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9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02篇
综合类   18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活性维生素D在肾脏病领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活性维生素D3自临床应用以来,在治疗慢性肾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病机制、活性维生素D3的作用机制、疗效、副作用、治疗指南作一综述,同时介绍了活性维生素D3的临床新用途和新型活性维生素D3类似物。  相似文献   
92.
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两种再循环率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葡萄糖注射试验(GIT)在血透中测定血管通路再循环率中的应用.方法:对8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采用尿素法(UT)和GIT两种方法进行再循环率测定,进行自身对照.并对其中17例患者行彩超检查,检查结果与UT、GIT进行对照.结果:GIT测定的阳性结果37例,阳性率为45.12%,UT测定的阳性结果29例,阳性率为35.36%.17例行彩超检查的血透患者均证实存在再循环,GIT测定的阳性率为100%,与彩超检查完全符合;UT测定阳性结果9例,阳性率52.94%,与彩超符合率较低.结论:GIT与UT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与彩超检查符合率高,比UT更准确,而且其具有价廉、简单、方便的优点,可以作为一项判断血管通路再循环的新方法,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的Han:SPRD大鼠模型的肾脏病理变化,为揭示ADPKD发病机制提供证据与线索.方法:选取雄性2周龄Han:SPRD纯合大鼠(cy/cy)和3个月龄杂合大鼠(cy/ ),取其肾组织进行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发现Han:SPRD大鼠肾脏体积增大;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显著;小管基膜增厚,可见灶性小管萎缩和较多蛋白管型;肾小球数目减少、体积缩小,渐趋废弃,呈明显缺血样改变,血管壁增厚.透射电镜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腔阻塞,基底膜薄厚不均,部分断裂;小管上皮细胞胞质脱落,微绒毛紊乱、部分缺如;细胞外间质成分稀少;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内可见大量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丰富.结论:Han:SPRD大鼠肾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解释多囊肾病的部分临床表现;并观察到Han:SPR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微绒毛异常,为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94.
青少年肾小球性血尿87例肾活检病理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青少年血尿患者肾脏的病理变化,了解血尿严重程度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7例肾小球性血尿为主、无或轻微蛋白尿青少年(12~18岁)患者的血清学、免疫学指标,实行肾活检作普通光镜、免疫病理和电镜检查,分析不同血尿程度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87例患者中IgA升高者占53%,IgG升高者占34%,IgM升高者占16%,C3降低者占5%;肾脏病理肾小球轻微改变者74例(85.1%);中度病变8例,严重病变5例,其中6例为持续肉眼血尿;肾小球系膜IgA、IgG、IgM和C3为主沉积分别为74.71%、14.94%、5.77% 和 2.29%,66%的患者同时有IgA和其他免疫成分沉积.电镜检查电子致密物在系膜区、内皮下、基底膜内和上皮下沉积分别为90.8%、37.9%、10.3%和1.1%,42%的病例在系膜区和其他部位均有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绝大多数单纯肾小球血尿或伴轻度蛋白尿患者的肾脏病理改变轻微,少数患者可以出现严重肾小球硬化性改变,持续性肉眼血尿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 factor-1,IGF-1)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1例ADPKD患者血液、囊肿液及尿液中IGF-1浓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GF-1及其受体(IGF-1R)在ADPKD囊肿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1例ADPKD患者囊肿液中的IGF-1浓度(1 62.0±5.06)ng/ml显著高于血液(76.0±28.13)ng/ml和尿液(62.0±11.18)ng/ml中浓度(P<0.01);IGF-1和IGF-1R在ADPKD囊肿组织中的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间质细胞均呈阳性表达.结论:囊肿液中IGF-1的增多可能来自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的合成和分泌,并与囊肿的形成和长大有关.  相似文献   
96.
环孢素A与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临床指标的变化,观察对比环孢素A和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本院自2008年1月以来收治的56例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CsA、MMF两组,在口服泼尼松0.5mg.kg-1.d-1治疗的基础上,CsA组口服环孢素4mg·kg-1.d-1,MMF组口服吗替麦考酚酯0.75mg2/d,进行1年的随访,在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分别记录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AST、ALT、Alb)、肾功能(CRE,UA,GLU)、血脂以及环孢素血药浓度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从治疗1个月开始,部分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减轻,血浆白蛋白水平开始有所恢复,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均可以有效的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同期两者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7.
