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穿孔的分级和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胸段食管穿孔病例,按食管穿孔时间、穿孔大小、食管壁炎症水肿程度、纵隔和胸腔感染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原发疾病,共分为4级,分别为Ⅰ级6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9例.分别对Ⅰ级患者行保守治疗;Ⅱ级行一期直接缝合修补;Ⅲ级行改良一期缝合修补、纵隔引流;Ⅳ级行纵隔引流、脓胸处理、胸段食管切除、胸骨后径路消化道一期重建,或大致缝合裂口.结果 29例患者治愈,1例死亡.结论 对胸段食管穿孔病变程度进行分级并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有利于疾病痊愈,改良一期缝合疗效确切,对于Ⅱ级患者胸腔镜手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外科治疗N2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于捷  梁而慷  唐健  孙志勇  曹子昂 《河北医药》2009,31(19):2580-2581
目的探讨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手术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至2006年192例Ⅲ期N2 NSCLC患者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是否跳跃性转移、转移淋巴结包膜是否完整、手术方式、T状态、手术性质等对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92例Ⅲ期N2 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9%,术后化疗、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是否跳跃性转移,淋巴结包膜是否完整,T状态、手术性质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差别,根治切除的适应证应该加以选择。纵隔N2淋巴结转移区域仅一组,包膜完整,跳跃式转移,手术彻底支气管残端无残留(特别是T1),术后加以化疗的NSCLC患者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纵隔原发性卵黄囊瘤十分罕见,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该文报道了一例纵隔原发性卵黄囊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过程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并对预后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可能彻底手术切除加辅助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穿孔的分级和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胸段食管穿孔病例,按食管穿孔时间、穿孔大小、食管壁炎症水肿程度、纵隔和胸腔感染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原发疾病,共分为4级,分别为Ⅰ级6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9例。分别对Ⅰ级患者行保守治疗;Ⅱ级行一期直接缝合修补;Ⅲ级行改良一期缝合修补、纵隔引流;Ⅳ级行纵隔引流、脓胸处理、胸段食管切除、胸骨后径路消化道一期重建,或大致缝合裂口。结果 29例患者治愈,1例死亡。结论 对胸段食管穿孔病变程度进行分级并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有利于疾病痊愈,改良一期缝合疗效确切,对于Ⅱ级患者胸腔镜手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肺癌合并脑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对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1999年5月~2005年5月,我院对21例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切除脑转移灶+化疗+切除肺部肿瘤+化疗/放疗,并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年生存率为75.0%(12/16),2年37.5%(6/16),3年12.5%(2/16),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肺癌合并脑转移虽属Ⅳ期肺癌,但由于其转移部位的特殊性,治疗效果仍较好,但必须正确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St-Jude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长期疗效,对1978年-1987年间1112年换瓣手术病人进行研究,结论是St-Jude瓣的血栓形成率及其他与瓣膜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因此是当前最佳人工瓣膜之一,但与我们所希望的人工瓣膜有差距。  相似文献   
17.
生物瓣失功能病人的再次换瓣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43例生物瓣失功能病人的再次换瓣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自 1988年 7月至1999年 12月共 43例生物瓣失功能病人行再次手术换瓣。两次换瓣间隔时间为 4~ 18(平均 9.3± 3.0 )年。术前心功能Ⅱ级 3例 ,Ⅲ级 2 3例 ,Ⅳ级 17例。再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 (MVR) 2 7例 ,MVR 三尖瓣成形 (TVP) 9例 ,主动脉瓣置换 (AVR) 2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 (DVR) 5例。结果 早期手术 (1988年 7月至 1991年12月 )死亡 5例 ,死亡率 31.3% (5 / 16 ) ;后期 (1992年后 )死亡 1例 ,死亡率 3.7% (1/ 2 7) ;在术前心功能均≥Ⅲ级。术后并发症 2 4例。结论 对生物瓣失功能病人需尽早行手术治疗。术前改善心功能、术中勿过多分离粘连及加强心肌保护、防止术后低心排的发生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经过重大手术以后,如何通过肠内营养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安全接受辅助放、化疗。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对40例(EN组)食管癌患者采取了针刺导管空肠造口(FKJ)模式的营养支持,并设立40例对照组。入组患者符合下述条件:(1)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疾病病程有可比较性;(2)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3)EN组术后FKJ提供肠内营养≥2个月;(4)随访时间≥6个月。EN组术后带管出院,居家自行给以瑞代1000 ml/d,持续≥2个月。对照组术前及出院后均不提供肠内、外商品营养制剂。结果术后3个月EN组患者体重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但6个月时各项指标有所接近。EN组NK细胞、IgM和IgG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EN组完成辅助治疗的患者比例为89.65%,对照组为75%。后续治疗中EN组肺炎3例,腹泻7例;对照组肺炎4例,腹泻2例。结论 FKJ管道可以有效地长期的提高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对顺利接受术后的各种辅助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6月~2004年12月122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全部切除107例,肿瘤大部分切除6例,单纯探查活检9例,手术切除率为92.6%(113/122)。结果手术死亡2例,术后9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3个月~18年。除1例良性胸腺瘤切除术后7个月肿瘤复发外,其余良性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均预后良好。2例年轻的胸腺癌患者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5个月死于癌肿复发及其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不论良性还是恶性,只要无明确的远处转移和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不全,允许胸部探查者均应及早手术,争取摘除肿瘤。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8岁。因"纵隔畸胎瘤术后近20年,咳脓臭痰2年"收入我院。患者1999年8月因"胸闷、气促,咳嗽咳痰2年余"至外院就诊,行胸部CT提示:右侧胸廓稍萎陷,后纵隔畸胎瘤(图1A)。遂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胸腔畸胎瘤切除术,术中见后纵隔25 cm×20 cm×15 cm混合性肿块,包膜完整,内见大量黄色液体、骨骼和毛发。术后病理诊断:右胸腔囊性畸胎瘤(成熟性)。患者2007年3月前再次因相同主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