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21.
背景:聚氨基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已被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目的:观察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对山羊颈椎的融合效果。 方法:取成年雄性山羊,切除C3、4椎间盘,清除软骨终板,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植入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颈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术后2,4,8,12周行X射线检查;术后4,12周行CT扫描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术后2周,实验组平均椎间高度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4~12周,两组平均椎间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4周,实验组融合度评分差于对照组(P < 0.05),术后12周两组融合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4,12周,两组均可观察到从成骨细胞集聚、胶原增生到新骨形成的过程。表明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和融合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装置。  相似文献   
122.
蒋电明  权正学  欧云生  倪卫东  梁熙 《重庆医学》2007,36(11):1010-1012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在恢复椎体结构和高度中的作用.方法 从2003年12月~2005年5月行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移植重建脊柱前路手术后的椎体缺损共36例.应用病种:椎体爆裂骨折32例、原发椎间隙感染2例、椎体肿瘤2例.结果 随访6~21个月(平均8个月),影像学资料显示植入体3~4个月与上下相邻椎体愈合、重建的椎体高度没有降低、术前神经损伤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纳米羟基类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结构,并能与椎体愈合,达到有效重建椎体结构的作用,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比较减压联合长、短节段固定治疗Cobb角20~40°的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并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长、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的50例Cobb角20~40°的DS患者临床资料,分为长节段组(固定节段>3个)23例和短节段组(固定节段≤3个)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术前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椎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tle,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节段组术前下腰痛VAS评分、冠状面Cobb角、脊柱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显著高于短节段组(P<0.05),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显著小于短节段组(t=2.427,P=0.019)。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下肢痛、下腰痛VAS评分和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评分以及改善值。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各脊柱-骨盆参数。结果短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长节段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3,P=0.35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6个月,平均22.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下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除末次随访时下腰痛VAS评分改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2,P=0.000)外,其余各评分及其改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长节段组术后各时间点Cobb角、SVA、TLK、PT显著减小,SS和LL显著增大(P<0.05);而短节段组仅Cobb角、PT显著减小,SS显著增大(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后6个月时各脊柱-骨盆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长节段组Cobb角、SVA、LL、PT以及SS改善值显著高于短节段组(P<0.05)。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长节段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8%(8/23),显著高于短节段组11.1%(3/27)(χ~2=4.056,P=0.034)。结论对于Cobb角20~40°的DS患者,根据不同退变程度选择不同固定节段均可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改善,其中短节段固定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而长节段固定在改善脊柱-骨盆参数和缓解下腰痛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究咀嚼口香糖能否加速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脊柱病区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且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5例,按术后是否咀嚼口香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于术毕麻醉清醒后6 h开始咀嚼益达无糖木糖醇口香糖,每4小时1次,每次2粒,每次至少咀嚼15 min,至肛门首次排气后改为每8小时1次,直至术后第5天;对照组患者(35例)术后不咀嚼口香糖,仅接受常规护理。2组患者术后均禁食,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流质饮食,并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闻及肠鸣音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咀嚼口香糖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后首次闻及肠鸣音时间[(12.35±2.87) h vs. (17.10±2.59) h,t=-7.007,P=0.000]、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7.34±2.86) h vs. (24.12±3.18) h,t=-8.974,P=0.000]及首次排便时间[(51.89±5.16) h vs. (74.81±4.76) h,t=-18.612,P=0.000],但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1.67±2.12) d vs. (12.03±2.33) d,t=-0.650,P=0.518]、住院费用[(66 554.13±16 325.18)元vs. (65 707.26±11 765.25)元,t=-0.493,P=0.809]及并发症发生率(10/30 vs. 12/35, ?字2=0.007,P=0.936)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咀嚼口香糖可以加速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上述结论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后路腰椎融合术(PUF)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对68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PLIF治疗.