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肺炎患儿血清糖蛋白及β-微球蛋白的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肺炎患儿血清糖蛋白(THP)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探讨肺炎患儿肾功能和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8例急性肺炎患儿 (肺炎组)和5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中THP及β2-MG的含量.结果肺炎组患儿血清THP和β2-MG分别为(130.35±71.66)μg/L和(3.51±1.33)mg/L,对照组分别为(50.44±30.65)μg/L和(2.25± 0.85)mg/L,两组受检者血清THP、β2-MG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肺炎患儿急性期均有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提示临床医师应慎用肾毒性药物,避免加重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研究品管圈对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早期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早期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结果经研究分析,护士协助意识不强,患者疼痛,输液时间较长,引流管、导尿管限制,活动无耐力是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观察组对术后早期活动产生影响的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比较,观察组为(43.82±19.21)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5.52±31.52)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72 h内下床完成率比较,观察组完成率高达90%,高于对照组的7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品管圈能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的早期活动,使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明显缩短,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5.
食管与贲门双源癌蛋白质指纹模型的建立及肿瘤标志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食管与贲门双源癌的蛋白质组指纹诊断模型,筛选食管贲门双源癌相关蛋白,为建立食管贲门双源癌肿瘤标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技术对19例食管贲门双源癌(双源癌组)和50位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进行蛋白质组的对比研究。根据差异性蛋白质的质核比(相对分子质量)从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中筛选并确定相关候选蛋白和基因。并通过RT-PCR方法进一步分析这些关键候选基因在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中表达变化特征。结果:以相对分子质量2.86621×103、5.10330×103、6.59765×103、7.93155×103、9.31196×103和4.11399×103的6种蛋白质组成的决策树模型对双源癌组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26%、73.68%和80%。相对分子质量为5.34052×103和5.92132×103的蛋白质查询结果为COX7c及Beta-defensin-1-2-3,在双源癌的食管癌组织和贲门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60%(3/5)、60%(3/5)、60%(3/5)和40%(2/5),对照组食管和贲门正常上皮组织均为阴性。结论:以相对分子质量2.86621×103、5.10330×103、6.59765×103、7.93155×103、9.31196×103和4.11399×103的6种蛋白质组成的决策树模型,可作为食管贲门双源癌的蛋白诊断模型,COX7c及Beta-defensin-1-2-3与食管贲门双源癌密切相关,为食管贲门双源癌肿瘤标志筛选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临床教师对专科护生的带教现况,找出存在问题,改进临床教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自评和他评的方式对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个性特质和人际关系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教师自评教学行为达到较好[总评分为(112.14±12.25)分],护生评价教师教学行为达到中等[总评分为(86.23±24.78)分;]专科师、生在评分最高的5项中有1项相同、最低的5项中有3项相同;教师对教学行为自评结果高于护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P<0.005)。结论:临床带教教师在教学能力、个性特质和人际关系方面均有不足之处,需要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7.
目的调查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使用减压敷料致医护人员鼻面部皮肤损伤的现状,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问卷星发布,于2020-03-04至2020-03-09向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推送,自愿参与完成调研,收集调研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对使用减压敷料的医护人员发生鼻面部皮肤损伤的损伤类型、部位及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03份。161例(69.31%)医护人员发生面部皮肤损伤,主要表现为压力性损伤101例(49.75%)、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35例(17.24%)、张力性水泡19例(9.36%)、皮肤撕脱伤17例(8.37%)等;损伤部位出现在鼻梁118例(58.13%)、双侧面颊101例(49.75%)、耳廓68例(33.50%)等;面部损伤的表现多为压痕146例(71.92%)、局部皮肤发红137例(67.49%)、疼痛114例(56.16%)、表浅皮肤破损38例(18.72%)等。结论预防性使用减压敷料致鼻面部皮肤撕脱伤易被临床忽视,建议联合使用液体敷料和水胶体敷料保护鼻面部皮肤,水平手法(0°或180°)轻慢地撕除敷料,并正确处理皮肤撕脱伤。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河南道地药材怀菊花中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血管内皮细胞饥饿处理12 h后,以2.5μg/mL LPS诱导24 h,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VCAM-1、ET-1水平,TBA法检测MDA水平,羟胺法检测SOD水平,一步法检测NO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MAPK信号通路p-MEK1/2、MEK1/2、p-ERK1/2、ERK1/2、p-JNK、JNK、p-P38、P38蛋白表达。结果:怀菊花中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对该模型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可显著升高SOD、NO水平,降低TNF-α、IL-6、IL-1β、VCAM-1、ET-1、MDA水平,并显著下调p-MEK1/2、p-ERK1/2的表达。结论: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可能通过调节ERK/MAPK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从而抵抗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降低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后并发症患者,分为基础护理+饮食护理+预见性护理的整体干预组(简称观察组)和内科常规护理组(简称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5例(8.33%),对照组出现12例(20.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