数据,描述性分析糖尿病患病和知晓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知晓自身患病和不知晓自身患病的糖尿病患者行为方式的分布有无差异,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知晓情况对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结果:有效样本为175 670人,2013年中国成人糖尿病自报患病率为3.9%,知晓率为38.6%。在控制城乡、地区、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态、教育程度、职业和收入因素后,知晓自身患病的糖尿病患者当前吸烟(OR=0.79)、饮酒(OR=0.58)的可能性显著低于不知晓自身患病的糖尿病患者,知晓自身患病的患者平均每周身体活动时间大于150 min的可能性显著高于不知晓自身患病的患者(OR=1.30)。结论:中国糖尿病知晓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知晓自身是否患有糖尿病对患者吸烟、饮酒和身体活动情况产生影响。健康教育和健康检查工作需在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拓展,且需要各部门广泛配合,最终形成综合个体、卫生系统和社会经济层面的政策环境来预防与控制糖尿病。  相似文献   
197.
目的:研究罗浮山百草油体内及体外抗炎作用的药效及作用机制并初步筛选其活性组分。方法:分别使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炎性模型检测罗浮山百草油的体内及体外抗炎作用,使用RT-PCR法及ELISA法检测细胞内炎性因子变化;通过脂多糖LPS诱导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炎性模型,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κB p65,NF-κB p65)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将罗浮山百草油分为13个组分,使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性模型初步筛选其活性组分。结果:罗浮山百草油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及LPS诱导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产生,抑制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 mRNA和IL-1β、IL-6蛋白的表达;罗浮山百草油可抑制LPS诱导THP1细胞NF-κB p65及p38 MAPK的磷酸化。活性组分初步筛选发现,13个组分中,百草精(68种药材的茶油提取物)、丁香罗勒油、肉桂油以及八角茴香油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是罗浮山百草油抗炎活性的主要贡献者。结论:本研究证实了罗浮山百草油抗炎活性的有效性,并筛选出了相应活性组分,可为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8.
曾妮  钟俊波  代璐  叶梦娜 《四川医学》2017,38(12):1417-1419
目的观察探讨面部各种外伤(包括刀割伤、动物咬伤、烧伤等)导致的面部愈合创面,在早期使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后顺序联合使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35例面部浅表外伤愈合者,在创面愈合14d后开始使用IPL治疗5次,间隔1月1次,后如创面有瘢痕隆起,使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5次,间隔45d 1次。通过治疗前后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瘢痕量表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疗程结束后3个月,患者的VSS评分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瘢痕量表评分明显低于首次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对疗效非常满意,8例患者对疗效满意,2例患者因治疗后出现局部水泡,后色素沉着,6个月后复诊消失,治疗结束对疗效较为满意。结论针对面部外伤,在创面愈合早期,一般为14d左右即可开始使用IPL进行瘢痕的预防治疗,5次治疗后如有瘢痕隆起皮面,可使用CO_2点阵激光重建瘢痕,具有操作方便、疗效好、副作用小且少、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9.
白内障超声乳化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首选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是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200.
目的:采用同位素相对标记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分析耳蜗核(cochlear nucleus,CN)区域特异性膜蛋白。方法:出生60 d的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分别是CN、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上橄榄核(superior oliver complex,SOC)、大脑其余部位(Rest)。提取这4个部位组织的细胞膜蛋白,再采用iTRAQ技术检测出CN区域特异性蛋白。通过Uniprot检索这些蛋白的功能和参与的生物代谢过程。结果:本实验最终得到17种CN区域特异性膜蛋白。对CN区域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生物调节与发育。UNIPROT检索发现3种蛋白与神经系统功能相关,即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Gal-1)、膜联蛋白A2(annexin-A2,AXNA2)和外周蛋白(peripherin,PRPH)。Gal-1与神经生长发育相关;AXNA2参与多种生物调节过程;PRPH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其中,Gal-1可促进轴突生长、调节突触可塑性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AXNA2可能参与了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且有神经营养作用;PRPH在高表达时具有神经毒性,和神经丝蛋白共同参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结论:Gal-1、ANXA2 和PRPH在耳蜗核中高度表达,可能与中枢信息处理相关,这为进一步研究中枢听觉处理障碍发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