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从噬菌体构象型7肽库中筛选人HMGB1-B box的抑制性小肽.方法 以重组人HMGB1-B box为靶分子对噬菌体构象型7肽库进行6轮亲和筛选,获得B box结合的克隆,并经ELISA验证.选取亲和力高的克隆进行DNA测序,并推导出呈现的多肽序列,通过IL-6 ELISA检测噬菌体呈现的小肽对人HMGB1-B box致炎功能的抑制作用.结果 经过6轮亲和筛选,噬菌体的回收率增加,阳性克隆得到富集.挑选15个结合力强的克隆进行测序,推导出2个多肽序列.所获两个阳性噬菌体克隆能特异性地抑制人HMGB1-B box刺激THP-1细胞产生炎症因子的能力.结论 获得了噬菌体呈现的能够抑制人HMGB1-B box的两个小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兔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的安全性及其在视网膜组织的分布。方法兔玻璃体腔注射临床剂型mNGF30μg/100μL后1、7、30d进行行为学观察、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眼底检查、眼部B超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其使用安全性。玻璃体腔注射该剂量标记后的125I‐NGF15、30min,1、3、6、8、12、24、48h,观察视网膜药物峰浓度及达峰时间。结果兔眼玻璃体腔注射mNGF后,眼前节及眼底均未见明显损伤及炎性反应,眼部B超及组织HE染色未见明显眼组织结构异常。视网膜药物含量可于注射后3h达峰值(118.32±18.74)%ID/g,为眼部各组织中最高。结论玻璃体腔注射mNGF是安全的,玻璃体腔注射mNGF能够迅速在视网膜组织中聚集,达到较高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激发大鼠炎症反应建立新型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并观察人参皂苷Rb1的抗AS作用.方法 模型组采用酵母多糖混悬液(20 mg/kg)每隔3d腹腔注射一次,引发大鼠持续性炎症;相同方法注射无菌石蜡液作为对照组;Rb1组同时腹腔注射Rb1(40 mg/kg);所有大鼠均喂食高脂饲料,实验共10周.分别通过苏丹染色、透射电镜、real time PCR、免疫组化、ELISA观察大鼠主动脉壁大体标本、超微结构、NFκB、TNFα、IL6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可见红染的脂纹、斑块形成,电镜显示内膜下层出现吞噬脂滴的泡沫细胞,NFκB/P65高表达于主动脉壁的内膜层,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Rb1干预后大体标本可见AS病变明显减轻,电镜下未见泡沫细胞,NFκB、TNFα、IL6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 在高脂喂饲的基础上持续炎症刺激能够成功诱导大鼠AS模型,人参皂苷Rb1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抗A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普鲁托品(Protopine,Pro)对气管平滑肌的影响。方法 豚鼠离体气管条法和整体药物引喘法。结果 ①Pro能明显抑制组织胺、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收缩。最大反应压低呈非竞争性拮抗,与氨茶碱(Ami)作用相似。pD2′分别为3.76和4.16,Pro与Ami合并应对组胺引起豚鼠离体气管条收缩具有协同的抑制作用。②Pro 16mg/kg、32mg/kg、64mg/kg腹腔注射剂量依赖性延长组胺诱发的引喘潜伏期,抽搐动物数亦随剂量增加而减少,与氨茶碱作用相似,但二药合用与一药单用相比。其引喘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普鲁托品可抑制豚鼠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并能产生一定的平喘效果,但与氨茶碱合用。其协同作用尚不能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叶蒿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白叶蒿全草的70%乙醇提取物及其极性部位进行系统化学成分分离,采用硅胶、ODS RP-18、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芹菜素(2)、木犀草素(3)、异鼠李素(4)、十七烷酸单甘油酯(5)、东莨菪内酯(6)、伞形花内酯(7)、山柰酚-3-O-鼠李糖苷(8)、山柰酚-3-O-葡糖苷(9)、山柰酚-3-7-二鼠李糖苷(10)、甘露醇(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白叶蒿中分得。该试验结果可为白叶蒿活性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抗肿瘤药物用药的现状和趋势作出客观评估。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2012年抗肿瘤药物的用药金额、药理分类、用药排序及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国产与进口药品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3年中辅助药销售金额居首位,DDDs排名前3位的是甲氨蝶呤、美司钠、巯嘌呤。结论:我院2010-2012年抗肿瘤药物用药趋势较平稳,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其中减少放化疗不良反应的辅助类用药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18.
三七总皂苷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不稳定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因素,目前尚缺乏有效救治措施本文主要探讨三七总皂苷(Total Saponin of Panax notoginseng,PNS)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并检测斑块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以期为寻找有效改善AS斑块稳定性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免AS病变模型,取主动脉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用“Image Pro Plus4.5”软件测定斑块面积、内膜总面积、内膜厚度、中膜厚度、纤维帽厚度和斑块内脂质含量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斑块组织中MMP-2,VEGF进行分析.结果:PNS治疗组斑块面积、内膜厚度、脂质含量低于模型组,纤维帽厚于模型组;PNS治疗组斑块组织中MMP-2,VEGF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PNS对AS斑块有稳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M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儿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6月2 89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儿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估专项整治效果,并总结经验教训。结果:2 893例患儿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率为19.56%,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发生率为0.2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涉及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及氧头孢烯类;预防用药时间多在术前2 h以内,少量在2~24 h和术后24 h。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仍然存在一定不合理性,但较整治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等技术层面及医院行政管理层面的干预措施共同推动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