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3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52篇 |
综合类 | 40篇 |
预防医学 | 18篇 |
药学 | 17篇 |
中国医学 | 19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患者男,14 岁.因左侧腰部间断性隐痛不适15 d 入院.查体:患者左侧肾区叩击痛,余未见异常.胸部X 线片、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泌尿系顺行造影双侧肾盂及输尿管未见异常.超声检查:肝脏、胰腺、脾脏未见异常改变,右肾正常,左肾上后部探及等回声团块,椭圆形边界清,内回声均匀,团块与左肾相连,未见明显分界.CT 平扫:左侧肾脏上级呈软组织肿物,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未见钙化灶.肿块边缘不清,侵及肾筋膜及肾周间隙,左侧膈肌角受到侵犯.左侧肾门内腹膜后可见数个小结节.其他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2.
腹腔镜技术在转移性肝癌治疗的应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主要体现在腹腔镜探查提高了术前诊断的准确度并有助于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娴熟的腹腔镜手术切除技术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和术后存活率。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为转移性肝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有效而微创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4.
肿瘤细胞的抗药性是癌症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肿瘤细胞的多种抗药类型中,尤以多向性抗药最为重要。本文从多向性抗药的本质、多向抗药的抗药表型、多向性抗药细胞的遗传学异常等方面综述了多向性抗药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65.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共计85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疾病分型、Ann Arbor分期、移植前状态、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动员前化疗次数及动员方案对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疾病分型、分期、动员前状态与动员采集CD34+细胞数、动员采集成功率无相关性(P>0.05);男性患者CD34+细胞数多于女性(P=0.01);动员前化疗周期≤4次是采集的有利因素(P<0.05);CHOP-E及CHOP-MTX联合G-CSF动员方案均可作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效的动员方案。多因素结果显示采集前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的独立因素,动员前化疗周期>4次是造血干细胞能否采集成功的不良因素。结论:CHOP-MTX+G-CSF动员方案比较CHOP-E+G-CSF采集CD34+细胞数更多。男性患者、动员... 相似文献
166.
外阴白色病变病因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白色病变是女性外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国外统计其发病率为1/300~1/1000,占外阴疾病的50%.好发于围绝经期妇女,病因说法不一,Kanfman[1]认为本病是由于环境、遗传、代谢因素和过敏体质所致器官或组织结构和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皮肤肥厚、增生、萎缩等变化.一般认为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在真皮层.目前国内针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各异,本文就其病因、治疗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7.
217例铅作业工人的驱铅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铅作业工人驱铅治疗后血铅(PbB)、尿铅(PbU)值的变化.方法 统计驱铅治疗后PbB、PbU值,对数据做t检验和x2检验,两变量相关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在驱铅治疗的过程中,PbB、PbU值随着铅的排出,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每日下降约9%~15%;大多数铅作业观察对象经2~3疗程、轻度铅中毒经3~4疗程、中度中毒经4~7疗程治疗后,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结论 铅作业工人驱铅治疗有较好的效果.驱铅治疗时以用药后2 4h尿驱铅量(CpbU)<1.45μmol/L作为停止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木瓜蛋白酶建立小鼠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健康10周龄雄性昆明小鼠80只,体重(45±3)g,随机分为2%木瓜蛋白酶组、4%木瓜蛋白酶组、8%木瓜蛋白酶组和对照组。实验第1、3、5天分组行右膝关节腔内注射2%、4%、8%(w/v)木瓜蛋白酶和0.3mol/LL-半胱氨酸的混合溶液0.25 m L/kg或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小鼠一般情况及右膝关节宽度。所有小鼠首次注射1周后处死,取关节行常规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镜下观察并评分。结果造模组右膝关节出现肿胀、功能障碍;右膝关节软骨染色变浅、软骨层变薄、基质分解破坏等病理学改变,其严重程度与木瓜蛋白酶浓度呈正相关;对照组无上述改变。结论膝关节腔内注射2%、4%、8%(w/v)木瓜蛋白酶和0.3mol/L L-半胱氨酸的混合溶液0.25 m L/kg可建立小鼠不同严重程度的膝骨关节炎,周期短、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9.
目的 通过制备青藤碱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sinomenine nanocrystals self-stabilized Pickering emulsions,Sin- NSSPE)关节腔注射剂,在关节腔内形成药物贮库,缓慢释放以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以青藤碱纳米晶(sinomenine nanocrystal,Sin-NCs)自身为稳定剂制备Sin-NSSPE关节腔注射剂,用药效学实验考察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药物质量浓度、油水相比例和水相pH值等因素对Sin-NSSPE进行优化,运用福氏佐剂关节炎方法建立RA大鼠模型,以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脾指数、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组织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ting法作为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结果显示Sin-NSSPE的粒径均匀,载药量良好,Sin-NCs的平均粒径为(121.49±18.26)nm、Sin-NSSPE的粒径为(1 159.60±160.15)nm、载药量4.92 mg/mL;药效学实验结果显示,与青藤碱ig组相比,Sin-NSSPE关节腔注射组能有效降低关节肿胀度和炎症指数,改善滑膜组织的病变、抑制关节炎症。青藤碱关节腔注射组和Sin-NSSPE关节腔注射组均能明显改善大鼠关节肿胀,降低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P<0.05、0.01),且Sin-NSSPE关节腔注射组治疗效果优于青藤碱关节注射组,同时剂型稳定性提高并形成药物贮库,使药效更加平稳。结论 制备的Sin-NSSPE性质稳定,Sin-NSSPE关节腔注射对大鼠RA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0.
目的: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再次入院治疗的比例、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分析再入院率与生存率之间的关联。
方法:1999年10月至2009年10月的10年间,我们选取436例于我院因恶性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病人。另外围手术期30天内死亡的病人被除外。复习病人住院以及再次入院的资料,并将再次入院和未再次入院的病人设为两组进行比较。所有的术后1年内再次入院的时间、地点、原因和预后被用于分析统计。
结果:145(33.26%)例病人因术后并发症或为进一步治疗于术后1年内再次入院。
其中占比例较多的有放疗或/和化疗( 48.96%)、病情进展(11.72%)、感染(11.72%)、胃肠功能不佳或胃肠道梗阻(6.2%)、手术相关并发症(2.76%)以及疼痛(4.14%)。在入院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较未再次组病人明显短(21比 46个月, P=0.024)。
结论:以上结果对于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的术后治疗和护理以及生存期分析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