多囊肾病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是人类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脏疾病。据欧美国家报道,PKD是终末期肾脏病的第4位病因。据我国上海地区统计,PKD所致的透析患者占整个透析人群的5.6%,位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脏病和良性肾小动脉硬化之后,也位居第4位。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高磷饮食对5/6肾切除大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及金雀异黄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8~10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正常磷饮食(Sham+NP组),5/6肾切除正常磷饮食组(STNx+NP组),5/6肾切除高磷饮食组(STNx+HP组),5/6肾切除高磷饮食+金雀异黄素灌胃组(STNx+HP+Gen组).高磷饮食配方:磷1.2%,钙1.6%,维生索D1 U/kg.正常磷饮食配方:磷0.6%,钙0.6%,维生素D1 U/kg.5/6肾脏切除分两步进行.造模术后第4、8、12、16周,检测血清肌酐(SCr)、磷、钙、1,25(OH)2D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特定饮食结束时,处死大鼠,取肾脏组织,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病理积分.结果 Sham+NP组各项指标在实验过程中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STNx+NP组,STNx+HP组、STNx+HP+Gen组SCr、磷、iPTH的水平均随着特定饮食喂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16周时与4周时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16周时,STNx+HP组、STNx+HP+Gen组的SCr,磷、iPTH与STNx+NP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4组不同时间钙、1,25(OH)2D3的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值均>0.05).Sham+NP组、STNx+NP组,STNx+HP组和STNx+HP+Gen组的肾小球硬化指数分别为0、1.01±0.02,1.83±0.03、1.51±0.03,STNx+HP组和STNx+HP+Gen组显著高于STNx+NP组(P值均<0.01),STNx+HP组显著高于STNx+HP+Gen组(P<0.01).结论 高磷饮食可促进5/6肾大部切除大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并加剧其肾功能恶化,金雀异黄素可部分减轻其肾脏毒性作用,改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及动物模型中泛素连接酶β-TrCP的表达,初步探讨人囊肿衬里上皮OX161细胞中β-TrCP的作用和调控机制。方法在OX161细胞内转染β-TrCP的siRNA,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MTT比色法检测吸光度;在OX161细胞中抑制JAK2/STAT3通路或转染STAT3质粒,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JAK2、p-JAK2、STAT3、p-STAT3和β-TrCP的表达。收集ADPKD行肾脏切除术患者的肾脏组织和肾旁距癌组织5 cm以上的正常肾脏组织(正常对照组)、雄性Han:SPRD(cy/+)大鼠(ADPKD模型)和野生型Han:SPRD(+/+)大鼠肾组织(对照),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β-TrCP的表达。收集Pkdlflox/flox;tamoxifen-Cre+小鼠(ADPKD模型)和Pkdlflox/flox;tamoxifen-Cre-小鼠(对照)肾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TrCP的表达和亚定位。结果与UCL93细胞相比,OX161细胞中JAK2/STAT3通路明显活化,β-TrCP表达量增加;β-TrCP敲减后细胞增殖减慢(P<0.05);WP1006抑制JAK2/STAT 3通路后,β-TrCP表达量减低,转染STAT 3质粒后,β-TrCP的表达量增加。与正常对照组、野生型Han:SPRD(+/+)大鼠及Pkdlflox/flox;tamoxifen-Cre-小鼠比较,ADPKD患者肾组织、Han:SPRD(Cy/+)大鼠肾组织及Pkdlflox/flox;tamoxifen-Cre+小鼠肾组织中β-TrCP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在人囊肿衬里上皮OX161细胞株中β-TrCP表达量增多,且受JAK2/STAT3通路调控;在ADPKD患者及其模型鼠肾脏组织中β-TrCP表达量也增加。β-TrCP可能参与促进囊肿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0.
<正>【案例实录】不久前,杨先生在单位的职工体检时被发现有镜下血尿,为此,他颇为担心。拿到体检报告后的第二天,杨先生就走进了医院肾内科的门诊,经详查确诊为"肾小球肾炎"。为此杨先生感到非常纳闷,自己平常腰也不酸,更没疼痛,怎么就被肾炎"偷袭"呢?其实,慢性肾炎常无任何症状,大多悄无声息地发生,发病非常隐匿。像杨先生这样平常没有任何不适的患者在慢性肾炎中占到了大部分。但是,慢性肾炎若不能早治疗,任由疾病发展,却可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