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做好老干部的保健工作,掌握老干部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其分布,为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我们组织全所176名老干部于2003年4月13至15日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进行了例行体检。现将相关资料及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一种应用于手舟骨骨折髓内同定的可吸收螺钉,通过实验了解该螺钉在标本内的抗弯曲、抗拉伸强度及嗣定骨折的实际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制作出可吸收手舟骨螺钉.疲劳试验:成人新鲜手腕标本20例,制作成舟骨腰部骨折模型,分为可吸收螺钉固定组、克氏针同定组各10例,复位、固定.用MTS模拟手腕屈伸活动2000次,运动范围为掌屈5°~背伸25°.MTS实验前后标本行CT扫描,用数字化三维医学影像交互式处理系统(MIMICS)和游标卡尺两种方法测量舟骨骨折间隙位移量.生物力学测试:将标本舟骨取出,可吸收螺钉组、克氏针组各10例行抗拉伸试验.再取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的舟骨标本10例,建立骨折模型后用ASS同定,行抗弯曲试验.结果:试验模型建立:游标卡尺测量法,ASS组与克氏针组测量舟骨骨折间隙位移量均为0 mm;MIMICS测量法,ASS组与克氏针组测量位移量(0.16±0.02)mm、(0.22±0.02)mm;ASS组与克氏针组两种测量方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试验:游标卡尺测量法,屈伸500、1000、2000次两组测量的位移量为0 mm、(0.23±0.03)mm,0 mm、(0.49±0.1)mm,0 mm、(1.38±0.1)mm;MIMICS测量法,ASS组与克氏针组测量位移量(0.21±0.03)mm、(1.52±0.07)mm;ASS组与克氏针组两种测量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拉伸试验:ASS组与克氏针组抗拉伸强度为(0.95±0.02)Mpa、(0.63±0.02)Mpa;ASS组与克氏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ASS组抗弯曲试验,弯曲强度(2.71±0.20)Mpa.结论:手舟骨可吸收螺钉对手舟骨腰部骨折的固定效果较克氏针理想,是一种可行的手舟骨骨折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3.
带锁髓内钉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自1999年6月~2004年7月笔者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干骨折498例,发生骨不连14例,现就骨不连的原因进行经验总结和分析,并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98例,男312例,女186例;年龄18~64岁。闭合性骨折312例,开放性骨折126例(按Gustilo开放性骨折分类,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便携式超声仪定位小腿穿支皮瓣血管的效果,以及小腿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效果.方法 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应用便携式超声仪检测定位穿支皮瓣血管,应用吻合血管的小腿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31例,其中吻合血管的腓动脉穿支皮瓣24例(其中4例含腓动脉穿支骨瓣),胫后动脉穿支皮瓣3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2例,腓肠外侧穿支皮瓣2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15.0 cm×8.0 cm,最小1.0 cm×1.5 cm,穿支皮瓣的口径最小0.2 mm,最大1.8 mm;修复部位:手指及虎口创面21例,前臂创面5例,小腿创面5例.结果 超声定位术中符合率为96.8%.31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供区创面小的直接缝合愈合,供区创面较大的植皮修复愈合.结论 便携式超声仪定位小腿穿支皮瓣血管准确、可靠,小腿穿支皮瓣切取方便,厚度满意,供区创伤小,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5.
兔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祖细胞的分离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几种酶消化方法对兔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rPDMSCs)的分离效果。方法采用孕兔剖宫产取其胎盘,用Ⅱ型和Ⅳ型胶原酶、分散酶、DNaseⅠ组合成3组混合消化液:Ⅳ型胶原酶、DNaseⅠ与分散酶组(A组);Ⅳ型胶原酶与DNaseⅠ组fB组);Ⅱ型胶原酶与DNaseⅠ组(C组),分别对兔胎盘进行消化。分离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经原代及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逐日观察、HE及碱性磷酸酶染色、苔盼蓝拒染法计数胎盘源性细胞数目及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结果分步分离法对细胞的活力影响较小。C组分离的MSCs较其他两组细胞的数量多、活力好。细胞倍增时间约28~56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细胞形态规则,不表达碱性磷酸酶,诱导培养后可形成钙结节.流式细胞仪示CD105阳性率为91.9%,CD29阳性率89.1%,CD44阳性率93.6%,CD45阳性率3.2%。结论Ⅱ型胶原酶与DNaseⅠ混合消化液、分步分离法可以较好地从兔胎盘中提取MSC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2例手指缺损,根据手指皮肤缺损形状及面积设计皮瓣,皮瓣大小:1.5 cm×4.5cm~4.0 cm×8.0 cm;皮瓣血管蒂分别与受区指动脉及浅静脉作端端吻合。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术后6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7例,良3例,可2例。结论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皮瓣切取方便,血管解剖较恒定,供区隐蔽且损伤小,受区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指皮肤缺损时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6例手指皮肤缺损,并长期观察其疗效。结果 6例游离皮瓣完全存活,随访8~18个月,皮瓣外形、色泽、弹性恢复良好,厚薄适中,不需要Ⅱ期修薄。结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8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皮肤缺损面积:1.5 cm×4.0 cm~4.2 cm×7.0 cm,皮瓣面积:1.8 cm×4.0 cm~4.5 cm×7.0 cm。皮瓣血管蒂分别与受区指动脉及浅静脉作端端吻合。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0个月。皮瓣外形、色泽、弹性恢复良好,厚薄适中,不需要二期修薄。术后6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1例,良5例,可2例。结论采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皮瓣切取方便,血管解剖较恒定,供区损伤较小,受区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超大髂骨皮瓣术式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对髂骨皮瓣术式进行改良,扩大髂骨皮瓣的切取面积,拓宽其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在解剖学基础上,利用旋髂深动脉为蒂,串联旋髂浅动脉,组成一蒂双动脉的供血系统,临床应用24例,切取面积:髂骨大小为2cm×10cm,皮瓣为30cm×12cm。结果临床应用24例,全部存活,外形良好;骨缺损全部愈合。结论应用此术式可以一期修复巨大的骨皮肤缺损,增加了髂骨皮瓣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足背动脉的变异主要为纤细或缺如,占4%-6.7%,给再造手指增加了困难,我们于2005年7月遇到1例足背动脉缺如的患者,急诊以组合足背皮瓣及[足母]趾腓侧皮瓣的第二足趾再造拇指,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