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朱美忠  权正学  欧云生 《重庆医学》2007,36(20):2098-2099
目的 探讨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脱位的疗效.方法 21例经颅骨牵引未能复位的陈旧性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在颅骨牵引下,先从后路松解关节突交锁与脊髓后方压迫,然后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21例均完全复位,症状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均获6个月以上随访,椎间植骨融合良好,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颈椎的稳定性均维持良好,15例脊髓损伤患者中14例按Frankel分级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完全恢复颈椎的序列和高度、解除脊髓压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制定1项可用于脊柱转移性肿瘤与脊柱结核门诊快速鉴别诊断的评分量表,以提高二者的门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至2016年收治的141例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脊柱转移性肿瘤或脊柱结核的患者门诊就诊时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病变椎体的个数、病变椎体的分布特点、病变椎体的受累部位、椎间盘是否受累、是否有死骨形成、病变椎体周围是否有软组织肿块影。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具有诊断意义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制定出门诊快速鉴别诊断量表。结果:纳入141例患者中,脊柱转移性肿瘤82例,脊柱结核5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既往史、椎旁软组织肿块影无鉴别诊断价值。快速鉴别诊断量表包括病变椎体的分布特点、病椎的受累部位、椎间盘是否受累以及是否有死骨形成4个影像学特点。脊柱转移性肿瘤的门诊快速鉴别诊断量表评分显著高于脊柱结核,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9 vs. 1.56;t=-18.157,P=0.000)。门诊快速鉴别诊断量表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4%和96.34%。结论:门诊快速鉴别诊断量表在鉴别脊柱转移性肿瘤和脊柱结核时具有较满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分为0~3分则诊断为脊柱结核;评分为4~7分则诊断为脊柱转移性肿瘤。本量表尚需进一步修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选择性治疗合并严重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1年3月,后路应用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患者共26例。纳入标准:①胸腰椎单一节段骨折脱位,骨折椎体上份骨结构压缩或者爆裂程度<1/3,椎体中下份骨结构基本正常;②合并损伤节段的椎间盘损伤。评估患者的临床资料:AO分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神经功能分级、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ridwell椎间融合、伤椎后凸角、伤椎椎体高度。结果:AO分型:B型骨折20例,C型骨折6例。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除16例A级损伤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1~2级的恢复。VAS由术前(9.00±0.76)改善至术后1周(5.18±1.43),末次随访为(0.74±0.57)。23例患者椎间植骨达到Ⅰ级愈合,另3例在末次随访时达到Ⅱ级愈合。术前伤椎高度为(84.27±5.27)%,恢复至术后1周(97.38±1.20)%,末次随访为(97.04±0.96)%。术前伤椎后凸Cobb角为(22.50±6.20)°,矫正至术后1周(2.60±1.86)°,末次随访为(3.50±2.65)°。术后4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无切口感染,未见明显椎间融合器沉陷,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后路切除损伤的椎间盘、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合并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复方烫疡油(FTY)对兔耳腹侧瘢痕形成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18只新西兰大白兔耳部腹侧制作创伤模型,于每侧兔耳腹侧作四个创面,每个创面1.2cm×1.0cm切除全层皮肤。获144个创面。将兔随机分为两组(A、B组)。A组全部右耳用FTY治疗;全部左耳用复方烫疡油赋形剂(灭菌的芝麻油)治疗;B组全部右耳用磺胺嘧啶银霜治疗;全部左耳用生理盐水治疗。于创伤后30,60,90天分别取创面组织作组织学观察,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UNEL法定量检测组织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FTY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其它组提前约1.5天。创面增殖块中组织中I、III胶原比值、TGF-β1、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较其它组低,凋亡指数FTY组明显高于其它组。结论:复方烫疡油不仅能促进创面愈合,而且能减少创面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一种寰枢椎椎弓根钉个体化置入技术. 方法用Mimics软件对CT扫描的20例成人寰枢椎标本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重建图像的椎弓根参数.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寰枢椎实物模型,测量模型椎弓根参数.测量寰枢椎标本椎弓根参数.对重建图像、实物模型和寰枢椎标本的椎弓根参数行统计学分析,验证重建图像的精确性.在Mimics中寻找三维重建图像椎弓根最佳钉道,制订个体化置钉参数并模拟置钉,根据这个参数和在实物模型直观指导下在寰枢椎标本上置钉.置钉后行CT扫描,判断置钉准确性. 结果寰枢椎重建图像和实物模型与标本椎弓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能准确反映寰枢椎解剖结构.用上述方法,4例寰枢椎标本共16侧椎弓根行置钉术,术后CT扫描显示一侧寰椎椎弓根螺钉稍穿破椎动脉孔内侧骨皮质,其余螺钉均未穿破椎弓根骨皮质. 结论用Mimics软件对寰枢椎进行三维重建,制订个体化置钉参数,同时配合实物模型的直观指导,提供了一种寰枢椎椎弓根钉个体化置钉的方法,利用该法能提高置钉安全性.  相似文献   
76.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逐渐兴起的治疗肿瘤及非肿瘤疾病的非侵袭性手段.治疗肿瘤疾病时,其利用一定波长的可见光激发聚集于肿瘤组织中的光敏剂,诱导光敏剂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和光生物学反应,产生氧自由基或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损伤细胞内的亚细胞器,促进相应信号通路激活,最终引起细胞死亡,达到抗肿瘤的治疗目的.PDT诱导细胞产生毒性损伤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光敏剂的生化结构、光照时光敏剂的亚细胞定位、光敏剂用量、光照总能量、肿瘤细胞差异及组织氧含量等[1].PDT治疗肿瘤的途径包括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破坏肿瘤组织血供和激活全身免疫反应等,其中最主要的机制为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死亡的过程又分为凋亡、自噬和坏死[2].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本文就近年来PDT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的机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经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7月该科收治12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7.5岁(24~58岁).全部采取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术前在纸样上模拟截骨,术前和术后测量颌眉角以及全脊柱侧位X片测量胸腰椎后凸角,统计术前术后VAS及ODI评分.结果 患者术后视线角度改善明显,平均随访28个月,所有患者术区无假关节形成,患者矫正度无丢失,腰背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平均颌眉角、矢状位平衡、Cobb角、VAS及ODI均改善明显(P<0.05).结论 采用术前模拟截骨确定截骨部位及角度,行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8.
涂平华  欧云生 《医学综述》2013,(20):3673-3675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细胞代谢、增殖、分化和凋亡.研究表明,椎间盘细胞数量减少、基质降解在椎间盘退行性变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PI3K/Akt信号途径通过介导上调基质蛋白多糖的表达、促进椎间盘细胞的增殖和抑制椎间盘细胞的凋亡等,对延缓椎间盘退行性变进程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PI3K/Akt信号通路作用的分子机制深入研究,有助于对椎间盘退行性变发病机制的理解和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TIMP-3)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38例骨巨细胞瘤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骨巨细胞瘤标本中的MMP-7、TIMP-3和CD34的表达,观察其在非复发肿瘤组和复发肿瘤组中的变化。分组统计学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在骨巨细胞瘤中,MMP-7和TIMP-3阳性率分别为97.0%和95.0%。MMP-7的表达和MVD在复发组和非复发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7与微血管密度(MVD)存在正相关性(P<0.05),但TIMP-3的表达在复发组和非复发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7和组织学分级(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不存在相关意义,TIMP-3、MVD和组织学分级(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存在相关意义。结论 MMP-7和TIMP-3在骨巨细胞瘤中高度表达,MMP-7可能会加速肿瘤血管形成、细胞增殖并影响骨巨细胞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