结果 2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症状,椎体间植骨融合67例,不融合1例.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其他远期并发症、无复发.VA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ODI指数:末次随访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 01);腰椎融合率:98.5%.结论 PLIF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伴有腰椎不稳或椎管狭窄患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的“肾形”n-HA/PA66腰椎间融合器(cage),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其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中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 建立正常人体L3-L5节段三维模型,模拟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应力分析,比较肾型与子弹头型n-HA/PA66腰椎间融合器应力分布的差异。 结果 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工况下两种不同cage的TLIF手术模型对比,子弹头型cage最大应力分别为32.8、32.8、31.4、31.3、32.8、34.2 MPa,肾型cage最大应力分别为13.2、11.4、10.9、10.1、11.7、11.1 MPa;而且肾型cage应力集中区域小于子弹头型cage。 结论 肾型n-HA/PA66腰椎间融合器固定的椎体应力分布小而均匀,理论上可有效降低cage沉降率。  相似文献   
127.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风湿类疾病,随着有效治疗的出现以及生物制剂对治疗效果的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生物治疗和新的影像学检查的应用让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极大的改善.在此,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阐述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生物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观察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颈椎融合器(n-HA/PA66 Cage)与聚醚醚酮颈椎融合器(PEEK Cage)在颈前椎间盘切除减压术后椎间隙植骨重建的初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57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植骨融合钛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其中31例采用n-HA/PA66 cage, 26例采用PEEK cage 。术后随访包括影像学及临床疗效评价,影像学评价包括术前、术后正侧位片、动力位片观察植骨融合率、塌陷率、颈椎曲度及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情况;临床疗效采用Odom标准评定。 结果 n-HA/PA66组患者6月时获得97.7%植骨融合,PEEK组融合率100%,两组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n-HA/PA66组术后颈椎丢失的角度为(2.06±1.77)°较PEEK组(2.39±1.56)°稍低,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384);n-HA/PA66组与 PEEK组术后平均椎间隙丢失高度无统计学意义(0.46±0.52 mm,0.41±0.18 mm,P=0.599),其中n-HA/PA66组出现1例患者1个节段塌陷,塌陷率2.3%,与PEEK组塌陷率(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72);PEEK组获得81%临床优良率对比n-HA/PA66组77%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757)。 结论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后,n-HA/PA66与PEEK cage椎间隙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初期临床疗效与影像学结果均较好且相似。  相似文献   
129.
目的:建立寰枢椎三维有限元模型,为重建寰枢椎的稳定性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对颈枕部C0-3标本行CT扫描,获取数据集,通过Mimics10.0软件选取灰度值大于-250 Hu得到C0-3骨和韧带的三维模型,并用Mimics10.0软件对模型进行修饰,以OUT格式导入有限元软件Patran2005中生成四面体网格模型,再输入Mimics软件对模型赋值,完成寰枢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密质骨、松质骨及韧带,模型能够高度模拟颈椎结构与材料特性,结构完整,模型节点数9178,单元数40 356.在模型C3的下缘进行边界约束(六自由度为零),在C0处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方向1.5 Nm的加载,分析寰枢椎之间的三维运动及各部位的应力.并在实验室以相同加载方法下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寰枢外侧关节面及枢椎体前部是应力集中部位.寰枢椎间的三维运动(前屈/后伸5.48°/9.85°、左/右侧弯4.69°/4.93°、左/右轴向旋转31.28°/30.56°)与实验室测量(前屈/后伸8.10°/8.49°、左/右侧弯4.79°/4.93°、左/右轴向旋转28.2°/29.3°)相当.结论:利用Mimics和Patran2005建立寰枢椎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精确度,能够模仿寰枢椎生物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0.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 glycoside,TG)对冷保存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凋亡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坐骨神经在0、200、400、800mg/LTG溶液(A、B、C、D组)中,4℃保存24h、3 d、7d,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Bcl-2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用TG溶液保存24 h的Wistar大鼠坐骨神经桥接对应组SD大鼠(A'、B'、C'、D'组)坐骨神经10 mm缺损,E'组为新鲜异体移植,移植后1、2、4周,行大体及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物MHC-Ⅰ、Ⅱ分子表达.结果:冷保存不同时间,各组神经纤维结构正常.保存24 h,各组间细胞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3、7 d时,Bcl-2表达B、C组高于A、D组(P<0.05),而B组与C组间、A组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凋亡A组高于B、C、D组,B、D组高于C组(均P<0.05),但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移植物与周围组织粘连、炎症细胞入侵,B'、C'、D'组比A'、E'组轻;移植物MHC-Ⅰ、Ⅱ分子表达,术后第1周出现高峰,同一时相B'、C'、D'组低于A'、E'组,C'、D'组低于B'组(均P<0.05),但A'与E'组间、C'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TG能抑制冷保存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凋亡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降低异体移植后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