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21.
崔贵荣  梅继文  黄锐  李坤  刘思明 《医学争鸣》2002,23(23):2174-2174
1 临床资料 西京医院收治四肢大血管伤 8(男 7,女 1)例 ,年龄 12~ 37(平均 2 6 )岁 .车祸合并骨折损伤 3例 ,刀刺伤 4例 ,钢管刺伤 1例 .股动脉伤 3例 ,股动静脉合并腹部刀刺伤1例 ,锁骨下动脉伤 1例 ,月国动脉伤 1例 ,腋动脉伤 2例 .血管完全断裂 5例 ,部分断裂或撕裂 1例 ,血管缺损 3例 ;血管缺损 5例 ,因受伤时用钳夹、缝扎止血造成 (均由基层医院转送 ) .其中有 5例合并神经损伤 ,1例合并小腿筋膜室综合征 ,有 2例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 .入院后尽快明确诊断 ,局部加压包扎 ,建立通畅的静脉补液 ,输血 ,纠正休克 ;做好术前准备 ,术中找…  相似文献   
22.
双矩型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解放军第465医院骨神经外科王景臣王泽辉梅继文双矩型钉作为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小腿骨折治疗。它的突出优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不需外固定及患肢功能恢复快。我们自1991年10月至1995年10月,采...  相似文献   
23.
脊柱骨折与脱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而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尤为多发。对脊柱骨折与脱位能够施以三维固定并兼有复位作用的Diek氏钉,近年被广泛地应用于严重的脊柱损伤及多种脊柱外科疾病的治疗。但使用不当,不仅直接影响固定效果,且可致脊髓神经、大血管及其它重要脏器损伤,导致严重后果。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准确确定Diek氏钉的  相似文献   
24.
分析自主研发的新型"X"形弹性脊柱内固定器术后的应力分布。建立"X"形弹性脊柱内固定器术后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压缩、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载荷下的受力特点。"X"形弹性脊柱内固定系统各构件于压缩状态应力小于其它各状态载荷,受力峰值均位于"X"形连接棒上。"X"形弹性内固定器能分担螺钉应力,可减少术后应力集中的情况,是一种较好的脊柱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25.
目前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治疗脊柱骨折脱位、腰椎滑脱、脊柱畸形等.本院自1996年7月以来应用Dick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4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8~56岁,平均25.6岁.损伤部位:T11 2例,T12 19例,L123例,L2 3例,L31例.损伤类型按Denis分类:压缩型23例,爆裂型19例,骨折脱位型6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8例,C级16例,D级11例,E级4例.  相似文献   
26.
背景: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把干细胞和基因治疗结合起来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肿瘤治疗新的思路和趋势。 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Ad-GFP)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和表达的量效关系及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用该载体构建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8-08/2009-03在南方医科大学完成。 材料: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质量2.0~3.0 kg。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293细胞包装制备病毒,以不同滴度的Ad-GFP(1×103~1×1010 PFU/mL)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计数法分析转染率。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血清撤离加入β-巯基乙醇诱导感染Ad-GFP BMSCs向神经样细胞的定向分化。 结果:3~6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34、CD45阴性,而CD29、CD44阳性。当病毒滴度为1×107 PFU/mL时感染率为55%,1×109,1×1010 PFU/mL感染率均为85%,但1×1010 PFU/mL时出现细胞病理现象,7 d荧光表达最强,28 d仍可见荧光表达。感染Ad-GFP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β-巯基乙醇诱导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阳性。 结论:合适滴度的Ad-GFP可以高效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影响较小,不影响诱导分化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作为Ad-GFP载体系统进行基因治疗研究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7.
【摘要】目的观察GSS型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GSS型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82例。结果82例患者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的42%和56%恢复到术后的89%和95%,Cobb’s角由术前平均25.3°矫正到术后平均3.1°;术后随访8~24个月,8例完全性瘫痪患者中4例有1-2级恢复,66例不完全性瘫痪患者有1~3级恢复。结论GSS型内固定系统可满意复位伤椎,且固定确切牢固,能有效起到脊髓减压的作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体会。方法: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Gss内固定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共33例。结果:随访6—28个月,术前Cobb角37°-83°,平均57°,术后Cobb角平均12.5°,平均矫正44.5°,矫正率78.1%。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结合Gss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满意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梅继文  王辉  王殿柱  王承波  崔贵荣 《医学争鸣》2002,23(24):2256-2256
1 临床资料  1997 0 1/ 2 0 0 1 12我院收治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35 (男 2 8,女 7)例 ;年龄 2 0~ 6 8(平均 5 5 .6 )岁 .车祸伤15例 ,跌伤 8例 ,高处坠落伤 6例 ,重物击伤 4例 ,推拿按摩伤2例 .损伤机制 :过伸伤 2 7例 ,屈曲性损伤 6例 ,旋转伤 2例 .脊髓Frankel功能A级 5例 ,B级 11例 ,C级 13例 ,D级 6例 .病人常规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片 ,均未发现颈椎骨折和脱位 .颈椎MRI检查 :颈椎间盘突出 18例 ,后纵韧带增厚钙化 5例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4例 ,颈椎后缘骨赘形成 4例 ,黄韧带肥厚 2例 ,脊髓外血肿 2例 .35例颈髓均有不…  相似文献   
30.
1993年10月~1994年10月,我院对60例四肢中远部手术,均采用徒手驱血法驱血,驱血效果满意,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