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2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控制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加热湿化器给氧法湿化;对照组采用湿化瓶鼻导管吸氧、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法;观察患者湿化效果、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气道堵塞指标.结果 观察组改善患者痰液性状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气道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热湿化器给氧法湿化是控制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莪术油组、他莫昔芬组和康莱特注射液组.以二甲基苯葸(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造模10w后干预治疗4 w.实验结束处死动物进行病理学及抑癌基因P53,原癌基因Ki-67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1)莪术油、康莱特及他莫昔芬治疗后乳腺癌癌前病变及浸润癌出现率均较疾病模型组低(P<0.05).其中,莪术油组乳腺癌癌前病变及浸润癌显著低于他莫昔芬组及康莱特组;(2)空白对照组大鼠乳腺组织中均未见P53、Ki-67蛋白表达.模型组P53、Ki-67蛋白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莪术油、康莱特及他莫昔芬组P53、Ki-67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莪术油可以有效抑制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突变型P53及原癌基因Ki-67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IIA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平均血压,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水平,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平均血压、血清ET-1水平显著降低,血清NO水平明显增加(P 0. 05);且联合组患者收缩压水平、血清ET-1水平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IIA联合依那普利可有效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其可能通过血管内皮功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1, MRP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确诊的DLBCL患者共109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mTOR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MRP1的表达,分析p-mTOR蛋白与MRP1 mRNA表达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p-mTOR及MRP1 mRNA在DLBCL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7%、56.9%;p-mTOR、MRP1 mRNA在GCB型DLBCL与non-GCB型DLBCL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mTOR的表达与MRP1 mRNA的扩增显著相关(P=0.003)。p-mTOR表达阳性组、阴性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分别为23%、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MRP1 mRNA扩增阳性组、阴性组患者的3年PFS分别为39%、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 MRP1、mTOR可能参与了DLBCL的发病,MRP1的表达与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复习9例乳腺GCT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细胞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8例为良性乳腺GCT,1例为不典型乳腺GCT.细胞境界清楚,胞体宽大,胞质丰富,充满小的嗜酸性颗粒,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CD68、S-100、NSE、vimentin阳性表达,而EMA、SMA等阴性表达.结论 乳腺GCT较少见,绝大部分为良性,临床、细胞学及冷冻快速病理检查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扩大手术.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分析武威市住院患者前5位疾病谱,为疾病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甘肃省卫 生系统疾控进医院信息平台》,选取武威市2013-2016 年住院患者数据建立Excel数据库,疾病分类按照 ICD 10,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2016年武威市累计上报住院患者542023人 次。0~岁、15~岁、30~岁、45~岁、60~岁者分别占8.22%、9.66%、8.78%、17.03%、56.31%,患 者年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23638.499,犘<0.05)。前5位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 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男性、女性疾病谱中, 循环系统疾病均居于首位,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65.304,犘<0.05)。2014-2016 年,循环系统疾病构成比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01.599,犘<0.05)。在0~岁呼吸系统疾病 居首位,在15~岁、30~岁为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居首位,在45~岁消化系统疾病居首位,60~岁循 环系统疾病居首位。前5 位疾病构成比在不同季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 =304.530、3642.809、 209.148、223.026、1415.630,犘<0.05)。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妊娠、 分娩和产褥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是武威市重点防治疾病,应根据疾病谱的性别、年龄和 季节变化制定防控措施。 关键词:疾病谱;住院患者;顺位;性别;年龄;季节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8)08 0609 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L-4、IFN-γ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2例LT、23例PTC及39例LT合并PTC患者IL-4、IFN-γ的表达。结果淋巴细胞中IL4在单纯LT表达强于LT合并PTC(P〈0.05),IL-4、IFN-γ在LT合并PTC中的表达强于单纯PTC(P〈0.05)。IL-4、IFN-γ在LT、LT合并PTC及PTC中均有表达,病变周围相对正常滤泡上皮细胞无表达。在LT成分的滤泡上皮细胞中,单纯LTIL-4、IFN-1,表达强于LT合并PTC(P〈0,05)。LT合并PTC中IL-4、IFN-γ在癌变滤泡上皮细胞的表达强于LT成分中的滤泡上皮细胞(P〈0.05)。IL4在LT合并PTC有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IL4、IFN-γ在LT合并PT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癌变后的滤泡上皮分泌IL-4、IFN-γ增强;IL-4阳性预示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p16INK4A,NF-κB p65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p16INK4A,NF-κB p65在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30例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和30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在慢性宫颈炎组织、CIN和宫颈鳞癌中p16INK4A的阳性率分别为26.66%、50.00%及93.33%,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F-κB p65的阳性率分别为23.33%、56.66%及86.66%,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INK4A、NF-κB p65在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INK4A表达与是否绝经有关,在绝经组中表达高于未绝经组(P〈0.01)。结论:p16INK4A、NF-κB p65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16INK4A和NF-κB p65有可能成为预测宫颈鳞癌发生的生物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KAI1、MMP-9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KAI1、MMP-9蛋白表达及其在乳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06例乳腺癌组织及30例良性乳腺组织中KAI1、MMP-9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KAI1、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2%、81.1%,30例良性乳腺组织中KAI1与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与MMP-9的表达分别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联性(P<0.05); MMP-9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联性(P<0.05).KAI1与MMP-9呈负性相关.结论:KAI1、MMP-9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价乳腺癌的进展与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及时了解和掌握武威市碘缺乏病(IDD)病情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评价武威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为完善可持续消除IDD工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甘肃省碘缺乏病监测工作方案》进行人群甲状腺肿大率调查、盐碘浓度、尿碘水平测定和碘缺乏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全市甲状腺肿大率为11.12%(触诊法),学生自带食用盐调查合格碘盐食用率95.7%,非碘盐率2.2%,碘盐网络监测系统监测,合格碘盐食用率91.1%,非碘盐率6.6%,8~10岁学生家庭食用盐盐碘检测结果和碘盐网络监测系统盐碘检测结果的部分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P<0.01;χ2=29.76,P<0.01),尿碘中位数144.20μg/L,其中<50μg/L的比率为12.32%。家庭主妇组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86.6%,小学生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96.2%。结论各项评估指标均已接近或达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突出问题主要是有的县非碘盐检出率仍然较高,说明武威市整体上距201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