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0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al drainage,PTCD)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梗阻性黄疸患者,测定肝功能指标以及边缘带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观察该方法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并明确诊断为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比较PTCD联合阿苯达唑药物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及边缘带ADC值的大小。结果 40例患者治疗前3 d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 IBIL)与治疗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7 d、10 d有差异(P<0.05)。治疗前1周病灶边缘带ADC值与治疗后3个月无差异(P>0.05),与治疗后6个月、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DC值与1年无差异。结论晚期泡型包虫病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PTCD联合阿苯达唑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下降,且抑制病灶边缘带的活性需至少治疗6个月。  相似文献   
52.
肝囊性病变分为寄生性和非寄生性。寄生性病变主要指肝囊性包虫病,非寄生性病变可再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病变。目前对肝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规范治疗尚不健全,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文献对肝囊性相关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HBV转染及缺氧应激对HepG2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常氧与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及HepG2.2.15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两株细胞形态学变化,在不同时间点(2、6、12、24、48h)检测二者在不同条件下VEGFmRNA及蛋白表达的差异.用Westen-Blot法检测VE...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氧应激下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p38 MAPK信号的影响。方法对大鼠HSC-T6进行细胞培养,应用铁超载方法制备肝纤维化的氧应激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外源性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和KATP通道抑制剂格列本脲(GLBN),作用于HSC-T6。在24、48h后分别提取培养后的HSC细胞,用RT-PCR方法测定p38 mRNA,Western-blot方法测定p38蛋白质以及磷酸化p38(p-p38)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在应用Fe-NTA作用的大鼠HSC体外培养氧应激模型下,给予FeNTA24h和48h时后,模型组p3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NaHS处理后,100、200和400μmol.L-1NaHS组的p38 mRNA和蛋白水平和模型组比较,表达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格列本脲后,p38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有所上升,但低于模型组。结论硫化氢通过抑制p38 MAPK而影响氧应激下大鼠HSC-T6。  相似文献   
55.
侯立朝  王海久  樊海宁  邓勇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62-1964,1970
目的评价胃肠减压在胃癌根治术后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期刊,同时从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中查找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减压组与非胃肠减压组第一次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50,95%CI(-0.94,-0.06)〕;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第一次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28,95%CI(-0.63,0.08)〕;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RR=0.77,95%CI(0.43,1.39)〕、切口感染发生率〔RR=0.39,95%CI(0.12,1.20)〕、吻合口漏发生率〔RR=0.77,95%CI(0.33,1.81)〕、住院时间〔MD=-2.70,95%CI(-3.92,-1.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胃癌根治术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并不能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56.
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肝脏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肝硬化是不同病因慢性肝病导致的肝脏再生结节、纤维组织增生及门腔静脉分流的最终病理改变.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肝硬化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也有很多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索肝泡型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患者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表达水平及吞噬功能变化,以及其与临床炎性指标和肝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0例HAE患者作为HAE患者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年龄、性别匹配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NETs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中性粒细胞弹性酶(neutrophil elastase,NE)水平。同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经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13-acetate,PMA)体外刺激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定量检测中性粒细胞胞外释放的MPO和瓜氨酸化组蛋白(citrullinated histone H3,CitH3)水...  相似文献   
58.
结石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多样,以胆囊切除为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金标准"。然而,因年龄、病情状况、合并症、患者意愿等不同,也可选择药物治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保胆取石术等方法。简述了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的特点,认为可根据不同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自身疾病特点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并提出了针对结石性胆囊炎的"个体化"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藏药砂生槐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治疗小鼠继发性肝包虫病的效果。方法 74只雌性昆明小鼠,除10只用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其余感染小鼠分为6组,分别为砂生槐高[16mg/(kg·d)]、中[12mg/(kg·d)]、低[8mg/(kg·d)]剂量组,阿苯达唑组20mg/(kg·d),砂生槐+阿苯达唑[8mg/(kg·d)+10mg/(kg·d)]及模型对照组。用原头节稀释混悬液腹腔注射构建实验动物模型,药物治疗3个月后,采血,检测小鼠血清IL-2、IL-6、IL-10、IgE和TNF-α、AST及ALT的含量;解剖小鼠,取脾、胸腺及包囊,称重,计算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抑囊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小鼠血清IL-2、IL-10、IgE含量及囊重联合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及ALT联合用药组较空白对照组的增幅小于模型组增幅。病理显示各组脾脏组织中均出现单核或多核的巨细胞,阿苯达唑治疗组脾脏和肝脏均出现沉积物,其他治疗组(包括联合组)均无沉积物。结论砂生槐联合阿苯达唑治疗小鼠包虫病有一定效果,小鼠免疫力提高。同时,联合用药可减轻药物的肝毒性。  相似文献   
60.
肝包虫病为慢性寄生虫病,由多房棘球蚴的幼虫引发,此病具有相当高的致残率和死亡风险,又被称作“虫癌”。临床上将肝包虫病分为肝泡型包虫病和肝囊型包虫病,肝包虫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我国主要在西部农牧区居民群体中发生,对该地区居民的生存质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临床上治疗肝包虫病以手术治疗方式为主,伴随着外科诊治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肝包虫病研究不断深入,其诊治方案也不断完善。本文将主要综述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以尽早发现和治疗,降低疾病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